零增长控制"三公"经费 针对如何控制"三公"经费问题,谢旭人昨日表示,每年预算安排的时候也都强调,一般情况下按照零增长来安排"三公"经费,同时进一步有所压缩。 关键词:公开程度 "到今年7月份,中央决算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以后,将进一步公布2011年'三公'经费支出的情况和2012年'三公'经费预算的情况。"对今年"三公"经费的公开时间,谢旭人做出上述表示。 事实上,早在去年7月份,中央部门以及一部分省市就向社会公布了2010年的"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以及2011年的"三公"经费预算。数据显示,2010年中央本级单位"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约94.7亿元,其中因公出国经费17.73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经费61.69亿元,公务接待经费15.28亿元。 2011年中央本级用于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是94.28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出境经费是19.9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经费是59.19亿元,公务接待经费15.19亿元。去年预算与前年支出相比又进一步减少了0.42亿元。 关键词:控制体系 除推进"三公"经费的公开,今后我国还将建立长效机制来控制相应的费用支出,谢旭人昨日表示,将建立和完善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 对如何控制"三公"经费,谢旭人提出具体意见表示,将把控制一般性行政支出也作为加强财政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其中会议费支出管理、旅差费用的支出管理等将会被严格控制。 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 今年将抓好去年下半年出台的财税政策,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昨日,谢旭人明确表示,将继续采取措施扶持小微企业发展。 关键词:发展专项基金 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今年我国将继续增加投资力度。谢旭人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增加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支持小微企业推进结构性调整和科技进步。 此外,今年我国还将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引导地方、创业投资企业以及其他社会资金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早在此前,国务院方面就表示,今年中央财政将设立150亿元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该类企业发展。 关键词:支持上市融资 除直接发放资金,国务院方面还表示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上市融资,建立小企业信贷奖励考核制度,并将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行专项用于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金融债,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谢旭人昨日还表示,将继续支持融资性担保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金融机构的引导,以扶持小微企业融资。 关键词:清理不合理收费 "要进一步清理各种涉及企业的不合规收费,加大检查监督的力度,建立涉企收费的维权机制。"谢旭人表示,今年将继续采取措施清理不合理的行政性收费,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早在去年时,我国已经出台政策表示将对小微企业免征22项行政性收费。这22项行政性收费涉及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等各方面。具体包括有企业注册登记费、税务发票工本费、海关监管手续费、货物原产地证明书费、农机监理费等。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减免行政性收费,清理不合理费用,虽然只能小幅减少企业成本,但政策体现的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意图却很明显。 商报记者 齐琳 丁开艳/文 暴帆/摄 代表委员话"税改" 重点产业、中小企业应成减税重点 崔俊慧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 近几年来,国家出台并实施了多项结构性减税政策,取得了不错效果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例如对"三农"和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自2011年9月1日起将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原来的2000元/月提高到3500元/月,自2011年11月1日起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对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借款合同三年内免征印花税等等。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必须进一步加大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完善和实施力度。建议税务部门在贯彻落实结构性减税过程中注意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有利于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向重点产业倾斜。支持技术进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积极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和银行资金投入到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上来。 二是要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向中小企业倾斜。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有11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同时个体工商户达3452万户之多,登记从业人员7000多万人,所以扶持好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增加劳动就业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扩大消费、拉动内需至关重要。但中小企业是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一个群体,特别是当前又面临着融资成本高、用工成本高等多种压力,有的甚至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对他们加大减税力度,有利于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对增强我国经济的动力、活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是要有利于推进税制改革和优化税制结构,向重点税种倾斜。要积极推进增值税"扩围"和个人所得税改革,深化财产行为税改革,进一步减轻税收负担。同时对消费税实行"有进有退"和"有增有减"的政策调整,对高耗能高污染的消费品及奢侈品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对居民日常生活用品消费税政策下行调整,充分发挥消费税促进节能减排和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研究推进环境保护税改革。 结构性减税仍需加大力度 贾康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尽管近年我国结合宏观经济调控与社会发展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措施,如企业所得税两税并轨、增值税转型、停征利息税、降低股市交易印花税、提高个人所得税中工薪收入起征点及改进税率设计、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但与当前经济调控及进一步推进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客观需要相比较,结构性减税仍有加大力度的明显必要性。 应在进口环节适当、有选择性地降低关税;同时针对目前中小、小微企业面临需求减少、成本大幅上涨的困难,各地政府应在中央对该类企业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提高的基础上,尽快形成实施细则。而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技改项目和可界定的创新活动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项目、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国家也应积极适当匹配所得税抵减、增值税和营业税降低税率、相关融资支持的税收优惠等结构性减税措施。 此外,与民生直接相关的保障群众菜篮子工程中,国家对蔬菜的批发、零售免征增值税的同时,清理、整顿相关的物流收费和降低其他实际负担,以利于改进基本民生。在个人所得税深化改革中,也应创造条件结合"综合收入"和"家计扣除"等机制,针对培育中等收入阶层这一重要方针,体现更有力的结构性减税安排。 适当降低进口关税避免国内税源外流 欧成中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天津市委主委 当前如何积极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件大事,2011年尽管各级地方政府拿出许多举措,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919亿元,增长17.1%,但仍比2010年降低了1.2个百分点,消费已经出现了萎缩的迹象,其中因税费过高导致的外流是原因之一。 从2010年开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今年春节期间,中国人在境外的奢侈品消费累计达到72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世界奢侈品协会2011年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中国人在国外消费支出是国内市场的4倍之多,每年有近4000亿元的"肥水流入外人田",对于刺激内需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变因税负过重导致消费外流的现状。 建议适当降低进口消费品关税税率,根据我国2011年新修订的进境物品进口关税税率表规定,进口高档服装关税一般达到130%,箱包皮鞋均为100%,况且在国外购物还可以享受退税,适当降低进口消费品的关税,把富裕人群的境外消费引回国内,拉动国内零售商业的繁荣,国家财政可能会失之东隅,但却能收之桑榆。 普通人税收流向应有明白账 张国俊 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合伙人 我国税收收入多年来以远高于GDP增幅的速度在增长,税收去年较前年增长达24.8%,而同期GDP增幅仅为9.2%左右,已超出了正常范围。此外,税收结构不合理,以间接税为主,且税目多、税率重,有的甚至涉及在生产和消费环节重复征税。这与国际上以直接税为主的通行做法很不相符。 不仅如此,到目前为止,公布政府预算细节的地方政府或部门仍然是极少数,普通纳税人无从知道税款是如何支配的,怎么用、用在哪均无从知晓,税收监管更是无从谈起。 应该提高各级政府预算的透明度,让纳税人心里有个"明白账"。强化人大、政协对政府的预算约束。代表委员要真正代表民意,认真把关,对政府每一项开支的合理性认真审理。如果税收不能实现其征收的本意,且征收过程昂贵,程序不能做到公开公正,使用上配置不当浪费严重,那么就应该从根本上削减税收水平,避免给纳税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北.京.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