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筹股的春天已到 据统计,目前,沪深300指数公司占总市值的65%,营业收入占全部的74%,净利润占全部的84%。这些数据表明,蓝筹股就是市场的主体,是股市价值的真正所在。 从上周的表现看,上周沪深300指数跑赢大盘0.87个百分点,是市场对蓝筹价值的肯定。上周上证指数上涨3.50%,而沪深300指数上涨4.37%。沪深300指数公司上周也表现出色,上市交易的299只股票中,上涨公司达295只上涨,占比99%;其中,涨幅超过5%的股票有123只,占比41%;上涨10%以上的股票有26只。值得关注的是,沪深300指数公司的市盈率普遍比较低,其中,低于20倍的公司达148家,占比49%;低于30倍的公司有209家,占比70%。另外,上周成交量最大的股票有TCL集团(199000.3386万股)、民生银行(69517.1453万股)、紫金矿业(66171.8433万股)、中国联通(60435.0849万股)、中国建筑(50185.3752万股)。 因此,市场人士指出,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说,目前的A股市场蓝筹股还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沪深300指数公司市盈率偏低。从上证50指数成分股的估值水平的来看,这些是以大盘蓝筹股作为主要标的,实际上它的估值水平在整个市场来说是非常低的。例如银行股是不到10倍的市盈率水平,包括其他的蓝筹股大概也就在10倍附近,不管是和新兴市场还是成熟市场国家去比,我们国家的蓝筹股水平都是比较低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蓝筹股实际具备了投资价值。 新股爆炒扭曲价值投资理念 ■本报见习记者 吴 珊 不可否认新股一直以来都备受资金关注,尤其是在市场回暖之时,参与炒新者更是络绎不绝,高企的股价成为投机者追逐的对象,而投机者最终将尝到过度炒作所带来的恶果。 首先,高企的股价不能持续 以最近两年新股上市后的表现来统计,从总体上看,上市一周后,二级市场股价较发行价的涨幅减至28.21%,一月后减至25.94%,三月后减至20.71%,三月后股价跌速加快,上市满一年后股价已跌破发行价,跌幅11.87%。其中,创业板新股跌幅最大,上市一年后较发行价下跌19.35%。 因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新股上市后在二级市场买入持有,将基本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二级市场炒作新股很难获得收益。 而据上交所2010年以来的统计显示,沪市新股上市首日涨幅逐年减小,新股上市后短期内股价跌幅超过大盘。新股上市后30个交易日至70个交易日期间,剔除上证综指涨跌幅影响,股价较首日收盘价的跌幅从6.51%扩大至 10.65%。在参与买入的账户中,99.7%是个人账户,且首日买入者多为博取短期收益,这种"追涨"行为加剧了新股炒作,尤其在个股大幅上涨后,追高买入的账户中高达94.7%的亏损。 深交所的统计数据显示了同样的结果。新股上市首日买入者主要是个人,10个交易日后超过六成亏损。以创业板为例,2009年10月底至2011年10月底,上市首日个人投资者买入金额占比高达95.06%,其中10万元以下个人投资者买入金额占比为22.77%,100万元以下个人投资者买入金额占比为62.48%;首日买入的个人投资者10个交易日后亏损比例为64.25%,其中10万元以下个人投资者亏损比例为64.62%,100万元以下个人投资者亏损比例为63.63%。 其次,扭曲价值投资理念 爆炒新股是追逐短期的高额收益。在炒新的过程中,公司的基本面不在炒新者考虑范畴之内,其考虑的主要内容是资金的参与度,这种严重扭曲股票市场投资原则的行为造成了盲目投机之风。 投资股票首先应该关注的是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及成长性,投资者收益主要是来自于上市公司价值的增长及业绩的提升,这就意味着,投资者收益的增长相对稳定,以及需要时间的积累,股票价格不会大幅偏离价值。 而炒新带来的高额利润,成为非理性投资者极力追逐的目标,这些非理性的投资者往往只看到高收益却忽视了高风险,高额利润吸引大批投资者跟风炒作,短期内推升股价远离价值,而后的价格回归,又造成大批投资者的亏损,这种大起大落的走势扭曲了股票的投资价值。 再次,影响股票市场平稳运行 上市首日的爆炒,表面上透露出新股受到热捧,形成短期获利巨大、市场承接力没有丝毫问题的假象。高额利润诱使大量场内资金参与炒作,造成资金流向极度不平衡。甚至使一些不理性的投资者采取调仓换股的方式参与到新股的炒作,这就意味着,新股被爆炒的同时,其它股票面临着资金紧张从而影响其正常走势。 申银万国进一步指出,这也给股票的发行者及管理层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似乎市场对付扩容的能力是无穷的,这又可能导致决策依据的失真,影响市场的平稳发展。 最后,扭曲了一、二级市场的协调关系 一级市场主要以融资为目的,其风险小收益也相对较小,而二级市场是以投资为目的,其风险较大收益就相对较高。 目前由于新股定价过程中的利益驱使,造成新股上市价格呈现虚高,一级市场收益率大幅增加,这就压缩了二级市场的收益空间,同时加大了二级市场的风险,从而破坏了一、二级市场的协调关系。 而二级市场的盲目追高又进一步推涨了一级市场的发行价格,使高发行价难以下降,这种恶性循环更加扭曲了一、二级市场应有的协调关系。结果最终蒙受巨大损失的依旧是追求暴富投机者。(□ .赵.子.强 .证.券.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