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财经焦点 查看内容

哪些股票有投资机会?百亿基金经理如何看十大问题

2023-1-23 19:59| 发布者: 郎少| 查看: 750| 评论: 0

摘要:   基金四季报已经披露完毕,兴业证券摘选了全市场主动偏股型基金的百亿基金经理季报核心观点,汇总整理成市场普遍关注的十大问题,一探百亿
  基金四季报已经披露完毕,兴业证券摘选了全市场主动偏股型基金的百亿基金经理季报核心观点,汇总整理成市场普遍关注的十大问题,一探百亿基金经理们对于2023年市场和热门行业投资机会的看法。一、如何判断2023年市场投资机会?

  二、如何看待信创投资机会?

  三、如何看待半导体投资机会?

  四、如何看待新能源投资机会?

  五、如何看待新能源车投资机会?

  六、如何看待军工投资机会?

  七、如何看待消费投资机会?

  八、如何看待医药投资机会?

  九、如何看待金融地产投资机会?

  十、如何看待港股投资机会?

   一、如何判断2023年市场投资机会?
刘彦春(景顺长城基金):我们认为股票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2022年困扰市场的因素主要有美联储引领下的全球货币紧缩、国内受到新冠疫情冲击、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市场风险偏好下降,而这些因素在四季度均出现逆转,资产定价面临重估。新冠病毒毒性降低后,及时调整防疫政策使得经济发展前景变得清晰。只要外部环境正常化,凭借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没有什么困难不能被克服。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不确定性已经显著降低,影响股票定价的最大风险逐步解除,权益市场估值水平将迎来持续修复,近期的估值回升远远没有到位。海外经济景气下降,内需重要性显著提升。防疫、地产政策加快调整有望重新激发经济内生活力。前期居民储蓄快速增加,消费场景恢复有助于消费潜力释放,只要地产稳住,居民风险偏好改善,消费回升将具有爆发力和持续性。平台经济、教育、医疗等领域前期受政策冲击较大,随着各行业整顿到位,政策预期回暖,相关领域有望重新焕发活力。俄乌冲突等因素导致前期大宗商品价格高企,需求疲弱叠加成本高涨,2022年实在是痛苦的一年。危机正在过去,大宗商品价格也将回落到合理水平,成本下降将有助于我国中游和下游企业盈利扩张。海外景气下滑,国内触底回升,我们预期人民币将进入升值周期,中国资产相对吸引力大幅提升,外资回流值得期待。

  内容来源:《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周蔚文(中欧基金):展望2023年,疫情防控政策已经放松,消费、出行、经济复苏链将逐渐恢复重启,但恢复程度需要观察;而海外欧美在疫情补贴刺激之后,通胀持续高企,迅速加息后海外经济陷入衰退概率较大,程度尚不可估计,预计我国出口也会面临压力。23年我们会看到全球经济呈现中强美弱的格局,经济增长和风险偏好也取决于在中国复苏vs欧美衰退速度和幅度,随着趋势明朗,全年经济增速会呈现逐季升高的状态。2023年内需相关,政策驱动和技术创新类型行业会更为受益,从估值来看,A股和港股估值仍有吸引力,超跌行业估值修复较为确定,盈利修复需要观测国内外经济变化。高端制造技术创新方向属于高质量经济成长领域,增速会高于行业成长;医疗健康和消费会随着社会活动恢复正常有望进入上行期;科技行业如信创、元宇宙、IC设计、智能驾驶等也在两年的调整中迎来估值中枢的底部,随着经济企稳,创新力度加大,也将成为未来配置的方向。

  内容来源:《中欧创新未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张坤(易方达基金):展望未来,随着新冠病毒回归乙类传染病管理,疫情防控对于经济的影响程度将大幅降低;地产行业经过了2022年销售的下滑后,销量与行业长期可持续销量的差距得以缩小,并且相关政策也有望避免地产行业过快下滑引发的系统性风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直接回应了市场的担忧,提振了市场的信心。我们认为,相比2022年,这三个方面的宏观风险因素在2023年都得到了相当的改观,这也为我们自下而上选择优质公司提供了更加平稳的环境。此外,我们认为不少优质企业的内在价值在2022年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但股票价格却有所下跌,这种价值和价格的反向运动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赔率。

  内容来源:《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萧楠(易方达基金):防疫措施调整后,我们判断未来两年宏观层面的两条主线将会是中国的经济复苏和美元加息周期结束。基于以上判断,我们大幅加仓了港股的互联网行业,并调整了A股周期性行业的配置,增加了焦煤、金属等板块的配置比例,减少了动力煤品种的配置。我们还调整了消费板块的配置,增加了弹性大、治理结构处于改善周期内的次高端白酒的配置,以及传媒等受益于经济周期上行的子行业的配置。

  内容来源:《易方达高质量严选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李晓星(银华基金):从因子的有效性来说,2022年困境反转因子表现突出,在整体市场信心不足的背景下,市场参与者将绝大部分关注度都放在了边际变化上,行业空间、竞争格局、业绩持续性以及相对估值在股票定价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并没有往年的作用大。市场这样的运行结果,跟去年底大部分人的预期是很不一样的,这个也反应了市场的一致预期一般都很难兑现。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市场信心的恢复是充满希望的,本质是我们认为各项政策措施将在明年有所体现,明年的经济增速会快于今年。我们预计23年的GDP的增速平稳,财政赤字率基本保持稳定略升,政府的支出以稳为主,地产市场以防风险为主,平台经济逐渐焕发活力,消费复苏可期。总体上来说是以市场化的方式修养生息,消费拉动经济逐步恢复,整体实现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兼顾安全。我们最为看好成长股方向,继续选择业绩持续兑现的优质公司,看好的方向包括电动车、光伏、储能、海风、国防军工、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信创、互联网、消费医疗、创新药以及食品饮料等行业。

  内容来源:《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朱少醒(富国基金):如果局限于眼前的宏观数据去探讨,当前我们的确很难找出太多积极乐观的因素,但我们应该看到是积极的因素正在持续显现的进程中。更要重视的是市场的整体估值处于长周期中很有吸引力的位置,当下权益市场处在较好的风险收益区间。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我们相信现在所面临的重重困难终将找到解决的出路。投资者当前选择承受市场波动对应的预期回报水平的是相当合适的。

  内容来源:《富国天惠精选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二0二二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杨锐文(景顺长城基金):当下的主线是经济从收缩走向复苏,所以,复苏带来的各种机会占据主角地位。但是,从长期来看,全球化的进程已遭到破坏,未来的增量机会依然是变少,更多或许是存量结构调整的机会。比较明确的机会可以归纳为三类:一、安全。安全包括国家安全(军工)、能源安全(传统能源、风光车储等)、粮食安全和产业安全(芯片、软件、新材料等自主可控)等。二、存量结构的变化。增量机会在变少,存量的变化将是主轴,例如燃油车向新能源车的转变,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同时发生,欧洲产业往中美迁移等。三、新技术新方向的星星之火,这包括了AR/VR、机器人、元宇宙等。这里之所以认为是星星之火,主要还是这些新技术和新方向都处于非常早期,短期内还看不到行业大爆发的可能性。  内容来源:《景顺长城成长龙头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丘栋荣(中庚基金):过去一年多,中国的稳增长与全球范围内的防通胀是最重要的宏观背景,现在这些正在发生积极变化,方向已经给出,幅度更为关键。1)疫情防控切换,更积极、更专注于经济基本面。过去几年疫情对基本面的影响较大,也对不同市场和行业的表现产生了影响,共同点是以定价的大幅度下行反馈风险。而超预期的疫情防控调整和自身经济周期下行进入尾声,各主体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经济基本面,政策和行为具有更强的一致性,扩内需、提信心、稳增长。这意味着迎来参与市场再次起步的时刻,进取的心态,积极的研究,审慎的投资。2)经济聚焦国内,弹性较大。海外经济逐渐步入衰退,通胀则取决于利率高位的时间和失业率的抬升。内外的经济、政策、节奏的错位,将使得投资目光更多的聚焦于国内,政策重心回到经济,由中长期供给侧转向扩内需,短期核心在于激发市场信心,让经济重启进入良性循环。不拘于目前偏弱的经济现实,不妨对经济前景展开一定程度的想象,低基数下的努力容易超预期,消费地产也有足够必要条件去实现一定的弹性幅度。相应的在股票投资中,当疫情影响未来减弱,而基本面容易超预期,应从低风险偏好转向积极预期经济弹性。基本面与股票定价的错位,对应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机会。3)压力和摩擦缓解,市场信心恢复。虽然今年广义流动性较为充裕,但多重压力的情况下微观主体却无法积极,当压力和摩擦边际缓解,市场信心与基本面双升的概率在增大。再回到估值上,A股整体的估值水平在各类指标上均处于周期性的低点区域,一般在此估值水平上对应着系统性的机会,机会大于风险。而进一步从结构上看,当前仅有大盘成长一类的股票还处于中性以上的水平,其他类型的风格基本处于低估值区域,从大盘股到小盘股,从价值股到成长股,均有较好的布局机会。港股四季度V型反弹,但各个估值维度基本处于历史20%分位以内,长期仍具有较高的吸引力,我们保持系统性机会的判断,继续战略性配置。

  内容来源:《中庚价值领航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14)
  陆彬(汇丰晋信基金):站在当前,市场各主要指数的风险溢价水平依然处于历史较高位置,而波动率呈现底部回升的趋势,权益资产依然具备较高的吸引力,适合保持较高的仓位配置。展望未来,国内外经济环境持续向好,居民的资产负债表经过休养生息后已经具备扩张基础,国内消费需求有望内生修复;房地产市场的支持政策持续出台,竣工和销售端有望迎来大幅改善,企业盈利筑底回升;海外美联储加息预计在上半年告一段落,国内的货币政策有望延续相对宽松周期。从各个大类资产的回报率看,大部分均处于相对低位,在资产荒的背景下权益资产价值有望迎来重估,权益市场有望在风险溢价水平回归的驱动下上行。

  内容来源:《汇丰晋信动态策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13)
  唐晓斌(广发基金):展望2023年一季度,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大,外围风险仍有扰动。无论从海运价格,还是出口数据看,全球陷入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加大,所以国内货币政策有望维持宽松。由于国内防疫政策出现明显调整,稳增长、稳消费等政策陆续出台,预计2023年国内宏观经济有望走出低谷。但是,预计疫情仍将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所以我们判断,2023年上半年宏观经济仍处于磨底阶段。由于四季度成长股出现较大回撤,我们认为,现在成长股具有较高性价比,与其不断博弈底部反转的行业,不如把精力放在寻找基本面持续向好,具有较好成长空间的行业。

  内容来源:《广发瑞锦一年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王宗合(鹏华基金):过去2年,出口链条、能源链条都是大制造业范畴中表现非常靓丽的板块,而背后的驱动因素都与海外发达经济体持续放水、长周期对于基础资源品资本开支不足有很密切的关系。随着一些重大外部因素的变化,我们倾向于认为,这种可能的影响就是底层逻辑的出发点从外向内转变。同时,基于过去2年基本面的客观背景,市场已经提炼出了景气和赛道的理念,景气的背后是需求,赛道的背后是估值,景气和赛道放在一起所形成的方法论,就是对于高增长需求的成长性估值。我们观察到,确定性的景气或者产业趋势带来的确定性需求,也在带来确定性的供给扩张,却不能带来确定性的回报率提升,反而从周期的视角来看,回报率下降的概率在不断积累。我们认为可以提升回报率的因素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是合理的估值水平。

  内容来源:《鹏华中国50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杨金金(交银施罗德基金):从经济、市场走势和历史复盘来看,2022年类似2011-2012年、2015年以及2018年,经济、市场双弱。历史来看后续有两种走势,一是2013年-2015年,实体经济L型底部,流动性宽裕,有细分景气赛道走出来,市场呈现成长股主线行情,大盘蓝筹震荡;二是类似2016-2017年、2019年,经济底部复苏,市场呈现蓝筹股主线行情。纵观历史行情,市场的方向和主线的选择,和社会经济基本面密切相关,蓝筹持续行情的出现依赖于经济的持续复苏,而成长股牛市则需要流动性宽裕,且有新的筹码结构干净,能够容量大资金量的景气赛道作为主线。而2023年考虑到两方面约束,一是地产大周期位置和人口结构约束,疫情常态化下对生产和消费的干扰,以及出口的下行预期,目前这个时点很难确立2023年是经济强复苏,地产链、消费会有一波悲观预期修复带来的反弹,但非长期年度级别的大反转,因此市场目前仍难确立是2016-2017年、2019年;二是成长端,绝大部分景气赛道已经到了行业成长逻辑演绎的中后期,基本面很难继续超预期,且估值和筹码结构也远未达到低估的水平,同时也没看到有新的大景气赛道走出来,因此在目前这个时间点也很难判断为2013-2015年的成长股牛市。因此展望2023年一季度,还需要观察经济基本面是否有强复苏的信号或者新的容纳大资金量的景气赛道走出来,市场主线切换至蓝筹行情或者成长股行情。如果没有,则市场大概率在2022年底部的基础上震荡修复,个股根据自己的基本面走阿尔法行情。站在目前这个时间点,明年全年比较明确的投资机会主要有以下三点:1、独立于经济形势,只要经济活动恢复正常,企业经营就能有不错表现的个股成长机会;2、经济见底弱复苏也能带来供需向好、且股价和估值都在相对底部的部分周期品种;3、上游供需反转带来的公用事业周期反转机会。

  内容来源:《交银施罗德趋势优先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19)
   二、如何看待信创投资机会?
  蔡嵩松(诺安基金):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15日重要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将数字经济提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规划提出总体目标: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2023年1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的文章。从计算机行业本身来看,过去几年对比新能源、半导体等成长赛道一直是负收益,目前的估值都处于历史估值中枢的中下部,今年的数字经济数据要素是行业的最强催化,这是全行业信息化含量的提升,是计算机行业总量提升的逻辑。从细分板块来看,数据要素、东数西算、数字人民币、网络安全、行业信创等,都是我们可以自上而下把握的机会。行业估值相对较低,产业基本面出现拐点,就是我们最大的投资逻辑。内容来源:《诺安创新驱动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李晓星(银华基金):信创方面,今年受宏观经济和疫情影响,国产化推进有所推迟,有望在明年重启新一轮3-5年的景气上行周期。党政端信创将向县乡进一步下沉,行业端信创持续推进,预计明年将迎来发展大年,同时叠加人员成本的优化,将带来可观的业绩弹性。我们逢低布局了竞争格局好、商业化能力强的各赛道龙头公司。此外随着信创生态的不断拓展,关注信创为大量行业应用软件带来适配改造需求的投资机会。

  内容来源:《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姚志鹏(嘉实基金):国产软件随着政府信创的推进有望加速推进,国产软硬件作为国家数字信息安全的基础,也在政府的规划中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过去几年政府信创的推广,未来行业信创,各行各业关键软硬件的国产化都会带来国产软件持续的需求,从CPU,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到CAD,EDA都会带来持续的需求拉动。

  内容来源:《嘉实智能汽车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王景(招商基金):我们维持对于软件行业的重点看好,长期来看数字化会成为驱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生产要素,中短期来看政策引导下的政、企端IT投入的加速将提供足够的需求支撑,同时目前行业和个股的估值分位数均处于历史底部,在疫情影响逐步缓解过程中,需求与供给场景将获得同步修复并提供可观的业绩增长。

  内容来源:《招商瑞利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18)
  王博(南方基金):信创板块2023年开始重点行业的增长开始放量,叠加人工成本下降、经营效率提升,期待会有板块性的业绩改善。但是行业整体竞争格局比较分散,盈利模式不佳,也许会带来预期的高波动,和盈利兑现的不确定性。所以在信创板块的选股上面,我们坚持以优质龙头公司为主的思路,尽量能够赚到比较确定性的收益。

  内容来源:《南方科技创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三、如何看待半导体投资机会?
  蔡嵩松(诺安基金):芯片板块的两大主要矛盾都已到了临界拐点的时候。景气度下行在四季度继续消化之后,随着经济恢复需求重启,库存去化会进一步加速;而美国进一步的动作已经乏善可陈,无论设备材料板块还是设计板块,目前已经具备较高的投资性价比。

  内容来源:《诺安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杨锐文(景顺长城基金):除了封测,当前大部分半导体领域的国产化率仍然不足20%,留给我们替代的机遇依旧广阔。未来外部环境愈发严厉苛刻,我们的国产化会进行的愈发迅猛,这些卡脖子的环节也将具有更强的正外部性,因此值得给予高估值。当前半导体估值与盈利均位于历史底部,估值目前处于历史4%分位;盈利预计随着明年经济的复苏而走向新一轮上升周期,在长期看会是一个不错的布局机会。而本土企业预计随着国产替代进入深水区,会有新一批在中高端领域获得突破的公司崭露头角。

  内容来源:《景顺长城电子信息产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李晓星(银华基金):半导体方面,我们主要看好独立景气周期的国产替代机会,集中在设备、材料、零部件国产化,特种芯片国产化,以及CPU国产化。全球半导体进入下行周期后半段,部分芯片设计公司三季度见到库存高点,随后进入几个季度的去库存阶段,去库存过程盈利能力仍将承压。新一轮半导体周期上行的时间拐点取决于去库存的进度,向上的弹性取决于需求恢复的力度,尚待跟踪。我们重点看好国产替代方向,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需求国,而晶圆制造环节尚有较大缺口。尽管短期发展遇到一些波折,中长期看,伴随国产供应商积极验证导入,国内晶圆产线建设将再度提速,重点看好设备、材料、零部件环节中,产品技术突破能力强、国产化率尚且较低的优质细分龙头;特种芯片受益于下游高端装备快速放量,可靠性的高要求带来较优竞争格局,且国产替代诉求强烈;国产CPU龙头公司进入黄金发展期,CPU具有高壁垒、格局天然集中的属性,市场空间大、国产化率低,业绩增长具备极强的爆发性。

  内容来源:《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杜洋(工银瑞信基金):全球半导体景气度逐步下移,费城半导体指数跌幅巨大,我们认为目前的下跌已经反应了大部分业绩下滑风险,展望未来,国内半导体行业部分公司处于成长初期,通过产品扩张和客户扩张持续成长,有望抵御周期波动,带来长期回报。

  内容来源:《工银瑞信战略新兴产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姚志鹏(嘉实基金):半导体仍然是数字经济和中国科技树发展的重要部分,随着新兴举国体制的提出,在半导体关键领域的突破未来有望带来中国科技业的突围。同时从全球半导体周期所处位置看,全球半导体的库存已经见顶回落,行业有望在23年下半年出现触底。当然半导体部分环节较高的预期会限制板块的空间。

  内容来源:《嘉实智能汽车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茅炜(南方基金):2023年,我们认为半导体会迎来自主可控和周期拐点向上的共振。第一,我们认为国内成熟制程的半导体制造产业链的国产替代将加速,同时保持对先进制程的追赶,在政府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对半导体的自主可控更加乐观,国产化率将持续提升。第二,景气下行的消费电子半导体领域,价格和库存等指标已经接近周期底部,需求的向上波动会带来供给端补库存,有望迎来景气上行拐点。第三,高景气高需求的赛道,2023年将持续高增长。

  内容来源:《南方信息创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王博(南方基金):四季度开始的国庆节后,半导体行业就遭受不公正的出口限制,叠加全球半导体下行周期,板块整体短期跌幅达到10%以上。半导体行业结构性库存去化,行业筑底,等待周期向上。长期看,我们国家具备全球最大的工程师红利,而且在全球最大的市场面前,想要说供应链泾渭分明是一个较难发生的事情,全球化大趋势的一个小波折,并不会影响我们对半导体行业发展向好的信心。落实到投资上,我们建议关注先进制程的产品进展,而不是政策补贴,这可能是决定整个板块表现的主要驱动因素,加上行业的增长复苏,我们认为比较好的行情时点可能出现在2023年的下半年。

  内容来源:《南方科技创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曾鹏(博时基金):我们根据下游驱动力,将半导体大类行业划分为宏观经济驱动的周期类半导体,国产化逻辑驱动的半导体设备材料,新能源需求驱动的功率半导体,军用特种半导体等四大细分行业。组合增配了受益于宏观经济增长的消费电子、工业、通信、汽车等周期类半导体,维持半导体设备材料和军用特种半导体配置比例,降低功率半导体行业配置。主要逻辑是,2023年宏观经济的复苏将带动估值处于低位的周期类半导体复苏,当前渠道库存普遍位于正常水位以下,补库存需求已经出现;新能源需求驱动的功率半导体国产化率逐步提升,2022年紧缺局面已得到有效缓解。此外,我们注意到美国等西方经济体即将步入经济衰退周期,这将制约本轮半导体复苏周期的持续性和高度。因此,我们将持续跟踪消费电子、工业、通信、汽车等下游行业需求和库存情况,及时对投资逻辑进行修正。

  内容来源:《博时半导体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四、如何看待新能源投资机会?
  李晓星(银华基金):光伏方面,硅料产能的扩张带动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行,虽然还有个别辅材阶段性出现紧缺的情况,但整体看供给端的约束不大,2023年光伏装机量快速增长的逻辑得到进一步增强。除了量的增长,上半年一体化公司的单位盈利也会有较好的表现,除此之外我们看好新技术带来的盈利溢价、受益于量增的逆变器和辅材链以及下游绿电运营商。风电方面,22年国内招标量创历史新高,欧美海上风电的年化增速开始上修,23年的装机增速值得期待,但招标转化为业绩的时间会比市场乐观预期的要长,21年下半年新签的低价订单开始交付,产业链的盈利可能没有想象中好,整体板块的机会没那么突出。其中海上风电、海外出口以及国产替代链条核心环节的业绩增速以及持续性值得我们做持续性的布局。储能方面,行业整体仍然处于爆发期,22年的估值走在盈利前面,客观上增加了投资的难度。近期的股价调整提升了相关公司一定的性价比,在高预期的背景下,相关公司的业绩增速值得跟踪研究,回避业绩低预期概率大的公司。细分来看海外户储美洲市场增长更快,大储国内市场增长更快。基本上国外销售向消费品变化,国内项目承担较多的调峰任务。

  内容来源:《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郑澄然(广发基金):2022年四季度,我们观察到市场的跷跷板效应仍然十分明显,高景气的成长方向如光伏、储能等有明显的下跌。从行业基本面上看,光储的需求仍然强劲,海外需求持续超预期,国内随着上游硅料和碳酸锂的价格下跌,对价格十分敏感的国内需求预计会有很强的释放。展望2023年,我们对产业链相关公司的业绩仍然有信心,对其发展前景也比较看好。

  内容来源:《广发高端制造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崔宸龙(前海开源基金):我们看到包括光伏、锂电池、绿电运营商等新能源行业的基本面依然优异:光伏逐步摆脱了上游硅料的产能瓶颈限制,硅料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供给量实现快速增长,在未来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硅料供给预计将会保持充裕,这对于光伏的生产量有极大的帮助。行业将会迎来出货量的快速增长,在各种新技术的加持下,光伏发电效率将会快速提升,整个社会的绿电转型进程将会更加顺利;储能市场将会继续保持爆发态势,国内和海外的大型储能将会爆发增长,欧美等海外国家的户用储能大概率保持高速增长,这些应用都会保持对于锂电池需求的增长;绿电运营商受益于上述的光伏和锂电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对于电站的投资成本会逐步下降,回报率进入上行周期。预计上述三个主要看好的方向将会在2023年继续保持盈利增长,行业规模快速扩大。

  内容来源:《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行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陆彬(汇丰晋信基金):新能源行业在过去三年经历了高速发展期,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链上已经涌现了越来越多具备长期优质成长潜力的公司。我们在三季度初明确提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中期,如果估值进一步切换到2023年,新能源行业投资将进入中后期。在过去几个月,新能源板块估值的快速提升并未如期而至,反而对应2023年的估值水平出现了明显的收缩,反映了市场对行业短期收入增速和中期竞争格局的担忧,板块的整体表现也低于预期。但是从全球范围看,各个国家对新能源产业均有非常积极的政策支持力度,是凝聚了全人类共识的发展方向。从中长期维度看,新能源产业包括光伏、风电、储能、新能源车以及新材料等均还具备较长的产业生命周期,还有望维持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而中国在这个行业从全球视野看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各个细分领域均持续有龙头公司涌现,该板块依然具备较好的投资机会。未来将重点关注在新能源行业的三类投资机会:一、中期需求增速较确定、供给依然紧缺、企业盈利能够持续维持的环节;二、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增加安全性、提高性能的新技术方向;三、2022年利润在底部,2023年有望回升的细分领域。

  内容来源:《汇丰晋信低碳先锋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13)
  施成(国投瑞银基金):新能源发电行业,硅料价格处于下行通道在四季度开始降价。我们看好光伏行业在2023年有较快增长,但由于市场对于放量的预期较为一致,同时对于单位盈利能力的期望较高,整体产业链投资性价比并没有特别高。我们选择其中新技术、低渗透率产品进行投资。内容来源:《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14)王博(南方基金):新能源板块四季度表现低迷,主要是因为当年预期兑现,市场对第二年的需求确定性存疑,板块出现一定调整,我们认为基本面未发生变化,碳中和相关行业仍是市场景气度较高的几个行业,情绪和事实之间存在预期差。尤其在当前的世界格局下,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大幅提升,成长性行业一旦突破某个临界点,新技术新产品渗透率的提升往往是不可逆的,我们对行业的高速成长充满信心。回顾历史,市场的每一轮周期可能都起始于某些偶然的信号,行情的起点往往难以精准判断,只要预期收益的空间在,拉长时间都会兑现,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长期投资的原因。

  内容来源:《南方科技创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卢纯青(中欧基金):回顾2022年,光伏行业交出250GW装机量的亮眼成绩单。然而板块整体的跌幅较大,反映了市场对持续高涨的组件产品价格,以及欧洲能源危机的缓解对未来需求的担忧。随着硅料环节产能投放,光伏板块在23年有望迎来较好增长,全球大量累积的地面电站项目将支撑23年的装机量,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量有望继续高增至350GW,国内约为140GW装机量。虽然有较大安装量的支撑,供给端的正常化将带来两个新的矛盾。第一,巨大的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对电力系统有更高的要求,储能系统是产业和市场能直接想到的答案,电化学储能也是我们持续的关注点,同时,反观电力系统自身的建设与投资是市场目前忽略的一点,我们将会努力尝试在这块寻找机会;第二,没有供应瓶颈之后,光伏产品的同质化问题凸显,为了避免价格战,新技术成为各大厂家集中发力点,因此我们看好新技术作为穿越行业周期的主要投资方向。

  内容来源:《中欧先进制造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五、如何看待新能源车投资机会?
  李晓星(银华基金):电动车方面,22年四季度和23年开头这段时间,电动车的基本面并不算特别好,从10月开始行业的新接订单出现疲软的迹象,受需求下行、库存高位以及员工感染的多重影响,电动车产业链的公司排产下行比较明显。但我们看到股价已经先行调整了一整年,悲观预期大部分都得到了体现。展望2023年,美国市场会迎来较好的增长,国内和欧洲的销量预期都会迎来修复,这个股价位置孕育了一些机会。我们会更多聚焦在上游资源、差异化较大的电池以及贴近消费者能留存住利润的整车标的。中游材料大规模扩产,我们会持续关注竞争格局的变化,聚焦盈利能力有所提升的环节。

  内容来源:《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杨锐文(景顺长城基金):当下的主线是经济从收缩走向复苏,所以,复苏带来的各种机会占据主角地位。但是,从长期来看,全球化的进程已遭到破坏,未来的世界增量机会在变少,存量的变化将是主轴。比较明确的机会是存量结构的变化。例如燃油车向新能源车的转变。我们依旧认为新能源车是未来十年最精彩的赛道。国内车企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首次在新能源领域进入中高端价格带,这将逐步带动本土的供应链的发展壮大;同时,这些本土供应链的成熟将进一步反哺自主车企,形成良性循环。这是以往中国车企从未享有过的格局。与此浪潮叠加的是智能化的发展轰轰烈烈。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车企加速推进车的智能化,在车上引入越来越多酷炫的功能,多屏联动,语音操控,车内投影……车不再是A点到B点的交通工具,已经被赋予更多层次的涵义。我们非常看好汽车智能化进程加速,我们认为现在只是车的智能化时代的开始,未来充满期待与想象。

  内容来源:《景顺长城新能源产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杜洋(工银瑞信基金):根据我们对新能源产业链各个子行业的供需结构、周期位置、盈利趋势、估值水平等多方面研判,我们目前依然看好成本下降,且技术依然在迭代的电池环节。对明年产能继续大规模释放,单位价格和盈利仍有下行压力的环节保持谨慎。看好2023-2025年欧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空间、混动车型的渗透率增长、高压快充等新增需求带来的行业增长。2023年,新能源汽车整体渗透率会进一步提升,整个板块的贝塔属性在减弱。但是这个时期,行业也会诞生一批真正的优秀公司。中国电动车产业链具有全球竞争优势,未来会有一批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获得较大的增长空间。我们会更加注重精选个股,加大对优质公司的配置力度,力争分享行业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红利。

  内容来源:《工银瑞信新能源汽车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施成(国投瑞银基金):新能源汽车方面,我们认为2023年的销量会明显超过目前市场预期。从中国和欧洲来看,芯片、线束等环节的制约得到缓解,汽车产量会提升。以特斯拉、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在新产能投放后有进一步降价抢占市场的动力。目前燃油车的单位盈利已经较低,外资产商对于利润看重,后续有可能会有稳价保盈利的举动,因此新能源汽车的替代逻辑顺利。我们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很可能在渗透率到80%之前,都不会有明显的阻碍。目前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的估值在历史低位,我们看好整体行业表现。内容来源:《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14)姚志鹏(嘉实基金):当然电动汽车是市场预期最低的一个板块。22年电动汽车产销数据克服重重困难后仍然大幅超过市场年初预期,但是市场担忧经济的拖累电动车需求,进而影响格局。全年电动汽车板块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也给我们组合带来较大的波动。诚然,如果经济不能企稳,电动车需求也最终会受到冲击。但是如果市场的担忧变成现实,其他各行各业基本面恶化的更快,而其他行业的调整幅度显然低于电动车,这就造成了电动车是A股市场目前预期最低,估值最低的双低板块。一旦经济预期企稳,板块基本面的修复和估值的修复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内容来源:《嘉实智能汽车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李瑞(东方基金):就汽车电动化而言,去年底以来我们一直强调新技术方向。就产业自身演变看,技术变革带来的细分渗透率提升,4680、麒麟电池(CTP)、钠电池、新型正极磷酸锰铁锂、一体压铸、碳纳米管、中镍高电压、新型锂盐、复合集流体等,这些环节从0到1的变化,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关上市公司盈利和估值的双击。就汽车智能化而言,爆发性较好的整车以及配套供应链,比如激光雷达、光学器件、域控制器、SOC芯片、声学、空气悬挂、线控底盘、一体压铸等是我们关注的方向。就产品周期而言,不同细分行业、公司和产品的发展阶段都不尽相同,这也是我们重要的关注点。

  内容来源:《东方新能源汽车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19)
  卢纯青(中欧基金):2022年的新能源车板块历经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我们认为主要反映了市场对于行业未来需求增速中枢放缓、竞争加剧导致盈利波动、逆全球化风险等几个方面的顾虑。但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不必对于新能源车产业链过于悲观。一方面,2022年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约12%,总量层面依旧有上行空间,特别是海外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另一方面,产业链上一部分优质公司在过去几年已经充分体现了自身在技术、产品、成本上的竞争力,经过22年的调整,估值也进入相当有吸引力的区间。2023年我们会重点关注几类方向的投资机会:1、技术创新。以动力电池环节为例,新的电池、材料体系在23年有望逐步落地量产,在行业总量已经达到相当规模的背景下,新技术从0到1、从1到10的过程中有可能爆发出巨大的利润弹性;2、混动产业链。国内市场10-20万价格带乘用车的电动化率仍有较大的上行空间,高性价比的混动车型可能会成为新能源车在这个区间突围的关键,也会带来相关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内容来源:《中欧先进制造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六、如何看待军工投资机会?
  何崇恺(易方达基金):我们预期四季度军工板块业绩将持续稳健增长。2022年军工重镇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疫情影响,部分军工订单延迟到2023年执行。但是,军工由于其较强的计划经济属性,受到疫情影响的订单将在十四五中后期得到充分执行,基于此我们相信2023年军工板块业绩仍然将保持稳健中高速的增长。看好未来5年军工板块的超额收益表现。在军工板块内部,我们看好:(1)受益于自主可控、信息化提速的军用电子板块;(2)受益于军用飞机放量的飞机、发动机产业链;(3)导弹产业链;(4)先进军用材料板块;(5)受益于股权激励加速落地的国企改革板块。未来5-10年依旧是中国军工行业的黄金追赶期。

  内容来源:《易方达国防军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20230120)
  曾鹏(博时基金):展望2023年,军工行业的长期投资逻辑仍然不变,依然看好中国军工产业所迎来的重大投资机遇。长期以来,中国的资本市场军工行业一直呈现着高收益高风险高波动的特征。探究其背后的根源在于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所致。我国的军工产业正处于一个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的阶段,制度红利正在逐步释放过程中。体现在资本市场则表现出产业特征正经历由主题成长往价值成长逐步切换的阶段。虽然行业呈现高波动态势但整体估值中枢在不断上移,这是任何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大量军工行业的商业价值正在逐渐体现,投资机会正在趋于持续和稳定。基于此,从战略上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去把握相关的投资机会。第一,把握军工行业中产业周期与企业自身的经营周期发生共振的公司;第二,把握未来战略性、颠覆性、前沿性的新式武器装备的投资机会。;第三,把握军工产业的国企改革投资机会。军工产业沉淀了大量优质的技术和相关产业,随着国企改革和军工产业证券化进程的加快,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军工产业将释放大量的制度红利。

  内容来源:《博时军工主题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2022年第4季度报告》(20230120)
  李晓星(银华基金):在地缘政治风险和全球军备大幅抬升的背景下,我国国防建设的刚性更强,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有望提速,十四五期间装备采购景气度都将维持高位。军工行业准入壁垒较高,需求端的高景气不会带来竞争格局的恶化,随着产能进一步扩充,未来业绩增长确定性强。我们优选国产化率提升潜力大的特种芯片,以及导弹产业链,关注持续高景气的新型军机、航发产业链。此外,随着国企改革加速推进,关注相关央企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4-4-24 00:40 , Processed in 0.03287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