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滚动图片新闻 查看内容

人大财经委:新政策出台应避免股市大波动

2011-5-12 08:0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349| 评论: 0|来自: 人大财经委

<CENTER><IMG src="http://img.cfi.net.cn/readpic.aspx?imageid=20080724000018"></CENTER>   全国人大财经委认为,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仍然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要根据情况变化,在具体执行中进行调整。而出台新的货币政策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预期的因素","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引起金融市场大的波动。"从紧的货币政策已经实施半年多了,效果如何?是否将有所变动?A股投资者又应如何应对?   人大财经委:新政策出台应避免股市大波动   "政策调整"成为昨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发布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的关键词。   报告指出,总体看,我国经济在2007年前三季度达到12.2%的增长高峰后,去年四季度已经显现高位回落势头。今年上半年,经济周期性、趋势性下滑态势更加明显,全年经济增长将继续平稳下行。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步入下行通道的同时,物价涨幅明显升高,国民经济从"高增长、低通胀"正向着"高增长、高通胀"甚至"低增长、高通胀"发展。   全国人大财经委认为,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仍然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要根据情况变化,在具体执行中进行调整。在继续收紧银根、控制银行信贷的情况下,应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缓解目前企业资金偏紧的问题。   报告明确提出,为防止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可以发挥财政政策稳定消费需求的作用,建议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储蓄存款利息税税率,增加居民实际收入。   全国人大财经委巡视员王连洲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份报告是在7月16日全国人大财经委第五次全体会议的基础上形成的。在那次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作了关于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的汇报。   报告从外贸、房地产、农业、货币政策和税收等方面开出了政策调整的清单,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在外贸方面,报告说:"近两年来出台的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导向是完全正确的,但政策的出台没有充分考虑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特别是欧美经济濒临衰退造成的严重影响,时机选择不尽合适。"报告建议,暂缓出台新的加工贸易调整政策,保持已有政策的稳定性,给企业缓冲期,避免对出口造成过大冲击。   同时,建议对于出口增长和出口企业利润增长回落的情况,要按行业和按产品进行深入分析,及时评估政策调整的效果,对纺织服装、玩具等我国优势突出、能够有效缓解就业压力的产业,特别是其中一些高端产品,应该考虑给予一定政策倾斜。   房地产方面,报告认为市场走势可能出现逆转。对于价格上涨趋缓和成交量大幅下降的同时投资仍高速增长的现象,全国人大财经委建议:一方面,要深入调查研究房地产行业资金链、交易量和开发投资方面的情况,密切关注并及时分析房地产市场走势,稳定和调整调控政策,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预期。另一方面,要科学评估和防范房地产市场对地方财政和金融体系产生的潜在风险,把握好政策调整的节奏和力度,避免出现因房价大幅回落而集中暴露财政金融风险,对经济造成大的冲击。   农业方面,报告认为"粮食直补与粮价上涨难以抵消种粮成本的上涨,农民种粮增收困难,种粮积极性不高"。报告据此提出:"从当前情况看,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能够直接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操作成本也低于不断增加各种补贴的方式。"   对于当前的"热钱"问题,报告认为解决"热钱"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利益机制调整,弱化资金流入的动力。汇率调整有利于弱化升值预期,但调整方式需要完善,防止强化单边升值预期。   报告建议,积极发展直接融资,缓解目前企业资金偏紧的问题。建议加速发展债券市场,进一步扩大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发行规模,适时允许省级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券和定向灾后重建债券,加快发展非银行金融业务。而出台新的货币政策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预期的因素","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引起金融市场大的波动。"   在税收政策方面,除了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储蓄存款利息税税率,报告还提出,为了缓解企业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可以降低收费公路通行费等税费标准,对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的企业加大税收减免和抵扣,并在全国范围内尽快推广增值税转型改革。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报告建议,继续推进价格改革,理顺价格体系。"这样做短期可能进一步推高通货膨胀,但抑制不合理需求、刺激供给的作用也相当明显,实际上有助于控制通胀,靠价格管制来解决通胀问题很难奏效。"报告称。々   紧缩政策忙半天 外资悄悄捡便宜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上半年的经济数据,让市场多少有些意外的是,上半年投资增速同比不但不减居然还高出一点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402亿元,同比增长26.3%,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这就有点不符合紧缩政策本身的逻辑了。因为紧缩政策目的就是压投资,从而压住社会总需求,最终将通胀压下来。   投资增速为何下不来?这是套利人民币升值的资金干的!我们之前提示过市场:汇率问题不解决,中国就没有自身独立的货币政策,数量型紧缩效果只是暂时的,最终还是表现为总需求膨胀导致通胀形势恶化。   2008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8088亿美元,同比增长35.73%。上半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2806亿美元,同比多增143亿美元。上半年外贸顺差和FDI之外说不清的外汇资金之多,已成为国内外市场焦点。如此多的资金跑到哪里去了?一部分是趴在银行账户上安安稳稳吃利息,上半年银行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438989亿元,比年初增加49649亿元,同比多增15774亿。套利热钱很大一部分可能都藏在同比多增的存款中。还有一部分资金则进入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了: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之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16只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地区的亚洲私募股权基金募资总额达199.98亿美元,增幅达163.3%,超过2006年全年141.96亿美元的新募资总额。而外资创业投资基金新增超过18亿美元,同比增长两倍以上。因此,从这些统计可以看出,一部分热钱流入了股权投资领域。   而原先炒房的资金,现在都改炒房地产商了。去年四季度至今的紧缩让房地产商资金链嘎嘎作响,很多开发商都到了没米下锅的窘境,现在居然还死撑着,哪里来的力气?从2007年1月份至2008年5月份,房地产银行贷款增速从34%下降到现在的20%左右,但同一时间内,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增速却从24%增加31.9%。考虑到国家禁止期房销售、地产公司IPO阻力重重、企业债发行寥寥无几、上半年楼市销售急剧萎缩,这中间的差距填补资金从何而来?这一部分是国内游资,另一大块就是国际套利人民币升值的资金。   货币数量紧缩等于变相加息,导致国内资产价格打折,在人民币币值低估的情况下,这等于加大国际套利人民币升值热钱的获利空间。国内紧缩越厉害,资产打折就越多,国际热钱套利冲动就越大,国内投资增速就越下不来。上半年PPI高涨、电荒、油荒等,应该是社会总需求没有压下来的表现。国际套利人民币升值的热钱就这样对冲掉国内紧缩政策的效果。我们忙了半天,最终却让境外资金捡了便宜。   只要联系汇率政策不动,数量型紧缩效果就有限,即使取得一定效果也很快被国际套利热钱对冲掉。由于美联储下半年仍没有加息紧缩的态势,因此从趋势上看,国际资金流入国内的势头还是会持续,通胀形势将更加严峻。我们现在反思现行的汇率政策还来得及。々   正确看待从紧的货币政策   从紧的货币政策已经实施半年多了。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6月末我国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以及信贷余额都呈现增幅下降的趋势,表明货币紧缩政策已见成效。与此同时,国内经济继续面临内外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有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呼声、有关经济增速可能下滑的呼声渐增,人们对于今年下半年从紧货币政策的"紧程度"极为关注。   那么,应当如何看待从紧货币政策的现实内涵呢?"紧"与"松"的具体界限又该如何判定呢?   回望从紧货币政策提出的时空背景,分析当时赋予该项政策的内涵,并结合当前新的形势,分析从紧货币政策与目前经济工作重点、节奏、力度的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从紧货币政策,将其政策内涵与实际工作统一起来。   首先,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不是一夜之间的骤变。   从1997年到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经历了从"稳健"到"适度从紧"再到"从紧"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之间都没有一个转折性的操作,三个阶段的转变是逐渐的、相对的。   1997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面临的通缩压力。当时的"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   2003年以后,"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提法未变,但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收缩银根的举措。准确地说,2003年以后的货币政策已在执行"稳中适度从紧"的政策思路。   2007年,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确定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同年6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货币政策在坚持稳健的前提下,要"稳中适度从紧"。同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在2007年12月从紧货币政策取向刚刚明确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做出过十分清晰的解释。他表示,从"适度从紧"到"从紧"不一定是大的质的转折。货币政策的转变也不是一夜之间发生骤变,特别是在操作层面更应当是渐进的,不会骤然发生变化。他还在2007年12月撰文称,诊断具体问题并给出处方时,要避免误读历史,尽可能避免矫枉过正而导致的"超调",避免给下一次危机埋下导火索。   从周小川当时的表态看,央行期待"稳健地执行"从紧货币政策,没有"为紧而紧"的意思,更不希望"骤变"。   第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不是要牺牲经济增长速度。   货币政策无论"稳健"还是"从紧",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连年提高,而物价连续上涨、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宏观调控的目标发生转变,即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为此,货币政策方面逐渐采取了收缩措施。尽管这些政策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相对于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遏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而言,"适度从紧"的诸多措施并未取得治本的效果。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货币政策于是由"适度从紧"变为"从紧"。   由"适度从紧"变为"从紧",当然是希望通过进一步收缩货币,达到抑制经济过热的目标。但是,抑制的目的是实现经济平衡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而不是要硬压增长速度,挫伤经济增长的持续性。   在今年3月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确定为8%左右。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要服务于这个整体目标。因此,货币从紧的目的是熨平经济的过大波动,而不是加剧经济波动。在货币收缩的同时兼顾经济发展的速度,也是从紧货币政策的内涵所在。   第三,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不是不讲弹性。   从紧的货币政策要靠一项项具体的政策措施来体现,执行是关键,弹性也在执行上。为此,监管者要仔细地审视每项政策是否做到了分析准确、对策准确,尤其要努力做到执行准确。   仅从字面看,货币政策从"适度从紧"到"从紧",意思当然是递进的。"紧"的程度、重点都发生了变化。但客观地看,2008年货币政策虽然是去掉了"适度"两字的"从紧",但这不等于执行上不要适度,也不意味着要实行更强烈的货币调控。   即使2008年没有遭遇两场大的自然灾害,我们也可以事先预料到,2008年从紧的货币政策并非要一定要超过2007年的紧缩力度。因为2007年所谓"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已经达到很高的调控强度。连续5次加息和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已可以称为严厉的货币紧缩措施。还有,由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不完全顺畅,政策时滞性也长得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2008年是维持2007年货币政策的效果。2008年的货币政策实际力度,更多还是"略紧",从而既保持紧缩性效果,又防止陷入"防冷怕热"的传统陷阱。   可以说,在我国尚未实现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机构等方面还存在缺陷的大背景下,货币政策目标与实体经济运行之间一直存在"调控差"。所以,从紧货币政策在执行中保持弹性,是宏观调控的题中应有之意。   2008年下半年,从紧的货币政策仍然是"紧字当头",但在收缩重点、节奏、力度上要有所调整,有所变化。对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以及整体经济增速问题,都需要系统考虑,实行有保有压、区别对待。   基于以上分析,无论"从紧的货币政策绝对不能变"的说法,还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必须放弃"的说法,都是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误读。   第四,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不是搞"单打一"。   为了保障经济增长的稳定和持续,中央明确,2008年在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从紧"的同时,财政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自2005年以来"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2008 年变成一"稳"一"紧"相搭配。   不少研究人士预期,2008年下半年从紧的货币政策不会改变,但稳健的财政政策将会有更大运作空间。这其实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一"稳"一"紧"搭配完全一致。事实上,不仅财政政策,汇率政策、出口政策、税收政策等都可以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也都可以对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做出贡献。   因此,应把宏观调控政策作为组合拳看待,避免孤立地看待从紧货币政策。中央领导同志近期多次表示,各项经济数据也已经表明,我国经济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也预示着,从紧的货币政策是继续适用的。   6月13日,在"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将对宏观调控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力度",对宏观调控因时、因势、因领域、因地区科学掌握、审慎实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一,从紧的货币政策如何继续与稳健的财政政策相配合,在执行的重点、节奏、力度上把握得更好,对于我们从总体上驾驭复杂的经济形势,尽可能长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显然是十分重要的,也大有运作空间。   "从紧"但不是滑向"极度从紧",保持"弹性"但不能变相为"全面放松",这应当是我们对从紧货币政策的全面、准确的理解;体现从紧货币政策的每一项具体政策措施,都应竭力做到分析准确、对策准确、执行准确,这是我们对于从紧货币政策执行上的期待。(证券日报 董少鹏) 々   宏调要防止货币政策用力过度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在日前召开的"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当前,在宏观调控中要防止货币政策用力过度,应更加重视财政政策的作用。财政政策可以在扩大供给、化解企业高成本困难、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在短期内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依然有待观察的情况下,更多利用财政政策应对通胀压力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辜胜阻说,尽管从紧货币政策在应对此次通胀压力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局限性:一是难以有效解决供给总量不足和及时调整供给结构的问题;二是抑制输入型通胀压力效果不明显;三是过度紧缩可能削弱实体经济的活力,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和经济下滑。   "相比之下,财政政策在应对本次通胀压力中则应具有一定的优势。"他分析指出,首先,利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的外部时滞短、指向性强,可以在短期内有效改善市场短缺商品的供给,抑制结构性物价过快上涨。其次,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可以稳定并刺激社会需求,有利于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实现"压通胀"和"抓增长"之间的平衡。第三,通过财政税收政策,可以最大限度消除从紧货币政策产生的负面影响,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近年来,中国财政收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07年财政收入突破5万亿元,这意味着我国政府具有相当强的实力和较大的政策回旋余地应对通胀压力。"辜胜阻说。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日前表示,上半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30%以上。昨日公布的上半年税收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32553亿元,同比增长30.5%。   辜胜阻说,财政政策在保障供给、帮助企业化解高成本压力、缓解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压力、提高居民抗通胀能力等方面大有作为。当前,宏观调控应更加重视财政政策的作用。   就具体税收政策,辜胜阻建议,应实施对企业的税收减免和补贴政策,特别是要对中小企业大规模减税,帮助企业减轻要素成本上涨压力,延长中国经济的繁荣周期;且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应向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及自主创新项目倾斜。同时,推行针对个人的税收减免政策,提高居民抗通胀风险的能力。如考虑再次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停征证券交易印花税等。(证券时报 郑晓波) 々   把平准基金当作政策调节过渡手段   依靠平准基金调控股市不如从根本上完善股市制度。   要完善股市健康制度并非短期所能急就,建立平准基金完全可以作为股市政策调节的过渡手段。这是因为,其一,公募基金是纯粹的商业机构,它的利益或其小群体利益与整个股市的利益并不一致,更遑论社会公众利益,根本就不该承担政策调控职责。其二,实践证明,公募基金抑制市场大幅波动效果有限,有时甚至对暴涨暴跌起推波助澜作用。其三,随着股市规模与日俱增及基金市场开发难度加大,公募基金要按其意志来对股市施加影响已力不从心。其四,平准基金的引入可以回归公募基金的真正市场地位,并为公募基金找到强有力对手,利于基金行业规范运作。   但平准基金绝非"托市基金"。平准基金买入股票是为了纯投资,其投资标的应优中选优,而要选准将来能够带来超额回报尤其是超额现金红利回报的好公司确实很难,因此应严禁平准基金参与任何画饼充饥式的题材、概念股票炒作,可以规定投资标的仅限于目前市盈率不高于15倍且经营业绩无造假的公司,规定平准基金从市场增持公司股权的最高比例不得超过该公司总股本的5%,同时严格限制参与任何公司任何形式的再融资。   建立平准基金的主要目标更应定位于抑制股市泡沫膨胀。在目前投资渠道有限的前提下,股市最为缺乏的并非兜底机制而是封顶机制。成思危先生有句话很有道理,"要防止股市暴跌首先应该防止股市暴涨",在一个单向运行机制的股市中,缺乏做空机制的股市无理性暴涨成为常事,完善做空机制成为必然选择。笔者认为,股市现货市场制度不健全,将使得不管是推出股指期货还是融资融券这些所谓的做空机制,都很难成为股市风险控制器,反而可能成为风险放大器,而通过利用平准基金所持巨量股票的抛压功能,却可以预防股市泡沫过度膨胀。   建立平准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逐年提取一定比例印花税再加上首期财政拨款,笔者不赞成从银行贷款筹资把资金规模搞得太大,一是为防公共利益承担过多风险;二是如果平准基金大到能够设计并制造股市波段,这样的股市根本没有存在必要。至于平准基金的股票来源,由于央企资产为全民所有,笔者曾建议将央企所持上市公司股票划转20%至平准基金的股票账户;另外平准基金平时可能会投资一些非央企类的地道绩优股,如果市场形成绩优股泡沫这些筹码也可成为抛压工具。   平准基金属于全社会公众利益,它的运作,不应由证券市场中任何一方包括证监会来管理和指挥,牵头管理者应为财政部。   任何举措都有利弊,关键看能否兴利除弊。现阶段建立平准基金若能定位于抑制股市泡沫过度膨胀,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是完善股市制度建设的一部分。(上海证券报 熊锦秋) 々   关注政策面和量能变化   受美股大涨和油价下跌影响,周三大盘高开低走,整日维持震荡整理,收盘微跌8点,跌幅为0.29%,成交量较周二基本持平,当前均线系统当前仍表现强势,形成强大支撑。沪指近两日均在短期均线之上展开强势整理,若无大的利好,短线或震荡蓄势,关注政策面和量能变化。   周三盘中缺乏持续性热点,地产股主动调整压低指数,金融股盘中表现相对活跃,一度带动大盘放量拉升,是不多的亮点,如交行、平安、招行等。因当前银行股中报业绩普遍预增而面临价值低估,是最有条件成为持续性热点的品种。建议关注市盈率仅8倍的民生银行(600016)。民生银行自2005年进行战略转型,致力于构建金融控股平台,当前已经取得成功。公司2008年中报预计同比增长110%以上,按发行150亿规模的分离债后的总股本计算,每股收益至少达0.37元,对应市盈率仅8倍左右,投资价值极为突出。公司持有2.69亿股海通证券(600837)股权并即将拍卖,若完成将大幅提振业绩。该股股本基本全流通,后市"大小非"解禁压力相对较小,属相对安全品种。技术上,该股当前呈头肩底攻击形态,近两日在短期均线上方蓄势整理,短线有望加速上攻。(国海证券 王安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4-5-7 12:52 , Processed in 0.05372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