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滚动图片新闻 查看内容

上海加速国资整合重组 近700亿元经营性国资等待证券化

2011-5-12 08:0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02| 评论: 0|来自: 整合重组

<CENTER><IMG src="http://img.cfi.net.cn/readpic.aspx?imageid=20080710000017"></CENTER>   过去两年证券市场热火朝天时,上海国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比较平静,而在股市深度调整之际,上海却掀起了一轮国有资产整合重组的热潮。   上半年以来,上海有十多家国有上市公司发布资产置换、资产注入、重组公告,表明上海新一轮国资改革正加速推进。这是知耻而后勇的奋起直追,还是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向操作?   一位接近上海市政府和国资委的知情人士表示,"还是知耻后勇的成分多些,毕竟社保案让上海国资改革进度耽误了两年。"在市场环境的巨大落差下,今年上半年上海国有上市公司的资产整合重组此起彼伏。"实在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一向以国资改革先锋自居的上海,过去两年可以说无所作为,必需奋起直追。"   被耽误了两年   随着今年上半年上海社保案主要涉案人员纷纷被送上法庭,历时两年的这一上海历史上最大官商勾结贪腐大案尘埃落定,这为上海重启国资整合重组扫清了障碍。   原上海国资委主任和一位副主任在社保案中落马,使起于2005年原本风风火火的上海国资改革陷入低潮。可以说,从2006年下半年到2007年前三季度,上海国资系统无暇他顾。   上海某大型国企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家都在等上海高层的稳定和社保案的结论,当时哪有心思继续推进国资改革。"虽然过去两年上海国资委也经常召开会议,布置要按照既定方针,推进国资整合重组,"但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只不过是例会罢了。"   在此期间,股权分置改革推动股市一路走牛,中央企业资产注入为代表的国资整合重组、整体上市等改革如火如荼。但由于上海社保案阴霾笼罩,上海国有上市公司几乎是"喧闹舞场的尴尬看客"。   面对这样的不利局面,去年下半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和上海市市长韩正先后到国资系统的上汽、电气、华谊、广电、光明食品、锦江国际集团等十多家大型国企调研,并在9月下旬召开了上海国企负责人座谈会。   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充分肯定了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突出强调了"上海是工人阶级发源地"、"上海是国有经济重镇"、"上海国有经济是中国国有经济的代表"。   韩正分析了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并再三强调要把握当前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实现国资国企跨越式发展。   "这次会议是一次打气会和思想统一会,鼓励我们不要受社保案影响,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上述国企负责人说,从那时候开始,上海国企改革再次走上正轨。   证券化方向不变   上海国资改革的发展方向是,深入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推进国有资本证券化;根据上海城市的发展战略和定位,进一步推进国资向优势产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上海国资总量巨大,截至2007年末,上海地方国有资产总量达9600亿元。按照《上海市"十一五"国有资产调整和发展专项规划》,到2010年,上海将逐步收缩市国资委出资监管单位户数,30%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到上市公司中,国有资产证券化方向不变。   根据上海国资委的数据,上海国有资产中非经营资产所占比重仅约28%,因而经营性国资的总量在6912亿元左右。据此粗略估算,如果到2010年底实现30%的经营性国资证券化,那么上海等待证券化的经营性国资对应的数量将接近700亿元。   目前上海现有31家企业集团和6个区县下属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71家。今年3月,上海市公布了24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主业范围,目前上海正抓紧修改和完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若干意见》,推动国资布局结构调整和国企改革重组,加紧制订并公布投资类企业集团(第三批)、科研院所(第四批)主业目录。   根据规划,上海国资整合将立足本地发展战略规划,借力资本市场,一方面企业集团将通过资产注入谋求整体上市,另一方面通过整合重组促进企业资产向关键领域、核心业务集中。由于上海国资涉及的领域广泛,金融、商业百货、贸易物流、医药、汽车、电子信息、化工、房地产、建筑、公交、水产等行业都将有整合动作。   据了解,上海国资委正在研究促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战略发展、产业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措施,推动优势资源向绩优上市公司集中,提升上市公司在企业集团中的能级。   "政府强势主导"再思考   纵观这次上海加速推进的国资整合重组,政府强势主导的色彩依然如故。对此,有关专家在肯定了上海国资证券化大方向的同时,也不无忧虑地指出政府强势主导之下,企业自身的改革动力和活力将不足的问题,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行为,效率如何也值得探讨。   上海2003年开始了第一轮国资改革,路径是组建大型国企集团。百联集团、锦江集团,还有去年组建完成的光明食品集团都是在这一思路下诞生的。但整合重组而来的百联集团至今已有五年历史,在很多市场人士眼中这艘号称中国资产总量最大的"商业航空母舰"下水后,并没有掀起多大波浪,整合效能叫人失望。   上海一家咨询公司老总认为,"这种依靠行政主导而搭配拼凑的所谓国企航母战略,最为人诟病的是形式大于内容。"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仍是产权多元化,而上海的国企航母战略本质上与之相悖。   在上海国资第一轮改革拉开序幕的时候,上海社科院专家杨建文教授就提醒说,国资改革是一个关系到全局的敏感问题,没有一个全社会认知的基础,就难以取得社会公众的广泛支持,因此增强透明度有利于完善国资改革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减少改革的阻力和成本。   分析人士认为,在上海新一轮狂飙突进的国企整合重组中,政府强势主导的力量依旧,市场的力量仍显薄弱,能否根本改观上海"老旧差"上市公司居多而与金融中心地位不相匹配,还有待观察。 <!--/newstext--> <DIV style="FONT-SIZE: 14px; TEXT-ALIGN: right">□ 黄俊峰  中国证券报</DIV>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4-5-1 22:42 , Processed in 0.02538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