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股票入门 查看内容

三大板块超级牛股(名单)

2011-5-12 08:0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595| 评论: 0|来自: 股市 尚福林 黄金期货

<FONT color=#0000ff>中国股市深强沪弱 深成指收高432点地产股做多 </FONT>   今日消息面,主要有:尚福林称支持黄金期货与现货市场协调发展;国务院要求近期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不得调整;今年入市险资可达3,000亿(人民币,下同),入市比例有望再调高;上月股市净流出千亿,沪储蓄增量创9年来新高等。   中国股市周四承势小幅高开,沪综指开于5449.16点,高开13.35点,深成指开于18682.24点,高开84.6点;股指短暂冲高后即快速走低,沪市的权重股集体杀跌,石化双雄与以工行为首的银行股相继跳水,导致沪指也一路下跌,最低跌至5407.31点,在5400点处暂遇支撑企稳,后在钢铁、煤炭等走高的推动下再度翻红;深市因无上述权重股拖累,走势远远强于沪指,10时半后受地产股反弹刺激深指升势加速,最高涨至19029.65点,中午以该最高点收盘,录得432点的涨幅,报收19029.65点,涨2.32%,沪综指仅小幅上涨,报收5441.77点,涨5.96点或0.11%,两市成交额共计1,350.3亿,比昨日同期放大近三成。深证综指收报1567.11点,涨1.78%;沪深300收报5669.03点,涨0.98%;中小企业板综指收报6178.76点,涨0.88%。   盘面观察,今日个股依然是涨多跌少,唯活跃度较昨日降低;二三线股仍然是做多主力,<B>钢铁、农业和汽车类</B>股整体走势较强,电力股受到国家价格控制影响整体遭遇抛压;<B>地产股</B>继续造好,引领深指上行;银行、石油石化表现不佳,拖累了沪指。整体来看,个股保持了一定活跃,但是权重股对市场特别是沪指的拖累相当明显,也制约了投资者热情的升温。操作上,近期可继续按照“轻指数、重个股”的原则,多关注年报潜力品种。   中石化(600028-CN)跌2.99%,报收23.65元,中石油(601857-CN)跌0.71%,报收30.60元,中国神华(601088)(601088-CN)涨2.02%,报收70.22元,万科A(000002-CN)涨2.55%,报收30.95元,宝钢(600019-CN)涨3.92%,报收19.61元;联通(600050-CN)持平,报收11.98元,中国中铁(601390)(601390-CN)跌1.60%,报收11.70元。   平安(601318-CN)跌1.33%,报收104.80元,国寿(601628-CN)跌0.82%,报收56.60元;工行(601398-CN)跌0.86%,报收8.06元,中行(601988-CN)跌0.75%,报收6.64元。招行(600036-CN)涨0.66%,民生银行(600016)(600016-CN)跌0.39%,建行(601939-CN)涨0.10%,交行(601328-CN)跌1.91%。   一汽轿车(000800)(000800-CN)早盘劲封涨停,带动了汽车板块的走强,一汽旗下公司涨幅靠前,一汽夏利(000927)(000927-CN)涨7.94%,一汽四环(600742)(600742-CN)涨8.73%。汽车板块在油价过百与国内成品油价上调后一直表现平平,该板块的亮点还是行业内重组整合。部分央企汽车集团未来整体上市的预期和想象空间较大,为汽车蓝筹潜力股的短、中期走强提供强大支撑。   钢铁股延续了昨日强势,邯钢(600001-CN)涨7.05%,武钢(600005-CN)涨5.42%,宝钢涨3.92%。专家指出,钢铁板块上涨,表明资金对安全边际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市场热点混乱的情况下,估值洼地成为资金的避风港。而钢铁板块业绩普遍有良好预增,去年第四季度也曾提高了产品的价格,具有提价概念,加上前期上升幅度有限,后市应该有比较较好表现。   三只糖业股贵糖股份(000833)(000833-CN)、南宁糖业(000911)(000911-CN)和广东甘化(000576)(000576-CN)今日齐齐涨停。受发改委将出手稳定糖价的消息刺激,糖业股近期持续走强,其中贵糖股份已连续七个交易日收阳。发改委网站上周五披露,鉴于近期国内食糖价格持续下跌,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收储国产食糖50万吨,以稳定食糖市场价格,保护农民和制糖企业利益。收储开始时间为2008年1月15日。   地产股整体造好,高价股招商地产(000024)(000024-CN)受07年度业绩预计翻番的消息刺激,复牌后高开高走,冲击涨停,中午收涨6.64%报71.18元,保利地产(600048)(600048-CN)涨4.29%,金地集团(600383)(600383-CN)涨3.60%,龙头股万科A表也涨2.55%。   昨日首日上市迎来开门红的黄金期货今日低开低走,午盘主力合约0806收报217.49元/克,下跌了7.25元。黄金期货的下跌也使得两只黄金股走低,且跌幅居前,山东黄金(600547)(600547-CN)下跌了4.11%,中金黄金(600489)(600489-CN)跌2.84%。   由于国务院公布成品油、天然气、电力的价格近期不得调整,使得电力、石油化工板块处于跌幅前列,中石化、中石油两大指标股再受冲击,压制了上证指数上涨;大盘电力股跌幅靠前,国电电力(600795)(600795-CN)跌3.15%,华能国际(600011)(600011-CN)跌3.18%,长江电力(600900)(600900-CN)跌2.92%。   沪深B股今日早盘小幅高开,沪B涨升力度较弱,盘中几度翻绿,深B由于权重股的回暖表现更为强劲,中午收盘时有较大涨幅,沪B微幅收跌;个股方面,沪市有26家上涨,23家下跌,涨幅最大的华新B(900933-CN)涨5.76%,权重股多下跌,振华B(900947-CN)跌1.00%,伊泰B(900948-CN)跌0.90%;深市有27家上涨,26家下跌,地产股纷纷反弹,对指数形成较大支撑,业绩大幅预增的招商局B(200024-CN)涨3.93%,万科B(200002-CN)亦升1.06%;电力股下跌,粤电力B(200539-CN)跌1.76%,深南电B(200037-CN)跌1.54%。   分类指数:深圳A股收市报1649.04点,涨1.80%,深圳B股报729.22点,涨0.88%;上海A股报5711.23点,涨0.11%,上海B股报370.12点,跌0.06%;深证新指数报6770.12点,涨1.82%,上证新综指报4625.21点,涨0.11%。(财华社) 々 <FONT color=#0000ff>煤炭行业:景气持续性的信心增强 推荐7只股 </FONT> 投资要点 在经历了年初第1周的调整后,煤炭股在1月7日出现了超出市场的强劲表现,从持续的跟踪、分析而言,我们判断有3大影响因素值得关注:   1)中煤能源的回归对短期的煤炭板块形成刺激。   2)国际油价突破100美圆/桶,从能源的比价效应而言,煤炭比较优势明显,国际和国内煤炭价格上涨预期强烈;中国新年度煤炭定价逐步落实,涨价幅度超越预期。   3)市场对煤炭行业景气持续性的信心增强。   我们强调,煤炭行业的景气会得到持续和提升。    1)2008年煤炭行业的景气持续将得到维持和提升:维持的动力来自下游旺盛的需求,提升的动力来自煤炭行业乃至全国工业企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2)煤炭企业的定价话语权和成本转移能力在加强,能源行业利润转移仍将保持继续向上的趋势。   近期,主要煤炭港口-秦皇岛港煤炭库存的下降,显示需求的旺盛态势,结合港口煤炭的价格上涨动态而言,则很好地反映了冬季储煤高峰和春运前煤炭需求的旺盛程度。   我们判断:后一阶段值得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包括2个大的方面:   1)煤化工产业规划的正式出台。   2)煤炭行业整合对资产注入的实质推动、具体案例。   我们继续推荐:西山煤电、中国神华、潞安环能、开滦股份、国阳新能、恒源煤电、兰花科创;建议关注露天煤业、中煤能源。   根据公告,中国神华公开发行180000万股A股普通股,其中网下向询价对象询价配售的54000万股股票锁定期即满,将于2008年1月9日起上市流通。   我们维持中国神华的盈利预测和估值目标:考虑集团注资预期,未来12个月估值目标为:72.78元~75.68元RMB。 煤炭股上涨:源自市场对行业景气的信心 经历年初1周的调整后,1月7日煤炭股大涨:3大因素影响 在经历了年初第1周的调整后,煤炭股在1月7日出现了超出市场的强劲表现,从持续的跟踪、分析而言,我们判断有3大影响因素值得关注:   1)中煤能源的回归对短期的煤炭板块形成刺激。由于低基数原因,中煤能源未来3年左右的成长性较为显著,同时中煤能源H股估值水平较高,因此,预期中煤能源在A股IPO后估值水平会较高。   证监会发审委定于2008年1月11日审核中煤能源IPO,我们预期1月中煤能源有望挂牌上市。   中煤能源是中国第二大煤炭企业、最大的煤炭出口企业,煤炭储量居全球煤炭上市公司第五位和国内第二位,也是中国最大的煤矿机械制造企业和最大的独立炼焦企业之一。根据中煤能源招股书,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5.25亿股A股,所募资金将用于投资内蒙古鄂尔多斯2500万吨/年煤矿、黑龙江鸡西1000万吨/年煤矿以及其他煤化工项目。 2)国际油价突破100美圆/桶,从能源的比价效应而言,煤炭比较优势明显,国际和国内煤炭价格上涨预期强烈;中国新年度煤炭定价逐步落实,涨价幅度超越预期。   3)市场对煤炭行业景气持续性的信心增强。虽然煤价上涨后,政策性成本对煤企利润侵蚀仍旧偏大,但市场对煤炭行业景气上升的信心较以往大为增强,煤炭企业本身的定价话语权也强化了这种信心。   行业基本面的变化:维持前期观点 我们在1月2日的投资快讯中强调,煤炭行业的景气会得到持续和提升。   1)从2007年1-11月份煤炭行业经济运行趋势和支撑因素来看,2008年煤炭行业的景气持续将得到维持和提升:维持的动力来自下游旺盛的需求,提升的动力来自煤炭行业乃至全国工业企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2008年及“十一五”后几年之节能减排的压力较大,对煤炭的需求会有一定抑制,但我们认为抑制的是增量,同时,也将抑制粗放型的产能增量,促进供、求两端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进而提升煤炭行业经济运行质量。   2)从2007年4季度煤炭价格的持续上涨及2008年煤炭定价合同的逐步落实来看,煤炭企业的定价话语权和成本转移能力在加强。因此,从利润转移趋势的角度而言,我们判断,其仍将保持继续向上的趋势。   从数据的持续跟踪分析来看,我们建议关注煤炭库存的变化,尤其是中间环节库存的变化,其反映运输的顺畅程度和下游的需求旺盛程度。   主要煤炭港口-秦皇岛港煤炭库存的下降,显示需求的旺盛态势,结合港口煤炭的价格上涨动态而言,则很好地反映了冬季储煤高峰和春运前煤炭需求的旺盛程度。 我们建议后阶段关注的焦点问题 我们判断:后一阶段值得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包括2个大的方面:   1)煤化工产业规划的正式出台。在高油价背景下,煤化工的发展前景巨大,对煤炭的消费需求将产生根本性的重大影响。   2)煤炭行业整合对资产注入的实质推动、具体案例。   就全国煤炭行业整合而言,是3年内关闭煤矿11618座,到2007年11月底已经关闭10412座矿井。据此,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和国有大矿兼并、收购、托管小矿会加速进行。   就主要产煤省份而言,山西、河南、山东、河北、贵州、安徽等地的资源整合、收购兼并以及采矿权的资本化、市场化进程会加速。(国金证券) 々 <FONT color=#0000ff>房地产:基本格局没有改变 关注7只龙头股 </FONT> 长期向好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宏观调控的累积效应促使行业分化。   从2006年新旧“国六条”拉开房地产“二次调控”序幕到近期的央行、银监会(359号令),国土资源部(39号令),无一例外,目标直指开发商,开发商的各项行为都将受到严格限制,给房地产业套上了“紧箍咒”。加上金融调控对贷款的压缩和多次加息,政策调控的时滞性使得累积效应在悄然加大,因此,宏观政策调控影从量变到质变造成对行业的重大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也在加大。   2007是房地产的丰收年,2008或现短期低潮。行业景气攀升,投资势头旺盛;住宅销售畅旺,价格居高不下;土地储备过多,行业分化面临加剧   虽然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下房地产上市公司股价已经从最高处有所回落,但内地主要地产上市公司相对静态估值仍然较高。如果房地产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势必低于预期,这种较高的估值则难以维持。因此,我们建议短期回避,冷眼观察,仔细调研,从行业分化中挖掘具有持续成长能力、财务稳健的公司进行中长期投资。   长期向好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   GDP持续高速增长、个人财富不断增加、、城市化加速、温和通货膨胀预期、婴儿潮来临等长期支撑房地产市场的宏观环境和格局仍然没有改变。   房地产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呈现加速上升的态势;房地产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也随着我国税制调整而逐步增大,地产业税收所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也高于其他行业,大量的税收充实了我国的财政收入,提高了综合国力;房地产业所吸收的就业人口和房地产业所带动相关产业的就业人口也处在一种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产业溢出的社会效益十分明显,正改变着我国国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各个城市土地批租收益绝对量不等,但都成为城市建设和老百姓改善住房条件的重要经济来源。土地批租收益和房地产税收在地方政府中的财政预算内外的比重存在着逐年提高的普遍性趋势,成为中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资金动力源。   房地产在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中具备了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据测算,房地产业与多个产业存在直接与间接的联系,产业链特别长,产业关联度也特别大,它的前瞻效应、后续效应和旁侧效应非常突出。具体来讲,房地产业的发展可以直接带动建筑业、钢铁、水泥、木材、化工等建材业发展,带动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整个城市建设的发展,间接带动装修业、消费品工业和商业、文化教育的发展,其产前、产中、产后带动的相关产业多达50多个产业部门、几百种产品和服务。   根据国务院最新土地规划,到202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而截至06年末全国耕地总面积仅剩18.31亿亩(其中还有6000多万亩20度以上的陡坡耕地)。这意味着随后十五年我国年均减少耕地面积不能超过200万亩,仅为06年的一半。因此,我国房地产尤其是住宅用地紧张的局面将长期存在。   宏观调控的累积效应促使行业分化   (一)房地产政策调控简要回顾   从此前的宏观调控政策可以看出,已有越来越多的部门参与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中,“组合拳”政策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严厉,显出了严防房地产过热的气势。多项政策综合作用,使调控影响加速体现。从中央银行收紧对房地产的融资及取消房地产贷款优惠利率政策到国土资源部土地新政的实施,从发改委调高房地产企业自有资本金比率到劳动部门加大建筑领域欠薪催缴力度,从地方政府打击房地产市场各种欺诈和操纵行为到税务部门提高转让交易税负,从“国八条”到七部门联合出台房产新政,从2006年新旧“国六条”拉开房地产“二次调控”序幕到近期的央行、银监会(359号令),国土资源部(39号令),无一例外,目标直指开发商,开发商的各项行为都将受到严格限制,给房地产业套上了“紧箍咒”。加上金融调控对贷款的压缩和多次加息,政策调控的时滞性使得累积效应在悄然加大,因此,宏观政策调控影从量变到质变造成对行业的重大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也在加大。   (二)近期重大调控解读   人民银行与银监会于9月27日夜,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银发〔2007〕359号),其主要内容可总结为:对已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40%,利率不得低于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1.1倍;对具有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发放贷款;空置三年以上的商品房不得作为贷款抵押物;商业用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期限不得超过10年,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同期同档次利率1.1倍;商业银行不得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专门用于缴交土地出让金的贷款。对政府土地储备机构的贷款应以抵押贷款方式发放,且贷款额度不得超过所收购土地评估价值的70%,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商业用房购房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期限不得超过10年,贷款利率不得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利率的1.1倍,具体的首付款比例、贷款期限和利率水平由商业银行根据贷款风险管理相关原则自主确定;对以“商住两用房”名义申请贷款的,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5%,贷款期限和利率水平按照商业性用房贷款管理规定执行。   10月9日,国土资源部正式发布最新版本《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39号令),主要内容为:工业用地必须通过“招拍挂”公开方式出让;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必须在完全付清土地款的情况下才能获得,不得进行按比例分期发放;未按合同缴清土地全部出让金的,不得按出让金缴纳比例分期发放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   其组合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缓解供不应求。   在需求方面,抑制投资投机需求和维护真实自用需求,提高二次购房首付比例及实行差别利率的规定,以及商业银行不得发放贷款额度随房产评估价值浮动、不指明用途的住房抵押贷款;对已抵押的房产,在购房人没有全部归还贷款前,不得以再评估后的净值为抵押追加贷款。一系列针对投资需求的规定,尤其是利用银行借款进行炒楼的行为,将有助于给楼市降温。对首套自住型普通住宅区别对待,维持原有相关政策。通知中对首次置业和二次置业实行的有差别对待,依然维持首次置业首付20%的规定,使首次置业无疑成为经济上的受益者。   在供应方面,对具有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发放贷款;空置三年以上的商品房不得作为贷款抵押物,这对于坐等地价涨高、捂盘惜售等行为将会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刺激房地产供应量的增加。   2、提高了房地产商对资金的需求,鼓励开发打击囤积。   359号令中提出,对项目资本金(所有者权益)比例达不到35%或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的项目,商业银行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   39号令中提出,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必须在完全付清土地款的情况下才能获得,不得进行按比例分期发放。   房地产开发的两个重要前提就是资金和土地。这两个因素是缺一不可,紧密联系。以往,自有资金薄弱的房地产商往往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获得银行借款,利用银行借款缴纳土地出让金。而359号令和39号令组合在一起将有望改变这种局面。   从商业银行角度讲,商业银行不得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专门用于缴交土地出让金的贷款;未取得土地使用证书的项目,不允许发放借款。对房地产开发商讲,未付清全部土地出让金,则不允许取得土地使用证书。资金的压力和贷款期限与土地开发周期的不匹配,将继续加剧存量土地开发速度,存量土地供给将增加;同时由于商业银行不得向房地产开发商发放用于缴纳土地出让金贷款,这将增加开发商资金压力,增加获得土地成本。这种对开发商贷款做出严厉约束的政策,是对最近不断出现的“地王”现象的回应,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开发商不理性的购地行为,促进开发商的开发销售积极性。   (三)未来政策调控展望   正在积极稳妥地进行开征物业税的准备工作,可能会是房地产宏观调控中最具深远影响的力措。   从2003年起,税务总局和财政部就先后批准了北京、江苏、深圳等六个省市作为试点先行单位,进行房地产模拟评税试点;2006年,北京、深圳、重庆、南京等六城市开始物业税空转实验;今年又批准了河南、安徽、福建、大连四个地区部分区域作为房地产模拟评税扩大试点范围。此外《物权法》为物业税开征提供了制度依据,物业税的征收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我们认为物业税的征收会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这一点无可厚非,物业税的征收归根结底是抑制需求,理论上来看能够对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按照目前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抑制需求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微观层面,房价的变化取决于供求关系的变化(政策的出台只是外因变量,目前人口红利、人多地少的国情等内因变量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因此长期来看,调控政策只是起到短期抑制房价上涨幅度和房地产市场过热的作用,而不能改变长期上涨这一趋势。   虽然近期市场上对物业税出台的消息较多,关于物业税推出时点,一方面由于资产评估、征收税率的制定等因素比较复杂。   此外,我们认为还要看政府宏观调控下房价的走势,若调控的效果依旧甚微,也许会加快此税种的出台。   2007是房地产的丰收年,2008或现短期低潮   (一)行业景气攀升,投资势头旺盛   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投资总额已达16814.05亿元,投资增速高达30.3%,已经超过了去年同期的24.3%。可以推断,宏观调控措施不明显,大量资金持续进入房地产行业,就全国而言,房地产景气程度在2007年仍在持续攀高。   (二)住宅销售畅旺,价格居高不下   2007年前三季度,住宅、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占总销售面积的比例分别为92%、1%、5%。住宅销售面积最多,构成房地产行业的绝对主流板块。从2005、2006、2007前三季度相关销售面积的数据来看,2005年是一个增长高峰,2006年均步入低谷,住宅、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增速分别为3.16%、5.66%、4.51%;2007年,各类型房产销售面积大幅增加,表现出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住宅最近连续四年前三季度竣工面积始终小于销售面积,缺口差距分别为2249.58、14744.8、14226.49、23172.73万平方米,缺口差距呈现拉大趋势,一方面表明消化了前期投资的存量房,另一方面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需求强烈。从2007年前三季度数据同比分析看,住宅竣工面积略高于去年同期,但住宅销售面积增速为33.83%,远高于住宅竣工面积增速10.99%。   由于住宅销售竣工比持续在1以上,并呈加快之势,从2004年三季度末的1.16跃升至2007年三季度末的2.15,从2007年5月以后商品住宅空置面积便开始持续下滑,截止2007年10月底,商品住宅空置面积降为5794万平方米,降幅达13.3%,同比连续5个月下降,环比连续7个月下降。   (三)土地储备过多,行业分化面临加剧   从近六年数据看,土地购置面积始终大大高于土地开发面积,即使在2006年国家控制土地供应和房地产商加快开发下土地购置还是超过开发,意味着房地产行业土地储备量的持续增加,这固然与房地产开发周期较长有关,也是房价、地价大幅上涨状况下开发商囤积惜售的结果。   在行业洗牌的加速旋涡冲击下,“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将凸显。优势房地产企业业绩高增长和市场占有率将更为突出,特别是拥有多元融资渠道的房地产企业将在竞争中逐渐显露优势,加快土地资源的获取,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这种优势在房地产龙头企业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从某种意义上讲,宏观调控对优质地产公司而言可能是机会大于风险。未来房地产股出现结构性的分化在所难免。在资本的助力之下,行业内部的整合正在加速,日趋激烈的土地市场竞争也从关系转向资金,据Wind统计,2006年共有19家房地产企业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了增发,共募集资金223亿元;而截至2007年10月底,已有13家房地产企业进行了增发,募集资金366亿元,募集资金用途无不指向土地储备。随着行业进入门槛的提高,并购重组案例逐步增多。   上市房地产公司优势集群逐步形成   (一)总体业绩亮丽   根据中国证券报信息数据中心统计,2007年前三季度,房地产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38.03亿元,同比增长36.08%;实现营业利润151.88亿元,同比增长70.32%;实现净利润103.16亿元,同比增长78%;行业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21元,同比增长40%。房地产上市公司中有25家在三季报中宣布全年业绩预增在100%之上,万科预计全年净利润增长150%,保利地产预计全年净利润增长100%以上。也有部分区域性房地产商有望实现业绩的大幅增长,如渝开发公告全年业绩预增80倍。预收账款项目的良好形势已经保证了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的未来业绩。据Wind数据统计,按申万行业分类,三季度末,可统计的102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预收账款为989.6亿元,同比增长102%。预收账款在100亿元以上的公司有两家,万科A000002和保利地产600048分别以287.99亿元、104.5亿元居于领先地位,合计占据全行业预收账款的39.66%;预收账款在1亿元以上的公司有61家,占了可比行业内公司的59.8%。   (二)优势集群逐步形成   包括物业税在内的进一步调控措施出台的可能性尚存,房地产市场受到进一步抑制的不确定性依然没有消除。我们预计2008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将进入短暂低潮,由于整合购并,行业集中度会显著提高,几大优势集群将在强者愈强的浪潮中逐步形成。   一是具备融资优势的全国性专业化房地产商。强势的品牌效应、充足的土地储备、成熟的管理团队、丰富的购并经验、分散的区域开发是其从容应对宏观调控、在地产业短期低潮中脱颖而出的坚实基础。如万科、中国海外、保利地产和中粮地产。   二是“1+1模式”下的房地产兼营商。其它细分行业的稳定增长与房地产的高增长和高波动形成互补,尤其在地产业步入暂时性低潮之时,“1+1”模式的“避风港”作用将特别显著。如“住宅开发+窗帘线生产”的福星科技、“住宅开发+旅游”的华侨城、“地产开发+漆包线生产”的冠城大通、“房地产+铁路建设”的中铁二局和“房产开发+工程建筑”的中国武夷。   三是区域性房地产开发的龙头企业。长期的区域专注度、品牌的区域认知度、对区域性住房观念的充分理解、较高的本地文化融入度、长期积累的本地人脉关系等是其居于区域性房地产开发龙头地位并足以在该区域与全国性大地产商抗衡的充分保障。如南京的栖霞建设、珠海的华发股份、上海的中华企业、北京的北京城建、天津的津滨发展、重庆的渝开发、深圳的振业。   四是物业租赁为主的房地产租赁商。中心区域的位置优势、优质物业的品牌优势、优秀物业管理的高端优势、社区功能齐全的配套优势等使其保持高出租率而获得稳定现金流,并同时享受物业持续不断升值所带来的潜在利益。如中国国贸、浦东金桥、金融街、陆家嘴。   (三)从行业分化中掘金   虽然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下房地产上市公司股价已经从最高处有所回落,但内地主要地产上市公司相对静态估值仍然较高。如果房地产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势必低于预期,这种较高的估值则难以维持。因此,我们建议短期回避,冷眼观察,仔细调研,从行业分化中挖掘具有持续成长能力、财务稳健的公司进行中长期投资。(金元证券) 々 <FONT color=#0000ff>钢铁行业:估值仍有较大空间 推荐7只龙头股 </FONT> 1、行业回顾:自06年2月本轮低点以来,钢铁行业的景气处于回升期,粗钢生产增速下滑到20%以下的水平,粗钢国内表观消费和产量增速之间的缺口呈缩小趋势,上升周期中的钢铁板块交给了投资者满意的答卷,今年以来,钢铁板块表现超越大盘50个BP。   2、08年展望:供给中的原材料成本上涨因素及需求中的出口政策因素,将成为影响行业运行的主要因素。预计08年粗钢产量增长约13%,消费增长约14%,可以实现供求基本平衡。   行业运行将呈现:景气上升中的高成本、高钢价的特点。在这一阶段,产品结构差异带来的盈利能力的差异将被拉大,产品分工更加清晰,行业内的并购重组将继续升温。   3、成本因素:不会成为行业盈利增长的绊脚石,第一,02年以来的成本上涨远高于钢价的上涨,而行业盈利重心却不断上移;第二,钢铁工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产品结构的调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第三,08年,若按铁矿石上涨30%、焦炭和煤炭上涨20%计算,钢材成本大致上涨586元/吨,相当于07年长材价格的16%,板材价格的12%,我们认为,2008年钢材价格要实现如此涨幅并不困难。   4、行业估值:目前,钢铁行业PE相对市场平均不足0.6倍,而行业处于盈利上升阶段,可以给予钢铁股较高的估值,估值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5、投资策略:在行业的高成本、高钢价阶段,建议对成本驾驭能力强、产品竞争能力强及有并购重组预期的公司格外关注,包括:新兴铸管、宝钢股份、武钢股份、鞍钢股份、太钢不锈、西宁特钢等。 引子:在即将过去的2007年里,钢铁行业经历了出口抑制政策频出、节能减排提上政府工作议程、钢材大幅出口态势出现变化、钢材价格大涨、行业盈利大幅增长等事件和变化。在行业景气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钢铁行业带给投资者丰厚的回报,07年前11月,行业指数表现超越市场50个bp。展望2008年,美国经济增速下滑对行业的影响几何、影响行业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否有所变化、行业的投资策略是否需要相应的改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一年一度的行业策略报告中,对行业的运行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并结合行业发展的最新变化,提出了我国钢铁行业将告别出口拉动时代,进入高成本、高价格阶段。在这一阶段,产品结构差异带来的盈利能力的差异将被拉大,产品分工更加清晰,行业内的并购重组将继续升温。而对于高成本,钢铁行业可以通过市场自主调解能力的增强、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钢价上涨将成本压力转嫁出去。投资策略方面,建议对成本驾驭能力强、产品竞争能力强及有并购重组预期的公司格外关注。   一、2007年行业回顾 自2006年2月本轮低点以来,钢铁行业的盈利处于回升期。2007年,在06年基数较低的情况下,行业整体盈利有了较大程度的增长,钢材产销两旺,钢材价格呈现刚性走高态势。   1、供需状况:国内市场的消化能力增强钢材产量供应增速下降。2004年以来,我国粗钢产量增速开始下滑,今年增速已经下滑到20%以下的水平,2007年1-10月,世界粗钢累计产量10.96亿吨,同比增长8.8%,其中,中国粗钢产量4.07亿吨,同比增长17.7%,我国占全球产量的37.1%。   需求方面,随着出口增速的放缓,钢材消费对国内市场的依赖程度加大。1-11月,钢材出口累计5792万吨,同比增长54.5%,累计进口1553万吨,同比减少8.75%。上半年,国家四次出台钢材出口抑制政策,调控效果在下半年体现出来,钢材出口数量自07年4月份达到716万吨的高点后,呈下滑态势,11月份出口量仅为410万吨。今年以来,62.3%的增量钢材通过国内市场消化,前10月,粗钢表观消费增长11.84%,和粗钢产量增速之间的缺口呈缩小趋势。 2、盈利情况:处于盈利上升期 在国内外强劲的需求下,钢材价格一路飙升,前11月的平均价格和2006年价格相比,中厚板表现最为抢眼,同比上涨21.2%,其次为螺纹钢和线材,分别上涨19.4%、14%,热轧板和冷轧板分别上涨8.3%、2.1%;国际价格也表现良好,11月底,CRU全球综合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1.4%。   钢材价格的上涨为盈利上涨提供条件,07年1-8月,行业收入22057亿元,同比增长38.0%,利润总额1245亿元,同比增长57.9%,行业实现毛利率10.92%。大中型冶金企业的盈利状况喜人,销售利润率由06年的6.7%,提高到10月份的7.7%。从季度盈利变化来看,二季度盈利是年内的最佳盈利时期,二季度钢铁上市公司净利润较一季度增长47.3%,三季度净利润较二季度降低8.6%。 3、股价表现:钢铁指数跑赢大盘 上升周期中的钢铁板块在股价表现上交给了投资者满意的答卷,年初至11月27日,钢铁板块整体上涨132.2%,表现好于上证指数81.7%的涨幅,钢铁板块表现超越大盘50个BP。分阶段来看,1-8月份,板块价格走势强劲,9月中期后,受大盘及三季度盈利环比下滑影响,板块指数出现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 二、把握2008年的行业脉搏:高成本 从行业近年的发展情况来看,2004年9月份以前,行业处于总体供不应求时期,该阶段的发展以投资带动的抢占市场份额为主;04年9月-07年中期,出口拉动成为行业发展的焦点,这一时期,钢材月度出口量由100万吨上升至700多万吨;目前影响行业的主要因素正在转移,月度出口数量呈缓慢下降阶段,钢材增量更多的依靠国内市场来消化,而成本的上涨对行业的盈利影响正在逐步显现出来,这一因素将成为08年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高成本,钢铁行业可以通过市场自主调解能力的增强、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钢价上涨将成本压力转嫁出去。我们认为,2008年,钢铁行业运行的特点将是:行业景气上升过程中的高成本、高钢价。 1、2008年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钢铁行业是工业制造的中间环节,受上下游工业多种因素影响,同时,钢材的大宗贸易商品特性决定了其受到国内外经济增长的共同作用。尽管钢铁行业的景气情况受多重因素影响,我们认为理顺行业发展的脉络,把握阶段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则能较好的把握行业的发展。影响08年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供给方面,钢铁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经历的快速增长后,回落到合理的增长水平,07年前11月,行业固定资产投资2249亿元,同比增长15.2%,从投资工序来看,60%以上投资于钢材深加工工序。考虑近两年行业投资增速不断回落及行业的投资周期,未来的钢铁产量增速将逐步回落。   固定资产投资影响新增钢材产量,而发改委带头主抓的淘汰钢铁落后产能活动正进行的如火如荼,目前已经关停炼铁能力969万吨,炼钢能力873万吨,根据发改委主任马凯的讲话,未来,将把节能减排作为各省政府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重要内容,可以预计,由淘汰落后产能引起的存量资源的减少将成为未来几年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成本角度,固定资产投资属于固定成本,铁矿石、焦炭、煤炭等生产投入部分属于可变成本。   2007年三季度,虽然钢材价格环比呈上涨态势,但企业盈利仍然有所下滑,其原因主要是以铁矿石等成本的上涨侵蚀了行业盈利,我们认为,铁矿石、焦炭、煤炭价格的高涨不是短期现象,2008年,由于成本要素价格上涨推动的钢材高成本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特点,因此,关注钢铁行业应由以往的单纯关注钢价变化,转变到更多的关注成本变化上来,下一部分我们将对这一因素进行着重讨论。 第二,需求方面,钢铁行业的主要下游行业包括:建筑、机械、资源能源、汽车、造船、交通等,这些行业的需求共同拉动了钢铁行业的消费,而这些行业的增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息息相关,从粗钢表观消费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比较图可以看出,二者的变动趋势相同,04年以来两指标之间的相关度高达84.6%。目前我国仍处于以汽车和房地产为主的重工业发展进程中,可以预计,短期内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会有大幅度下滑,因此,不必对08年的国内消费过多的担心。   出口方面,04年以来钢材规模的出口引发了国际钢材市场的争议,以美国、欧盟为首的多个国家对中国钢材出口提出反倾销,国家也多次出台政策,抑制低等级钢材品种的大规模出口。我们认为,我国钢材出口短期内的大幅增加,是企业在国内钢材供过于求初期的一种自我保护及追求利润的手段,这一阶段,出口钢材品种和目的地流向并不稳定。2007年1-10月,钢材出口目的国为:韩国、美国、意大利、伊朗、越南,和06年底相比,出口伊朗的占比由1.2%提升到5.4%,另外,向越南、印度、比利时、阿联酋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多,而向韩国、美国、意大利、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占比下降。出口集中度也进一步分散,出口前十个国家的占比由66.08%,下降至59.7%。预计未来,钢材出口流向将呈更加分散,向中东、东南亚等地区的流向将增多。数量方面,我们预计随着07年上半年出口抑制政策效果的显现及国内市场价格的高涨,预计08年出口数量难有大幅增长。而对于市场所担心的美国经济的影响导致的出口减少问题,我们认为,由于我国钢材出口经历了04年以来超常规的大幅增长,预计未来我国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会小幅回落,国内的强劲需求可以消化国内的增量。对于钢材自身供不应求的美国市场,净进口是常态,而美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将更多的体现在钢材价格的下降,目前美国市场的部分钢材价格已经低于国内水平,我国对美国的出口依赖程度已经降低到7%,对其出口适当减少不会对我国钢材的总出口造成很大影响。   如果说,在04年9月之前行业的供不应求阶段,投资是影响行业及公司盈利的主要因素,04年9月-07年中期大幅出口阶段,国际经济变动对钢铁行业盈利影响巨大,那么,目前影响行业运行的主要因素正转移到成本方面。而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2007年三季度成本的突然高涨,使钢铁行业有些措手不及,对行业盈利造成影响,四季度,行业对成本的上涨已经开始自主的调节,这一点在钢价上涨上已经体现。综合目前影响行业运行的各项因素,从图表13可以看到,供给中的原材料成本上涨因素及需求中的出口政策因素,将成为目前可以预测的08年影响行业运行的主要因素。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预计行业08年粗钢产量增长约13%,消费增长约14%,比较行业历史的表观消费增长情况,我们认为2008年可以实现行业的供求基本平衡。 2、高成本不会成为盈利增长的绊脚石 我们在2007年9月的行业月报《04年暴跌历史能否重现?》中就对当时的钢材价格即将超越04年历史高点进行对比分析,并且鲜明的提出,本轮钢材价格上涨的驱动因素和04年完全不同,成本推动的特征明显。并在11月份的月报《三季报总结——成本上升因素影响行业盈利》中,进一步分析了成本上涨在三季度对行业盈利造成的影响。目前行业成本没有任何回落迹象,因此有必要对成本增加因素进行展开分析。   炼钢的主要投入要素主要包括:铁矿石、煤炭、焦炭、铁合金、废钢等,今年以来,这些要素的价格均呈上涨态势,且下半年呈增速加快的趋势。1-10月,铁矿石现货价格上涨53.6%、焦炭价格上涨22.1%、铁合金价格上涨42.1%、废钢价格上涨15.1%。2008年,铁矿石价格谈判预计仍以上涨为结果,海运费价格居高不下,考虑国内资源税的上调及焦炭、废钢等的供应紧张,以及在行业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环境成本将有所提升,预计都将使08年钢铁工业成本压力加大。 成本的上涨会不会成为行业盈利增长的绊脚石呢?我们认为不会。更长一些的周期来看,目前的铁矿石价格是2002年初的5.5倍,废钢价格是2003年初的2倍,焦炭价格是2004年初的1.3倍。原材料价格如此高的涨幅,目前的钢材价格仅是2002年初的1.8倍,2003年初的1.4倍,而行业的盈利变化并没有被成本的上涨所左右,大中型冶金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从2001年的4.3%逐步提升,2007年前10个月销售利润率为7.7%,虽然在05、06年有所反复,但行业盈利水平重心呈上移趋势,可见成本的上涨对行业盈利没有产生实质性影响。   实际上,钢铁工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产品结构的调整消化了行业的成本压力。近年来投资的设备现代化程度大幅提高,相应的生产技术指标有了明显改善,连铸比由2000年的81.9%提高到2005年的95.7%,吨钢综合能耗由0.92下降至2005年的0.74,高炉焦比由437千克下降到2006年的400千克以下,高炉喷吹煤粉由117千克提高到2006年的135千克,利用系数和成材率也有所提升。从行业内落后设备与大型设备的能耗指标比较来看,3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20吨以下的转炉、电炉生产1吨铁需要焦炭542千克,需要煤125千克,而1000立方米以上的高炉、120吨转炉、70吨电炉,每吨铁仅需340千克,需要煤180千克,简单以目前的煤炭和焦炭价格计算,两种设备每生产1吨铁,成本相差260元。   和国外的钢厂相比,2006年我国已经不在世界低水平之列,经过2007年的资源价格上涨,我国的成本优势在继续缩小。从国外发达国家的钢厂来看,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生产成本较高,而浦项、新日铁、纽柯等公司仍能保持较好的盈利,可见我国钢铁行业的生产效率提升空间仍然很大。我们认为,接受高成本的考验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我们分情景大致测算了铁矿石、焦炭、煤炭价格上涨对钢材成本的影响,若按铁矿石上涨30%、焦炭和煤炭上涨20%计算,钢材成本大致上涨586元/吨,相当于07年长材价格的16%,板材价格的12%,我们认为,2008年钢材价格要实现如此涨幅并不困难。总体来看,钢铁行业可以通过市场自主调解能力的增强、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钢价上涨将成本压力转嫁出去,我们认为,2008年,钢铁行业运行的特点将是:行业景气上升过程中的高成本、高钢价。在这一阶段,产品结构差异带来的盈利能力的差异将被拉大,产品分工更加清晰,行业内的并购重组将继续升温。 三、估值和投资策略 行业的投资策略和估值应该和相应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在我们对行业2008年景气上升中的高成本、高钢价阶段判断的基础上,对于成本驾驭能力强、产品竞争能力强及有并购重组预期的公司应该格外关注,包括:新兴铸管、宝钢股份、武钢股份、鞍钢股份、太钢不锈、西宁特钢等。 1、估值讨论 钢铁板块的估值方面,从我国和国际发达国家企业发展的历史来看,钢铁股的估值水平没有明显低于市场平均,而钢铁行业的估值水平是市场平均的0.3倍可以视为安全边际!详见报告《钢铁强国中国制造》。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处于大发展阶段的中国钢铁业,单纯的低估值不足以吸引资金的投入,应将估值水平和行业发展阶段结合起来,目前,行业PE相对市场平均不足0.6倍,而我们预计行业处于盈利上升阶段,可以给予钢铁股较高的估值,因此估值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投资策略 行业的投资策略和估值应该和相应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基于我们对行业2008年景气上升中的高成本、高钢价阶段判断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可以把握以下投资主题:   第一,成本驾驭能力强的公司,如宝钢股份、鞍钢股份、西宁特钢。西宁特钢和鞍钢股份是矿石自给率高,而宝钢股份朝前的铁矿石运费的锁定,也使公司享受较低的矿石价格。   第二,产品竞争能力强的公司,如武钢股份、新兴铸管、太钢不锈,这些公司在细分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可以较好的通过产品价格的提升转移成本上升压力。   第三,并购重组预期的公司,如攀钢钢钒、韶钢松山等。并购重组是未来几年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对行业起到积极的整合作用,并购期间相应公司的股票也会有所表现,详细分析敬请参阅笔者的《钢铁并购有望加速关注潜在被并购者》(07年3月26日) 3、 重点个股 新兴铸管(000778):厚积薄发 公司“钢铁+球墨铸铁管”的产品结构,使业绩增长较普通钢铁股更为平稳。钢铁产品为其他业务提供良好的现金流支持,球墨铸铁管的龙头地位保证公司较高的盈利水平,在国内的球墨铸铁管需求旺盛的背景下,铸管业务增长稳定。   在十余年离心球墨铸铁管开发的经验积累基础上,公司成功开发了离心浇铸空心钢管坯的创新工艺,此举使公司增强了核心竞争力。产品双金属复合管和高合金管可以替代进口的高等级合金管、替代单金属管及机械嵌合的双金属管,具有金属损失率低,节约成本约30%、可灵活改变金属层的成分和厚度、可有效解决结合层剥离问题等优点。   新工艺的突破对公司来说并不是突发性的增加公司短期业绩,而是打开了长期业绩增长空间,因此,对公司的估值空间相应的也应该打开。我们给予公司08年25-30倍市盈率,预计公司07、08年EPS分别为0.54、0.69元,“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宝钢股份(600019):龙头风范 公司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虽然公司几乎全部铁矿石依靠国外进口,但公司具有一定的市场预期前瞻性,70%的运费已经通过COA协议锁定,今年以来,进口铁矿石到岸价格中运费价格已经占到主要部分,运费的锁定使公司成为成本最低的钢厂之一。   产品和技术具备竞争力。作为行业龙头,宝钢的产品和技术设备也在业内领先,其齐全的产品规格、稳定的产品质量、优惠的供货及服务凸显公司的整体优势,其中,公司在高等级汽车板及能源用钢方面的竞争力最强。   外生性增长预期强烈。宝钢集团07年进一步完善了“规模扩张”的发展思路,力图通过实施“精品+规模”的战略转变和“兼并重组与新建相结合”的扩张方式转变,力争在2012年钢铁主业综合竞争力进入全球前三强、在世界500强排名中逐步进入200名以内,规模实现从2000万吨到8000万吨的跨越,其中股份公司2009年实现3000万吨产能规模,2012年钢铁产能将达到5000万吨级以上。可以预见,公司在保持适度内生增长的同时,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实现规模的扩大。   我们看好公司的长期发展,预计公司07、08年的EPS分别为0.85、1.26元,“推荐”投资评级。   武钢股份(600005):成长明显 内生性成长可期。随着1580热轧生产线及高速重轨的投产、达产及2008年三冷轧、三硅钢、热轧薄板项目的投产,预计公司未来三年成品材销量增长率将在15%以上。由于产量增量品种的附加值多属高附加值品种,随着新项目的投产,公司的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硅钢行业的龙头地位难以撼动。硅钢是公司的拳头产品,国内硅钢消费供不应求,良好的盈利能力使其转嫁成本上涨的能力强,复杂的工艺流程使2010年前国内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和取向硅钢的供应仍将紧缺。 在行业并购重组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公司的外生性增长也值得期待。根据武钢集团“十一五”钢铁发展规划和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未来将加快产能扩张,力争在“十一五”末期进入世界500强,年产量冲刺5000万吨,进入世界钢铁行业前10名,规模效益居中国钢铁企业前3名。   集团的发展战略为公司的做大做强打下基础。   预计公司07、08年EPS为0.84、1.20元,“推荐”投资评级。   鞍钢股份(000898):自供优势 在原材料成本上涨的背景下,集团供应铁矿石具有相对成本优势。公司2008年、2009年采购集团铁精矿的价格,不高于前一半年度国内铁精粉进口平均价格加上从鲅鱼圈港到鞍钢股份的运费,和2005-2007年的采购相比,集团给予公司的10%的优惠仍没有明确,但在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周期中,该定价原则对公司的原材料成本的稳定仍起到积极作用。   盈利能力强,产量增长值得期待。独特的原材料供应优势和高品质的钢材质量使公司盈利能力在钢铁企业中首屈一指,鲅鱼圈项目将于2008年投产,届时,公司在冷轧、热轧、宽厚板的产能将分别增加100万吨、200万吨、200万吨,公司在板材方面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预计公司07、08年EPS分别为1.24、1.53元,“推荐”投资评级。   太钢不锈(000825):期待复苏 作为不锈钢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可以充分分享国内不锈钢市场的增长,随着150万吨不锈钢系统工程的投产及逐步达产,公司在不锈钢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及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公司具有一定的普碳钢方面成本优势。公司近50%的铁矿石由集团供应,其铁精粉定价享有15%的价格优惠,使普碳钢成本具有一定优势。而不锈钢盈利对成本的敏感性较强,公司07年下半年的盈利下滑就是受镍价波动影响,未来,随着公司对产品结构的调整,预计抗风险能力将有所增强。   公司公告未来将收购集团的高炉、烧结及惠晋焦业资产,未来,产业链将进一步完善。同时,吕梁项目也值得期待。我们预计公司08年EPS分别为1.35、1.80元,“推荐”投资评级。   西宁特钢(600117):资源释放 整体发展战略向资源倾斜。公司以往业务以特殊钢为主,目前已基本形成三大板块:特钢、煤炭、铁矿。未来,特钢业务将主要以调整产品结构为主,煤炭和铁矿石板块将成为业绩主要增长点。本栏目文章延时1小时推出,如需查看即时文章,请购买!马上购买   公司直接拥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目前持有肃北博伦矿业公司、哈密博伦矿业公司、西钢矿业三家铁矿石开发企业的51%股权,矿石储量共3亿多吨,未来两年陆续进入产量投放期,不仅能为公司特钢生产用矿提供一定的支持,还可直接外卖获得收益。   煤炭产量有较大提升空间。公司煤炭开发以青海江仓能源发展公司为主体,公司占35%的股权,江仓能源公司目前正在开发木里煤田3、4号煤田,该煤田可开采储量4.6亿吨,目前年产能120万吨焦煤,未来通过景天等煤区的开发,到2010年,年产焦煤产能可达500万吨。 集团增资扩股对公司有益。公司的母公司西钢集团近期进行了增资扩股,由于西钢集团已经没有任何经营性资产,可以预计,增资的资金将用于公司煤炭及铁矿业务的开发,这对解决公司的财务问题大有益处。预计公司07、08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45元、0.75元,“推荐”的投资评级。(平安证券)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4-5-5 19:05 , Processed in 0.04085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