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中国股市 查看内容

A股5大影响因素:高通胀慢增长 外围乌云密布

2011-9-13 10:2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29| 评论: 0|原作者: 股票之声|来自: 股票之声

摘要:   9月份的首周,沪市以2500点收盘,较去年11月11日的高点已跌去680点,跌幅近20%。11个月,A股如何走出如此弱势的形态?其中的多次反弹又有哪些利好支撑?其中的逻辑是否可以用来解释目前的市场,甚至预测未来的走 ...

  9月份的首周,沪市以2500点收盘,较去年11月11日的高点已跌去680点,跌幅近20%。11个月,A股如何走出如此弱势的形态?其中的多次反弹又有哪些利好支撑?其中的逻辑是否可以用来解释目前的市场,甚至预测未来的走势?

  国内经济环境、宏观政策,国际债务问题、政治动荡,国内外金融市场等等因素纵横交织,虽复杂,但依然可以理清一些大的思路。理财周报记者从11个月的K线图中寻找30多个节点抽丝剥茧,试图解析背后的逻辑。

  笼罩在高通胀和流动性紧缩的乌云下

  在2010年11月12日未来临前,投资者在10月行情中如鱼得水,似乎并未预知一场持久的下跌即将到来。

  11月11日,10月份经济数据公布,CPI同比上涨4.4%,创下25个月新高,而环比也增0.7%。当日,央行同时宣布将提高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其实,20多天前,央行刚刚完成金融危机后的首次加息;8天前,其也提醒须高度关注潜在的通胀压力。

  这一信号似乎表明之前4万亿及相关刺激政策带来的后遗症开始出现,反应到资本市场则预示着股市的10月行情也将遭遇重大障碍。按照以往的规律,CPI上涨幅度到了4%—5%之间,国家便会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但压倒A股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是国际金融市场的突然变脸,本报去年168期的报道《揭秘A股160点暴跌事件全球策划传导内幕》曾做过详细分析。

  11月12日,大盘暴跌160点,同时也打开了流动性紧缩预期下的下跌通道,17日,大盘跌破3000点直至近4个月后才重返。11月份剩下的时间里,控物价成为国家的重要任务。温家宝、商务部、国务院、发改委等在13天内先后发表和公布控制物价的言论和政策。一系列动作暂时止住了下跌趋势,大盘经历了一个多月的箱体运动。

  但仅隔2个多月后,12月26日央行宣布再次加息,通胀压力之大可见一斑,股市应声突破箱体再次下探,直至2011年1月25日,跌到之前10月8日正式启动10月行情的点位获得支撑反弹。

  按下1月26日至4月18日的反弹过程后面再表。4月15日(星期五),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CPI同比上涨5%。在“十二五”规划和年报季报行情逐渐沉寂后,通胀再次成为主导市场情绪的因素,4月18日,央行年内第四次提高准备金率。从事后来看,从去年10月至今年7月,每个月都有加息或提准动作,甚至一个月提准两次。在缺乏新的利好政策出台下,不断攀升的CPI数据和不断加码的流动性收紧力度压得大盘毫无还手之力。4月19日到6月20日,大盘再次经历2个月的下跌。

  流动性收紧并发症和国际传导再加两根稻草

  伴随着流动性的不断收紧,一些其它问题也衍生出来。比如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市场萎缩、地方债务问题等。从去年开始,从银行利率,到信托产品,再到限购政策,房地产的调控力度日益增加;同时,流动性的不断收紧也大大增加了银行的风险,不仅是房企的贷款,还有地方融资平台的10万亿债务都让市场对银行股望而却步。对股指有重大影响的权重股一旦上攻乏力,大盘便徘徊不前。

  在利空逐步聚集的情况下,创业板和中小板扮演了火上浇油的角色。从去年年底开始,市场重要选择抛弃“三高”的两板,大半年时间,创业板下跌36%,中小板也下跌26%。

  从近两个月的经济数据来看,通胀似乎并没有按照去年设定的上涨4%标准执行,反而带来了并发症——经济增长放缓。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去年10月份的54.7降至今年8月份的50.9。从今年4月份开始,经济增长放缓成为市场除通胀外的又一大心病。而从国家的政策走向来看,治理通胀依然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国内的准“滞涨”已是绵绵细雨,但祸不单行,国际经济环境以及金融市场再为A股加上一根致命的稻草。去年11月12日的暴跌有着国际市场对当周周末G20峰会的担忧,从而引发连锁反应波及A股。

  而最为典型的莫过于今年7、8月份的美国债务危机,美国两党为债务上限问题纠缠不清,道琼斯工业指数自7月22日至8月10日狂跌不止,而A股在四连阴后于7月22日收出十字阳,市场似乎受影响不大。熟料,7月23日的一场温州动车突发事故成了导火线,点燃了外盘对国内市场的传导,大盘在短暂的反弹后再次下跌。突发事故对A股的影响一直存在,包括今年2、3月份的利比亚动荡和日本地震。

  翻盘的力量

  外盘自然是影响A股的一大因素,但从近期大盘跟跌不跟涨的情况来看,更多的因素则来自内部,利空来自这里,利好同样来自这里。

  去年11月12日大跌以来的第一波反弹始自今年1月26日,止于4月18日。这段时间出现了近3个月的市场回暖期,一个是“十二五”规划和“两会”的刺激,另一个则是2010年年报和2011年一季报预告发布的传统行情期。同时,技术上也获得了10月行情启动时点位的支撑。利好的密集出现暂时冲散了通胀带来的乌云,也是在这波反弹中,大盘3次冲上3000点。

  另一个反弹期则出现在6月21日至7月18日,这波反弹更多的被市场认为是技术上的超跌反弹。但应该注意的是,在经历了连续的加息和提准后,市场开始出现通胀见顶和流动性放松的声音,预期开始转向乐观。并且经历了长时间调整的小板股和新股重现生机,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市场氛围。但这波短暂的反弹被证明缺乏动力,因为市场依然被缺乏主线和低成交量困扰。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国内高通胀和经济增长放缓双重压制下,在国际环境不稳定的包围中,在市场内部缺乏支撑下,大盘上攻乏力。同时,在这样的弱势中,上涨的动力更多的是利好政策的密集刺激。但归根结底,整体环境的向好才能为大盘上升提供持久、强大的动力。

  7、8月份的经济数据依然不容乐观,同时之前被认为可能出现流动性宽松的预期也被7月7日的加息和8月底的存款保证金上缴准备金政策浇灭。未来可能还要等待。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4-5-4 02:35 , Processed in 0.02451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