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胀”的市场声音预计再度响起。根据5月份宏观指标预测和主要指标的分类定性汇总,5月数据预计总体将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速乏力、物价止跌”态势。增长乏力,通胀抬头,这似乎是“滞胀”的典型先兆。“滞胀”预期还可能因短端利率上行而进一步强化。根据目前媒体的报道,理论上,6月5日之后,IPO便可能重启。无论短期内是否成行,都可能诱发货币市场利率出现向上波动的可能性。而货币市场利率的上升,无疑会进一步强化市场"通胀"角度的预期。 机构认为,全球和中国,“滞胀”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学上,仅仅有19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被确认为“滞胀”。除此之外,其他所有通胀无一例外地皆因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起。因而,在全球经济真正回暖之前,可能有大宗商品价格超跌后的报复性反弹、也可能会有极短期的波段性震荡,但绝对不可能出现持续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就中国来说,根据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胀之间关系的历史数据,也从来没有经济仍处潜在水平以下就出现明显通胀(CPI>2%)的先例。因为观察GDP=9.0%(潜在增速)与CPI=2.0%(保守的通胀警戒线)之间的连线,每次都是GDP首先上升到该虚线之上后一段时间,CPI才能够上升到该线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