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left_ph><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sh/news/2009/03-01/U48P4T8D1583157F107DT20090301105248.jpg"></DIV><!--图片--><!--图片说明--> <DIV class=left_pt>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梁子松 </DIV></DIV> “其实现在好想在学校读书哦。”这是18岁的梁子松见到记者,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2004年,他是个全国性的新闻人物,媒体都叫他“扒机少年”。四年多的时间里,奇迹般的生还经历对他的影响是无形的:他已从一个“不良少年”成长为父母眼中懂事的孩子。他平淡地度过了四年,如今与父母生活在重庆,最渴望的事是读书。 没有学校愿接收 2009年2月25日,重庆南坪一个很偏僻的住宅区。“我现在在从学校回家的路上。”在与记者通电话时,梁子松正走在一条坑坑洼洼的石子路上,他和父母一起在重庆这个偏僻的地方生活,父母靠制作广告架出租给用户,赚取不多的钱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 梁子松原名梁攀龙。2004年11月11日,他与同伴束清在昆明机场爬上一架客机起落架,飞机在1万米缺氧、酷寒的高空飞行了1小时后成功抵达重庆机场,束清坠机而亡,他却活了下来。 “给他改个名字吧,这孩子的名字没取好,梁攀龙太‘大’了,改叫梁子松了。”母亲左君说,她随丈夫两年前来到重庆打工,儿子一直都在湖南怀化五中读书。现在儿子也来重庆和双亲一起生活。已经开学了,梁子松却一直在家里没去上学。左君说:“他现在特别想读书。但找不着学校。” 我有信心读好书 梁子松看上去很沮丧。“我看爸爸妈妈忙,就想自己去找一下学校,没找到。”住处附近的学校开学近10天了,他没能找到接收他的学校。“我觉得自己好不容易算得上好学生了,一下又……”到重庆后,虽然买了一大摞书准备自学,“但看到别人在上课,我很羡慕,想回到学校。” 这已经是第四天出去找学校了,他又一次无功而返。“说是因为户口不在重庆,很难在这里读书。”梁子松说。“我现在太想读书了,我要考美术学院,我有信心读好书并且考上大学。” 耳朵有时会听不见 扒机事件后,梁子松的耳朵经常出血流脓,后来专家会诊的结果表明,系航空性中耳炎和噪音性听力受损。他的眼睛也看不清东西,晚上睡觉不时出现腿脚抽筋症状。他说,现在上课还是要坐在靠讲台的位置才听得见,“有时候会突然一下子什么都听不到,一会就好了。” 想起当年,他说,“生命真的很重要,我会珍惜的。”扒机之后的一年时间,同学们会叫他“扒机英雄”。“这件事想起来实在是荒唐啊。”他低下头说,“那些细节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真的。我不知道自己当时怎么就那样了,现在想起来真的很害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