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行业分析 查看内容

军工行业:期待2009年的资产整合大潮 可关注15股

2011-5-12 08:0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61| 评论: 0|原作者: 摘|来自: 军工行业

<SPAN class=hangju id=zoom>  事件描述:   2008年对于中国的军工行业而言可谓是亦喜亦忧的一年。喜的是在2008年,中国在军工装备制造行业的各项领域中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果喜人,忧的是在2008年中国股市单边暴跌的“股灾”中,军工行业的股票亦未能幸免。下面,我们将逐一回顾2008年中国军工行业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并对即将到来的2009年军工行业上市公司的投资前景作一展望。   评论:   军工行业2008年重大事件及其影响   一、 “大飞机”公司挂牌   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商飞公司”)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大型客机(大飞机一般是指起飞总重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军用大型运输机和民用大型运输机,也包括一次航程达到3000公里的军用或乘坐达到100座以上的民用客机,我国一般把150座以上的客机称为大型客机)研制项目正式启动。原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副主任金壮龙分别出任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原“中国一航”(“中国一航”和“中国二航”已合并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总经理林左鸣兼任副董事长,原“中国一航”的罗荣怀、吴光辉(前ARJ飞机总设计师),原“中国二航”的史坚忠、田民(原“洪都航空”董事长)出任副总经理。此外,吴光辉出任大飞机项目总设计师,前ARJ飞机副总设计师、原“中国一航”的陈胜春出任副总设计师。   中国商飞公司注册资本一百九十亿元人民币。国资委代表国家出资60亿元成为第一大股东,占股31.58%;上海市政府委托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出资50亿元,占股26.32%;原“中国一航”以上海飞机制造厂、“中航商飞”、上海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等相关实物和现金共计出资40亿元,原“中国二航”出资现金10亿元,因此合并后的新中航集团出资50亿元,占股26.32%;宝钢集团、中国铝业公司、中化集团分别以现金出资10亿元,各占5.26%的股份。   中国商飞公司总部设在上海,下辖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上海飞机制造厂、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和下属单位,在北京设有办事机构,并将在欧洲、美洲设立代表处。公司按照“主制造商——供应商”运行模式,重点加强飞机总体设计、系统集成、市场营销、适航取证、产品服务等五种能力建设。   国产大型客机选用的是150座级飞机,其研制规划分为三个阶段:“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重点开展项目前期准备、关键技术攻关和概念设计;“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开展型号设计试验和试制;“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取得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并开始投放市场。因此乐观预计国产“大飞机”最早将于2020年投入市场运营。   影响:   中航集团旗下的沈飞、成飞、西飞、陕飞、哈飞五大集团已确定成为承担“大飞机”机身零部件制造任务的主要制造商。   哈飞集团已建成目前国内最大的飞机复合材料构件设计生产基地。哈飞股份与哈飞集团是关联交易方,主营业务包括航空产品复合材料零部件制造、国外航空大部件转包生产,虽占比不高,但考虑到“大飞机”对复合材料构件的大需求量,公司无疑将从“大飞机”项目中受益。   西飞集团目前通过运七、新舟60、新舟600、新舟700、ARJ21-700等一系列民机的研制,在飞机垂直尾翼、机翼、中机身等重大部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具有雄厚的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在未来5年内,西飞集团将投入约60亿元资金,完成2800亩新工业园区建设,突破和掌握大型飞机总装集成、复合材料大型结构件制造、大部件装配等关键技术,围绕大型飞机研制和民机产业体系化目标进行深度技术改造。支撑国产大飞机研制的关键重型装备——全球最大的模锻液压机项目已开始启动,预计在2010年底完成。   西飞集团是西飞国际的大股东,其大部分整机制造资产和国外转包业务在2008年初已注入上市公司。此外,西飞国际与沈飞、成飞成立合资民机公司并相对控股,对成飞、沈飞的民机资产进行了整合。   陕飞集团是国内唯一研制生产大、中型军、民用运输机的大型国有军工企业,由于和西飞同处陕西,按照中航工业集团的发展思路很有可能与西飞集团进行整合后资产注入西飞国际。   因此,西飞国际将是“大飞机”项目启动后的最大受益者,很有可能与ARJ21项目类似,最终成为国产大型干线客机的机身零部件主要供应商;而哈飞股份也有望凭借其与哈飞集团的关系在“大飞机”项目的复合材料构件业务中取得一席之地。   但是考虑到“大飞机”项目2011年才开始型号设计试验和试制,2020年国产干线客机才有可能投入实际运营,因此在2011年之前我们认为对西飞国际、哈飞股份的基本面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二、 “新中航”集团成立   2008年11月6日,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后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原“中国一航”总经理林左鸣出任总经理。新中航集团采用母子公司与事业部相结合的运作模式,下辖运输机公司、发动机公司、直升机公司、通用飞机公司、机载系统公司、中航技公司等六家子公司和防务事业部、资本管理事业部,按业务可划分为防务、运输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贸易物流、资产管理十大产业板块。集团计划3年内完成子公司整合和整体上市,5年实现集团整体上市,并以此为手段达到9年内经济规模年均增长30%,2017年收入破1万亿元的发展目标。   影响:   按照新中航的发展规划,我们认为未来三年内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将迎来资产整合大潮。根据我们的判断,西飞国际将成为中航集团旗下民机资产整合平台,集团有可能将西飞、陕飞、成飞、沈飞、哈飞的全部民机资产注入到西飞国际中,其中陕飞集团的运8和运12运输机资产最为优质;力源液压将成为中航集团旗下重机资产整合平台;航空动力将成为中航集团旗下发动机资产整合平台,沈阳黎明、贵州黎阳的发动机资产极有可能注入航空动力;ST宇航将成为中航集团旗下的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资产整合平台;哈飞股份将成为中航集团旗下直升机资产整合平台,昌河航空工业集团的武直10、直8、直11极有可能注入哈飞股份;昌河股份将成为中航集团旗下航电资产整合平台;洪都航空将成为中航集团旗下教练机和通用飞机资产整合平台。   三、 ARJ21-700“翔凤”首飞成功   2008年11月28日,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700“翔凤”新型涡扇支线飞机在上海成功实现首飞,正式转入试飞取证阶段。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飞机研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也为今后大飞机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影响:   ARJ21新型支线飞机的机体供应商如下:成飞集团负责机头;西飞集团负责前段、中段机身和机翼;沈飞集团负责后段机身、垂直尾翼、方向舵和挂架;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负责雷达罩;上飞负责水平尾翼、升降舵以及总装。由于西飞集团是西飞国际的大股东,且已将其大部分整机制造和航空转包业务注入西飞国际,同时西飞国际在与成飞、沈飞的合资民机公司中相对控股,因此西飞国际实际上承担了ARJ21飞机零部件加工任务的90%左右的工作量。一旦ARJ21-700投入量产,西飞国际将是最大受益者。ARJ21目前国内、国际订单已达208架,已具备年产20架的能力。但是考虑到ARJ21-700最早要到2010年下半年才能拿到适航证,期间西飞国际拿不到任何订单,因此我们认为ARJ21-700量产对西飞国际的正面影响要到2011年才开始体现。   四、 “新舟”涡桨支线飞机系列化   2008年2月21日,玻利维亚正式接收两架中国制造的新舟60飞机,标志着中国制造的客机历史上第一次进入了南美洲市场。2008年8月1日,云南英安航空公司接收2007年12月与西飞国际签署的购买和租赁10架新舟60飞机合同中的第一架新舟60支线飞机。2008年10月9日,奥凯航空接收的首架新舟60国产支线飞机在天津滨海新区国际机场起飞进行了首航,标志着国产飞机重返国内民用航线。此前,奥凯航空与西飞国际签署了30架新舟60飞机购机框架协议及十架租赁购机合同。2008年11月4日,我国最大规模的支线航空公司——幸福航空与西飞国际签订了购买3架新舟60、意向购买10架新舟600飞机的合同,这是其成立后的首批订单。   2008年6月29日,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涡桨支线客机——新舟600在西安正式总装下线。2008年10月9日,新舟600在西安阎良机场成功首飞。新舟600将于2009年下半年完成适航取证工作,并交付给首个用户——四川省广汉市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在新舟600总装下线的同时,面向发达国家市场、60至70座级、全新设计的新一代涡桨支线客机新舟700的研制工作已经启动。按照规划,新舟700将于2014年投放市场。   影响:   西飞国际在涡桨支线飞机发展上采取的是“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思路,形成由新舟60、新舟600、新舟700构成的高中低端搭配的涡桨支线客机产品系列,目标是到2018年占据全球涡桨支线客机市场40%份额、成为世界最大涡桨支线飞机制造商。   新舟60单价在8500万元~1亿元人民币,主要客户为亚、非、拉的第三世界国家,截至目前累计签订确认和意向订单136架。公司已形成年产20~22架的生产能力,08年计划交付22架,在扩产项目完成后预计将形成年产30架的能力。   新舟600售价预计为1亿~1.2亿元人民币,和国外性能相似飞机的1800万~2000万美元售价相比仍有较大优势。该机型将在巩固新舟60市场基础上,全面进入亚太、中东、拉美、非洲和独联体等市场。按照计划,新舟600将在2009年交付首家用户,在2010年-2012年达到年产10-15架的生产能力,最终将形成30架的年生产能力。   不过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航空运输和制造行业在2008年已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迹象,国内航空运输业也难以幸免,因此我们认为外来三年西飞国际的“新舟”系列涡桨支线飞机的国内和国际市场前景将比较悲观,实现每年销售20架以上的新舟60飞机的目标有一定难度,可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五、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2008年9月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08年9月28日傍晚,“神舟七号”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顺利返航。   影响:   虽然“神舟七号”的载人航天飞行对中国航天事业意义重大,但是涉及到的上市公司却少之又少。只有中国卫星和火箭股份参与了“神舟七号”相关设备的研制工作,任务量非常之小,对上市公司的收入和盈利水平也几乎不构成影响。   六、 中国2008年成功发射一系列卫星   2008年4月25日,中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2008年5月14日,中国第一颗整星出口的卫星“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2008年11月11日该卫星因太阳能电池板故障致电能耗尽而失效。   2008年5月27日,中国首颗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01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2008年6月9日,“中星九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2008年9月6日,中国首个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环境一号A/B星” 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升空。   2008年10月25日,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两颗空间环境探测卫星“实践六号03组A/B星”送入太空。   2008年11月5日,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同时将小型数据采集传输实验卫星“创新一号02星”和中国第三颗技术试验卫星“试验卫星三号”成功送入太空。   2008年11月9日,中国第二颗整星出口的卫星“委内瑞拉通信卫星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加强型)成功发射升空。   2008年12月1日,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遥感卫星四号”成功送入太空。   2008年12月15日,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遥感卫星五号”成功送入太空。   2008年12月23日,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风云二号06星”成功发射升空。   影响:   在上述卫星中,“环境一号A/B星”、“实践六号03组A/B星”、“试验卫星三号”、“遥感卫星四号”、“遥感卫星五号”均属于小卫星,由中国卫星下属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负责研制。“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迎来卫星研制和发射的爆发式增长,我们预计公司在2006~2010年负责研制的小卫星将达到30~40颗,其中08~10年每年交付的小卫星在5~6颗,收入和盈利水平有望强劲增长。   七、 中国多项国防工业产品亮相第七届珠海航展   2008年11月4日至11月9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举行。本届航展室内参展净面积达21000平方米,共有来自世界35个国家和地区的约600家航空航天企业参加,创历届珠海航展之最。共展出各种类型的飞机58架,举行各种会议45场,参展商签订各类协议涉及16个项目成交金额约40亿美元,成交各型号飞机102架。中国在此次航展上展示了包括一系列先进军用飞机、精确制导武器、反舰导弹和机动武器系统在内的新式装备,使航展成为展示我国军事装备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平台。   影响:   本届航展标志着中国军事建设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的新阶段。自1996年“台海危机”以来,中国的国防建设都是围绕如何解决台湾问题而展开。而随着08年以来海峡两岸关系明显缓和、中国经济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海外利益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以及国防技术装备水平这10几年来的长足进步,中国国防建设方针将从“近海防御”转向“蓝海战略”,由“台海为主”转向“确保中国海外利益”,目标将是保卫更大范围的国家利益和承担更大范围的国际义务,这一变化将对我国国防建设和军事工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本届航展国内军工企业集团纷纷携先进型号参展,并带来了大量专门为出口开发的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态度非常积极。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军工企业已经能够为国际买家提供更先进的产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出口先进的军事装备能够为我国获得海外战略利益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中国出口到委内瑞拉、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资源型国家的武器越先进,对维持中国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就越有利。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业水平的提高和海外利益诉求的扩大,我国国际军贸前景将更加广阔。   八、 中国出兵海外打击海盗并考虑建造航母   2008年12月23日,在中国国防部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黄雪平大校表示中国政府将会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认真研究考虑有关建造航母问题。   2008年12月26日,为打击日益猖獗的索马里海盗,积极维护中国的海外利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武汉”号、“海口”号导弹驱逐舰和“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护航舰艇编队,从海南省三亚起航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首次执行中国水域之外的护航任务。   影响: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日益加深的对全球化的依赖,中国对海外利益的关切程度也逐步加强,因此加强远洋海军力量建设,通过远程军事力量的投放以保护自身海外利益的诉求也比以往更加强烈。中国对于航空母舰的需求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产生的。同时通过长期的技术积累,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舰的能力。而作为航母舰载机配套的舰载教练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洪都航空的L15“猎鹰”教练机就是专门为航母舰载机飞行员训练而配套的高级舰载教练机,其03架首飞已于年内完成,预计09年完成定型,2010开始小批量生产。   期待军工行业2009年的资产整合大潮   在展望2009年军工行业的投资前景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2008年几家军工行业重点上市公司的股票走势。   2008年全年上证综指下跌65.39%,军工行业的14家上市公司中7家跑赢大盘,4家基本持平,3家大幅跑输。其中中兵光电由于大股东华北光学整体上市而成为A股上市公司中首家整体上市的军工企业,由于大股东整体上市后未来三年盈利水平将大幅增长且在增发方案中明确了在业绩增长未能达到预期时将以现金补足,因此全年仅下跌2.14%,大幅跑赢大盘指数;同样大幅跑赢大盘指数的航空动力则是西航集团通过S吉生化借壳上市的产物,力源液压也是在07年和08年之交完成了资产并购重组,并且准备在09年再次进行并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军工行业的主要投资机会来源于其并购重组事件。军工行业是非周期性行业,受经济下行周期影响不大,同时我国的军工行业尚处于成长初期,行业集中度和资本化程度都很低,因此孕育着大量的资产整合机会。   随着“大飞机”公司挂牌、“新中航”成立,中航工业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将在未来三年内迎来整合浪潮。而航天科工集团旗下的航天通信、航天科技、航天长峰,航天科技集团旗下的航天动力,未来也有资产整合的预期。近期国资委也提出了鼓励央企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股份,支持央企整合和整体上市,同时政府也提出了振兴装备制造行业的政策。因此建议投资者关注具有资产整合概念的力源液压、航空动力、西飞国际、昌河股份、ST宇航、洪都航空、哈飞股份、成发科技、航天科技、航天通信、航天长峰、航天动力,关注业绩增长较为明确的中国卫星、火箭股份、中兵光电。   最后,我们预祝广大投资者在牛年中准确把握机会,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2024年5月31日最新敬告:文明发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5-4-30 21:07 , Processed in 0.03778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