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昨日举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表示,中央企业要抓住境内外资本市场调整机遇,加快控股上市公司的资源整合,已经实现部分资产上市的企业,加快把优良主业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主业板块或集团整体上市。积极探索国资委直接持有整体上市中央企业股权。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认为,国资委积极探索直接持有整体上市央企股权这是国资委对于《企业国有资产法》很好的落实。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国资委的职责重点就是出资人,一个干净的出资人,不履行其他职责。它所实施的监督也只是作为股东对其资产的监督,与政府行政机关的行政监管相区分。也就是说,国资委只负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股东权益的最大化,那么它就相当于一个“航母级的国有控股公司”,其直接持有整体上市央企股权是国资委建立完善市场化国资监管体系的积极尝试。 业内人士表示,按照国资委整合的基本指导意见,扶优助强将是基本指导方针,而基本手段应该是依托资本市场,把好的资源通过整体上市、资产注入等方式来增强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和持续经营能力。因此,央企整合将是2009年重要的投资主题。在国资委对央企整合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必须国有控股的七大行业,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从投资策略的角度来看,一是要明确哪类行业的央企具有最为明确的整合预期;二是要从安全边际的角度来看待央企整合下的投资机会。 李荣融表示,明年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我们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做好全球经济低迷持续较长时间的充分准备。2009年国资委将继续深化中央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推进中央企业母公司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除了涉及国家安全或国家产业政策禁止外资、民营资本投资的企业外,其他中央企业母公司要逐步改制为多元股东持股的公司。鼓励中央企业之间、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相互持股,鼓励上下游企业相互参股,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符合条件的中央企业整体改制上市或按主业板块整体上市,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把主业资产逐步注入上市公司。 (财华社) 通缩风险加大 年内可能继续降息 央行昨日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较多,但货币供应量增速仍继续走低。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央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取得一定效果,但M1增速仍未回升显示宏观经济面临的通缩风险日渐加大,年内仍可能继续降息。 货币增速未见起色 11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M2)、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速双双下降并再创新低,其中,M1增速自今年5月份以来连续7个月回落,已降至按可比口径计算的最低水平。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11月M1增速降至6.8%,主要反映了企业在需求不足的状态下,无论是从事投资还是生产经营活动,活跃性都大大降低。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M1增速下降显示出整体经济活动剧烈萎缩,预示着通缩压力正快速临近。 11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多增3895亿元,但M2继续下滑。对此,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这表明当前的信贷投放并未引致后续生产链条的连锁反应。“由此进一步推断,要么是新增贷款尚未进入实际订货阶段,要么是接到订单的企业仅仅在消化自有库存,而后一种的可能性较大。”他说。 银行增大放贷力度 郭田勇认为,贷款同比大增主要是因为去年基数较低。去年最后两个月在从紧货币政策下,人民币贷款增速很低,因此今年11月贷款增加较多并不能说明流通中的货币量有了较多增加。不过从银行方面来看,商业银行确实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鼓励下,多渠道挖掘客户,想尽办法增加信贷投放力度。 对于11月份贷款的较大幅度增长,鲁政委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国务院要求政策性银行在年底前增加1000亿元贷款,这些银行在当月努力放贷;对于年底前中央投入1000亿元的项目以及明年4万亿项目中的中央立项和投资项目,银行认为几乎没有风险,因而放贷积极性较高;对于风险较小、收益相对较高的票据,银行投资积极,数据显示,当月票据融资增加了2105亿元,占当月全部新增贷款余额的44%。 11月份,外汇贷款同比多减152亿美元,郭田勇认为,这直接反映了外资银行业务发展变缓甚至停滞的状况。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外资银行的国外母行出现问题,已无钱可贷。另外,不排除在预期人民币贬值的背景下,有部分资本外流的现象发生。而商务部数据显示,11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36.52%,这进一步说明外汇贷款需求会减少。 年内或继续降息 鲁政委判断,年内或将继续降息27~54个基点,同时下调准备金率50~100个基点。而明年更可能出台最低信贷限额指导,尤其是对政策性银行。 李慧勇表示,物价下跌为更大力度的降息提供了空间。他预计,未来12个月央行仍可能降息108个基点,而明年的CPI增速可能为-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