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000000> <B>11月PPI涨幅快速下滑至2% 创31个月新低</B>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11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2.0%,创31个月新低,远低于此前调查的预测中值4.4%. 月度PPI增幅今年7月和8月达到两位数後连续大幅回落,11月增幅已降至2006年4月增长1.9%之後的最低点. 国家统计局并公布,1-11月PPI同比上涨7.6%.(路透社) <B>11月PPI环比大降4.6% 经济活动明显收缩</B> 经济观察网 实习记者 韦承武 统计局12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0%,连续第三个月回落。而这一数据在10月份还是6.6%,PPI环比巨幅下降4.6%的背后显示了中国近期经济活动明显收缩。 在工业品出厂价格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7%,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0%。其中,采掘工业上涨6.6%,原料工业上涨0.4%,加工工业上涨2.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3%,衣着类上涨2.3%,一般日用品类上涨2.9%,耐用消费品类下降0.5%。 中金公司认为,除了环比跌幅加大的原因外,2008年同期油价上调导致的基数较高也是促使11月PPI增幅大幅下滑的原因。 高盛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早在几个月前,PPI数据的下降意味着企业成本的降低,但如今,PPI的快速下降只能是从另一侧面反证了企业生产下滑、需求不足的严重程度。2008年8月份,PPI增速同比曾创下了10.1%这一12年新高,但9月份就回落至9.1%,10月份继续大幅回落3.5个百分点,至6.6%,而现在仅有2.0%。 另外,统计局数据还显示,1-11月份累计,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6%。 <B>中央经济会议将落幕 更多稳定股市措施可期</B>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期召开,为2009年的经济工作定调,而会议将结束之时,恰逢十一月宏观经济数据公布,此次重量级会议“有多少利好值得期待”?会否续有重磅政策出台?这些“悬念”都令海内外财经界瞩目。 保增长、扩内需总基调敲定 更多措施料将出台 从十一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传出的讯息来看,2009年中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总基调已经敲定。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开始加速向实体经济侵蚀,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国内经济环境也随之不断恶化。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日前在发布会上直言不讳:进入今年三季度以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急剧恶化,金融危机越演越烈,并加速向实体经济蔓延,中国经济也受到严重冲击。 而近期中国密集出台的宏观政策,一方面暗示出中国经济正在下滑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明确传递出“保增长”的宏观调控基调。如何“保增长”?量化到具体指标来看,就是要“保GDP年增长8%”。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二十国集团财长央行行长会议上曾公开表示,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大约在8%至9%之间。中国经济增长“保八”的目标已十分明确。但要达到“保八”目标,宏观调控政策需发挥更大的作用。 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国官方此前陆续宣布,年底前新增一千亿元中央投资、两年内投资四万亿元,加上刺激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从这些政策来看,保投资和保出口都有诸多政策“护航”,“保增长”成为明年经济“首务”。目前中国城市设施、水利、铁路等许多产业的建设还远未达到完备的程度,一些行业还没有进入投资的高峰期,全社会投资增速的仍然要保持一定时期的快速增长,并推动经济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中央政府四万亿投资计划逐步落实,国民消费能力必将得到显着提高,而这也是中国作为大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基本动力。 但同时,中国官方出台的这些宏观政策只是搭建了一个初步框架,项目的选择、布局、实施以及资金来源等细节问题,都有待明确,相信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出台更明确的措施来解决。此外,在刺激消费方面,也将需要更多具体细则出台。专家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政府出台的措施将会包括:明确更多实质性基建开支;鼓励老百姓减少过度储蓄和增加消费,包括加速医疗和保健系统改革,增加在退休金方面的开支,以及为贫穷的老百姓和家庭提供医疗和退休保险计划,并为低收入家庭的小孩提供免费教育。降低低收人人群及家庭的税负,相信亦在考虑中。 调结构、促改革求增长质量 整合利好成重音所在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调结构”将更受关注。专家指出,仅仅刺激经济增长,而不讲增长质量和效益决非官方所愿。而在日前召开的“研究2009年经济工作”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在制定明年的宏观政策时,也着重强调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结构的调整以及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通过对分配格局和经济结构的重新调整,建立起真正以内需为龙头的经济增长模式,才是中国保证经济发展的长久之计。中国作为大国亟待提升和巩固内需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逐步形成内需主导型经济。在发展外贸的同时,注重国内市场的繁荣,中国经济的前景将无可限量。当前,需抓住扩大内需的契机,促进经济结构和重大比例关系的调整,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要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有效调整内外需比例关系,逐步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 同时, “四万亿”大单如何能避免可能产生的大干快上、重复建设以及浪费问题?提出相关措施加以约束和解决,整合利好、有效巩固和落实前期政策将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音所在。在大方向、大框架已定情况下,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料会对前期政策进行适当审视、统一共识、加快有效贯彻和落实。 股市利好几何? 更多稳定市场措施可期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最新一期的《求是》杂志上撰文称,中央将消除消费瓶颈,拓宽消费领域,稳定汽车、房地产和股票市场。马建堂的观点反映出,中国官方已经认识到了稳定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对于启动消费需求的重要性,未来更多稳定市场的措施可以期待。马建堂指出,未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会有所提高。 虽然马建堂文章中没有提及稳定汽车、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具体措施。但管理层这种态度上的转变将有力的推动更多刺激政策的出台,以便于更快的恢复市场信心,为拉动消费,刺激经济作出贡献。而从目前的政策趋势看,由于所有的政策都是着眼于经济本身,对股市本身的刺激更多是间接的,如果管理层有意直接刺激市场,不排除直接推动资金入市。 此外,中国官方12月9日发布通知称,全国社保基金从证券市场中取得的收入,作为企业所得税不征税收入。有分析师认为,社保基金炒股所得不征税,符合国际惯例,有利于引导长期资金入市,维持股市稳定。 此前社保基金曾明确表态加大投资,这也被视为前奏,管理层或会在证券市场自身的政策推动上有大动作。三季报显示近期全国社保基金加大了股市投资力度,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说法。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人民币是否贬值关系出口 货币政策毫无疑义成为中国宏观调控要角和重心。专家认为,明年坚持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政策基调已定,这将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护航。虽然商务部长陈德铭已明确表示,中国不会靠人民币贬值来刺激出口,但众多专家认为,有关人民币贬值的问题会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要议题之一。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不排除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帮助推动出口,以及维持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的可能性。 就此,专家也指出,人民币贬值或成为对中国出口有利的因素。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很大,为出口企业带来很大压力,而现在出现的贬值预期将增大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功率大幅下降。为了缓解出口危机,稳定信心,中国以前所未有的政策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措施。但同时,中国外贸政策调整的空间仍然较大,人民币汇率、出口退税率、加工贸易政策这三个直接政策杠杆都还有继续完善的空间。商务部报告也明确称,国家还将进一步改善对外贸易环境,将进一步调整进出口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的政策,采取必要措施,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或将讨论出台更多保障出口的政策。(中新网) <B>社保基金炒股所得不征税 政府或借长线资金再度救市</B>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9日发布《关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称,社保基金买卖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作为企业所得税不征税收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有关税收和投资专家,专家表示"这体现了政府救市的决心,并且这应该是政府借长线资金出手救市的一个信号。 -鼓励社保基金入市"根据从今年1月1日起实行的新企业所得税,社保基金这部分投资需要按照25%的比例征收企业所得税",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教授郭宏告诉记者。郭宏认为这一免税政策至少将产生两个作用。"首先这是在鼓励社保基金积极入市,降低其入市成本,使其投资多元化",郭宏称,我国的社保基金作为基本保障,偿付压力一直比较大,存在一定缺口,此举可以充分增加其收入,进一步健全社保基金。 -长线资金出手救市 郭宏认为,此政策另一个明显的作用就是提振股市,"这样社保基金的入市积极性会提高,有明显的救市企图"。郭宏注意到,此前的一些的救市政策以刺激散户和机构投资者为主,而这一政策或透露出政府借长线资金救市的一个信号,"社保这类机构一般都是秉承长期投资理念的,这样有利于股市起稳"。 记者注意到,该通知是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这是因为企业所得税是年底汇算清缴类型的税收,也就是先预缴,到年底再多退少补",郭宏称,此时正逢年底,政策在这个时候出台,就可以直接免去2008年社保基金的这部分税收,"因为今年市场不太好,意在降低其投资成本,增加投资收入"。 -社保基金可投资股市资金比例为20%-30% "社保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入市,按照不同的资产组合可以分为股票、债券、战略资产、现金组合几种类型,可以入市的比例为20%-30%",博时基金机构业务部的一位专家对记者表示,这几种类型中因为债券型属保本型,社保基金可以自行投资,其他几个类型都要委托投资管理人,目前社保基金管理委员会共有10家管理人,其中9家基金公司,一家证券公司,博时基金就是其中的一家。 记者注意到该通知中说明,对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社保基金托管人从事社保基金管理活动取得的收入,要依照税法的规定征收企业所得税。也就是说作为基金公司等是不可享受免税的,"虽然我们不是直接受益者,应该也是间接受益者,"博时基金机构业务部的这位专家认为,基金公司虽不能免税,但是社保基金的入市热情提高,入市资产金额增长,市场回暖对他们将产生间接利好。(燕照都市报 武岩生) <B>《商行并购贷款指引》公布 信贷资金入市开闸</B> 近日,中国银监发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办并购贷款业务,规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经营行为,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并购贷款方面科学创新,满足企业和市场日益增长的合理的并购融资需求。 并购是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也是进入新行业、新市场的重要方式。通过并购,企业将扩大产品和市场、最快捷和有效加强研发力量、消化过剩生产能力、进行行业整合,建立新的组织、收购瓶颈资源、占有核心技术、增加持股价值、提高规模经济效应和协同价值。在公司并购中,并购的资金来源问题是制约大规模战略性并购的主要瓶颈,因此,融资问题是并购活动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并购贷款作为并购活动中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在世界各国公司并购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最近十多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近年来,国家通过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推动我国产业升级、行业重组不断深化,积极支持市场前景好、有效益、有技术含量、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的兼并重组。国有大中型企业、地方性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并购重组活动日趋活跃,兼并收购融资需求增长较快。国内商业银行开展并购贷款业务的内在意向也较高。同时,随着国家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内需政策,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为《指引》的出台提供了较成熟的时机。 《指引》的基本思路是: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在开展并购贷款业务时,要在满足市场需求和控制风险之间取得最佳平衡。既要体现以信贷手段支持战略性并购,支持企业通过并购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推动行业重组的政策导向,又要有利于商业银行科学有效地控制并购贷款风险。 《指引》共分四章三十九条,《指引》规定在银行贷款支持的并购交易中, 并购方与目标企业之间应具有较高的产业相关度或战略相关性,并购方通过并购能够获得研发能力、关键技术与工艺、商标、特许权、供应及分销网络等战略性资源以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指引》围绕并购贷款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既对商业银行管理并购贷款风险进行了原则性指导,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量化的监管标准。 《指引》明确了商业银行对并购贷款的管理强度要高于其他贷款种类的总体原则,要求商业银行对于并购贷款在业务受理、尽职调查、风险评估、合同签订、贷款发放、分期还款计划、贷后管理等主要业务环节及内控体系中加强专业化的管理与控制。 《指引》不但对商业银行如何全面分析评估与并购有关的各类风险,还进一步指导商业银行将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精神贯穿在并购贷款的主要业务流程中,包括业务受理的基本条件、尽职调查的组织、借款合同基本条款和关键条款的设计、提款条件、贷后管理、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等方面。 对商业银行开展并购贷款提出量化的监管标准方面,《指引》针对并购贷款的风险集中度、大额风险暴露,以及并购的杠杆率等提出了一系列比例要求。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指引》的出台将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化方式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行业整合,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有利于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帮助国内企业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有利于拓宽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增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有利于指导商业银行科学防范和控制并购贷款相关风险。《指引》发布后,银监会将密切跟踪商业银行并购贷款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对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应的监管制度、方法和程序,促进并购贷款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积极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银行业竞争能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中国证券网) <B>中金大宗交易显端倪 融资融券试点短期或出台</B> 中金大宗交易密集成交显端倪 喧嚣多日的中金席位,昨日有些寂静,全天仅成交1笔大宗交易。不过,这依然让中金在12月以来的7个交易日里卖出113笔大宗交易,成交资金超过31.8亿元。尽管目前市场有着做空新华富时A50指数、“回国救主”等版本的猜测,但更多的迹象显示,中金席位上的一系列动作似乎在释放着一个信号——融资融券很可能在短期内出台。 7天卖出31.8亿元 自12月1日以来,中金席位已经以卖家身份亮相大宗交易113次,银河证券总部、申银万国上海新昌路营业部、国泰君安总部3家国内“顶级”券商席位成为113次大宗交易的买入方。 113笔交易中总共涉及41只品种,包括银行、煤炭石油、钢铁、有色金属、交通运输等大盘蓝筹股。比如,紫金矿业(601899)(601899)、华夏银行(600015)(600015)、工商银行(601398)(601398)、中国远洋(601919)(601919)、民生银行(600016)(600016)、招商银行(600036)(600036)、中国人寿(601628)(601628)、中海油服(601808)(601808)、建设银行(601939)(601939)等。其中,中金公司席位对工商银行和民生银行两只权重股的抛售数量均超过4000万股。统计显示,113笔大宗交易成交总金额超过31.8亿元。 多版本猜测无依据 众所周知,中金淮海中路营业部席位是有名的QFII大本营,驻扎有12家QFII,其中也不乏实力强大的国内机构投资者。 市场对中金席位出现多笔卖出的大宗交易猜想很多,主要的猜测集中在QFII做空A股;花旗环球金融要撤退出A股市场;中金无缘首批融资融券业务,机构投资者借助大宗交易平台迅速转移筹码到有资格进行融资融券的券商;QFII卖出的41只股票都是新华富时中国A50指数的成分股,为的是做空在海外交易的股指期货。 中信建投分析师孙鹏表示,就目前的情况看,国家鼎力推动经济发展,出台多项措施救市。而且,股指经过一年的下跌后,市场风险得到充分释放。在这么低的点位下,QFII不会轻易大举抛售股票的。因此,QFII做空A股之说不太妥当。 “QFII卖空上证50指数成分股做空股指期货的可能性不大”,华林证券许宁表示,尽管在海外市场上交易的股指期货可以做空,但是,大宗交易的平台对股指期货的影响非常小。如果QFII真的是要刻意做空指数,从市场上直接抛售是最有效的操作,因为如此大的交易很快会造成指数大幅波动。而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卖出股票,股指不会有多大的反应。 针对花旗环球金融因本身“危机”而撤离A股市场“回国救主”的猜测,很快被市场各方予以否认,他们的论据是凭借花旗集团多年来在全球资本市场的操作手法来看,不会不理智地选择在中国政府明确宣布了多项措施保证经济增长后反倒大举卖出。而且,即将开闸的融资融券显然会诱使花旗下更大的决心驻留A股市场。 融资融券可能近期出台 多方人士均对融资融券业务可能即将出台持肯定态度。 孙鹏认为,中金公司作为国内QFII和大型机构的“大本营”,出现如此多卖出的大宗交易,本身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没有很大影响的前提,机构投资者不会轻易离开中金公司。以现在的情况分析,只有在中金无缘首批融资融券业务的前提下,一些机构投资者才会匆忙进入其他有可能进行融资融券业务的券商。 “我个人认为,这么多的大宗交易不会是单独一家机构卖出”,许宁表示,在市场持续下跌后,很多机构对资金的需求非常大,不少人开始进行“地下”融资,而此时如果推出融资融券业务,对于这些机构来说是“久旱逢甘雨”。如果中金公司缺席首批融资融券资格,那么这些客户必然会转移到另外一家有资格进行这项业务的券商。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中金席位卖出如此大量、密集的大宗交易,说明其客户非常迫切要进行仓位转移。市场中有一些先知先觉的资金对政策的把握十分敏捷。如果中金公司无缘首批融资融券业务,如果中金公司的客户因此而转移仓位的话,那么市场期待已久的融资融券业务很有可能在短期内出台</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