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hangju id=zoom>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10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0%,比9月份下降0.3%。而昨天公布的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显示,同比上涨6.6%,是9月份触顶之后再次回落。分析人士指出CPI和PPI或将继续双降,中短期来说,我国要着重控制通缩风险。 专家表示,CPI的下降,给了很多降息的空间,年底之前可能会再降,我国目前存款准备金率相对还是比较高的,下降的空间还是有的,同时利率的下降空间也是存在的。另外,中金公司预计,央行年内可能会再降息1~2次,而最有可能在12月份降息。 CPI和PPI或将继续降 机构分析师表示,CPI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家宏观调控起了作用,商品价格也有合理回归需求。但最主要的还是受到PPI下降的拉动。PPI由9月份的9.1%下降到10月份的6.6%,降幅非常明显,而PPI这次的突降主要是受国际因素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国际市场大宗原材料价格和国际能源价格跌幅都很大,企业原材料成本降低,导致PPI出现大幅回调。对于下阶段CPI和PPI会不会继续下降的问题,该分析师表示:"可能会继续下降,但幅度不会太大。由于这次PPI的跌幅太急,不排除中间PPI可能还会出现反弹的可能。"对此,万联证券分析师也指出,下阶段继续下降的概率比较大。 中短期面临通缩风险 CPI和PPI的连续下降表明,对之前通胀风险的警惕可以暂时放松,但会不会产生新的风险呢?上述分析师均表示通缩的风险已经出现。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失业率增加,这些都是通缩的表现。万联分析师认为"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居民消费意愿滑落、企业产能过剩、更多的人找不到工作、经济活力减退,对我们的经济影响是很大的。" 今年能实现4.8%么? 从现有数据来看,1~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7%,离温家宝总理年初提出的4.8%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剩下两个月,这个目标可以达到吗? 万联证券分析师认为不太可能,他预计大概会在6%~6.5%之间。但另一分析师却认为这个目标在半年之前的确是不可想象的,但现在却有了可能,也许略微高一点,在5%左右。"可以说,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帮我们解决了CPI的任务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