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hangju id=zoom> 从历史上看,在金融危机期间,民间投资和消费意愿低落不可避免,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是一种标准做法。10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要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随后政府对房地产交易、进出口等方面的税收作出了一些调整,并且批准了一批大型公共工程项目。但随着内外部形势的不断变化,上述政策力度仍然显得不够,出台一揽子财政刺激计划已显得很迫切。 首先,国内投资需求可能比预料的更差。投资行不行就看房地产,但最近各方面传递出的信息让人无法乐观。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情况是价格缓降、成交量硬着陆,这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初始阶段的基本特征。房地产市场具有非常强的价格黏性,如果不用外力加速挤压房价泡沫,仅凭其自身力量进行调节,甚至人为拉慢价格下降的速度,住房成交量和房地产投资将会持续低迷,很可能是两年甚至更长。 从"救市"政策出台后的市场反应看,上述判断很可能成为现实。因此,把宏观经济较快走出低迷建立在房地产投资能够较快启动的基础上,很可能会陷入被动。 其次,国际需求比预料的更加严峻。国际金融动荡超出了事先的预期,与一个月前相比,外部形势又出现了两个不利的因素:一是人民币兑非美货币的升值加速,一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超预期。这两大新增不利因素的负面影响才刚刚显露。 因此,如果政府需求不及时果断地介入,宏观经济在第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出现比较严重的失速将难以避免。目前应该加快制定包括增值税转型、个税减免、低保补贴、大型基建等在内的一揽子刺激方案,其年度总额应该达到GDP的2-3个百分点(6000亿元-9000亿元),否则难以见到有效抵御经济大幅下滑的效果。由于财政预算案涉及到人大的立法程序,而距年底还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应该及时推出那些在政府权限内即可运作的措施,以免在等待中形势出现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