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hangju id=zoom> 外需、投资双重压力 中国过去几年中对海外市场的依赖越来越高。到2007年,中国的出口占GDP37%,贸易部门在GDP的贡献已经高达9%。而现在这些出口外向型经济受外部需求疲软的影响。有色金属在短短一两个月之内已经跌了一半。几个月前钢价上升,现在主要的钢厂都纷纷降价,订单迅速下降。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三季度的盈利情况也迅速恶化。电力、钢铁行业全年亏损几成定局。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表示,下降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此前的预计。 消费拉动增长动力小 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外部需求、投资和消费,一台引擎已经熄火,外部需求已经熄火,国内投资正在减速。中国惟一剩下的一台引擎,就是国内消费。但国内消费的情况也不太乐观。 许小年指出,老百姓增加开支才能促进消费,首先要让他们有更高的收入。不是增加开支,而是通过减少税收,让老百姓有更多的钱用在消费上,还应给企业减税,给居减税来刺激消费。中国现在还有8亿农,要启动农消费首先要增加他们的资产,比如地权等。 许小年还指出,光靠居消费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不可能像投资一样将GDP增长拉得这么高。低于10%,中国将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每年几千万的农进城,大学生毕业,新增劳动人口如何就业。这就需要体制改革。 许小年指出,今后财策和货币策恐怕会越来越宽松。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采取刺激性的财策和货币策是有必要的。 但是仅仅依靠刺激性的宏观策,解决不了中国这一轮经济调整的问题。宏观策解决不了增长模式的转移问题。增长模式的转移,要靠进一步的经济改革。从投资到消费,要靠体制改革。从制造业到服务业,更要靠体制改革。 过度管制需放松 中国服务业为什么落后?许小年指出,作茧自缚、过度管制是主因,诸如金融服务、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媒体娱乐等重要的服务业,无不处于的严格管制之下,准入壁垒高耸,资源无法自由流入。而服务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比工业、制造业更能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会福利保障体系。 许小年强调,为了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一定要解除管制。如果我们不能在这个时候解除管制,进一步放开,势必给中国经济的转型造成困难。中国存在一种中国特有的刚性,就是体制刚性。这个体制刚性阻碍着我们中国经济尽快地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