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hangju id=zoom> 分析人士认为新规对持续走低的市场有积极意义 市场持续下跌,证监会也不断打出政策组合拳。上周市场大跌后,证监会周五就《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规定》公开征求意见,这被看作是证监会利用可交换债券控制"大小非"减持的缓兵之计,缓解市场的抛售压力。 可缓解大小非抛售压力 征求意见稿称,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股东,可以由保荐人保荐,并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可交换公司债券自发行结束之日起12个月后方可交换为预备交换的股票,债券持有人对交换股票或者不交换股票有选择权。 "此举将直接作用于大小非,缓解其巨额减持给市场带来的压力。"国金证券策略分析师徐炜表示,"可交换公司债的运作原理是,上市公司股东可以将手里的股份打包,然后以可交换公司债的形式出售,藉此获得所需资金;而投资者购买这个包后,不直接在股市中流通,发行12个月后才可选择将债券转换为股票或者放弃转股收回本金并获得利息。这样既实现了上市公司短期的融资目的,同时又不会使大量股票一下子释放进市场。" 因"小非"减持时走可交换公司债显得较为麻烦,徐炜认为,可交换公司债将主要被"大非"减持所采用。他表示,这种减持方式对于"大非"减持,要比走大宗交易平台更加方便。徐炜认为可交换公司债的推出,无疑将缓解"大小非"减持对市场的冲击。 难改市场调整现状 新规有望缓解"大小非"对市场的冲击,但整个市场走势是否会因此发生转折则未获得分析人士的认可。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汪辉认为,该规定的出台短期来看对持续走低的市场有积极意义,但市场的最终走向仍主要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变化。另外,汪辉认为,该规定给股东特别是那些国资委不愿意减持的央企,提供了一条输血新模式,有助于缓解其一定期限内的融资压力。不过对一些民营"大小非"其实作用不大。 本轮熊市一直看空的分析人士侯宁继续其空头观点,他认为"证监会的这个新政并不能解决A股的根本性问题,效果有限。'大小非'股改时支付了对价,现在又去限制他是不合适的,延迟'大小非'的减持,只会把熊市拖长。A股的症结在于定位偏差,要想真正救市,需要从扭转股市定位入手。对于股市近期的走势,仍然看空,短期内难以反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