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本IP 全产业链布局的公司成功构建了多元的IP 矩阵,并会尽可能多的深度介入IP 开发的过程。从日本经验来看,万代和多美都形成了跨领域、跨媒介、跨受众的多元IP 矩阵,抵御单一IP 热度衰退风险,形成了长寿经典IP 为塔尖+长尾IP 为基座的矩阵组合,通过多IP 变现抵消内容老化风险。并且,在IP 全产业链布局时普遍摒弃单纯的“浅层授权”模式,而是通过资本绑定、联合开发、技术赋能等方式,加强在内容端和衍生品开发端的主导权,强化对IP 开发链的控制,使得公司能够在内容创作、衍生品开发、用户运营等环节拥有更多的溢价可能。 日本对于IP 的运作实现了极致化的产品价格细分、品类扩张和生态扩容,以实现全消费层级、全年龄段、各性别群体的覆盖。我们认为万代和多美产品思路上存在共性。一方面在单一品类内通过材质、细节、功能附加、**策略等多个方面构建价格梯度;并将在特定品类上验证成功的开发体系复刻到其余IP,扩容产品边界。另一方面横向扩充品类矩阵,充分开发IP 价值,实现不同消费层级、不同消费群体的覆盖,使得头部IP 生命周期普遍超过30 年。此外,日本企业的实践表明相较于全消费层级的布局是公司主动出击的战略,全年龄段覆盖是IP 文化穿透代际的必然结果。 日本头部IP 零售企业均会通过产品、影视、动画、游戏、社交媒体等形式来丰富IP 文化,延长IP 生命周期。万代和多美分别代表了日本企业开发IP 的两种路径。万代依托强内容生产能力持续塑造IP 文化,通过影游联动实现内容势能向衍生品销售的转化,以实现IP 生命力的延续,巩固竞争壁垒。多美则聚焦实体产品体系的迭代升级来持续输出IP 内容,通过模块化开发和IP 间联动构建可扩展的IP 世界观,中后期也主动采取了通过影视、动画、游戏、社交媒体等形式来加深IP 叙事深度,从而实现IP 价值的深度挖掘和构建。两种路径最终都走向"内容-产品-体验"的三维构建。 我们认为对于当前中国IP 零售企业的考量也应该基于这三个维度: 1)首先是全产业链整合能力,通过外部IP 资源整合、收购合作和自主孵化等多种形式,构建金字塔型IP 矩阵,形成经典IP 持续焕新与新IP 梯队补充的良性机制;并加强对从IP 孵化、内容生产到衍生品开发的渗透深度。 2)其次是产品迭代能力和深度开发能力,我们认为中国IP 零售企业在产品上的开发仍处于中早期阶段,仍未实现如日企在产品开发上的的深度和广度,衍生商品是实现IP 价值变现和IP 生命力延续的重要媒介,是重点发力方向。3)中国企业现阶段主要通过产品系列迭代丰富IP 内涵,我们看好在跨媒介叙事体系与沉浸式体验场景建设上的良好尝试,“产品内容化+内容场景化”的立体生态未来可期。 风险提示:IP 生命周期管理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政策合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