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头条新闻 查看内容

2024年GDP同比增长5%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2025-1-17 13:37| 发布者: 郎少| 查看: 491| 评论: 0

摘要: 中国2024年全年GDP增长5%,四季度增长5.4%    第一产业增加值91414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92087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765583


大增52万!中国出生人口突然逆转,什么信号?

  
  人口不是负担,而是生产力、消费力和创新力。

  刚刚,国家统计局发布经济人口数据,2024年GDP为134.9万亿,同比增长5%,完成全年目标。

  截至2024年年末,我国人口总量为14.08亿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

  其中,全年出生人口95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相比上年的902万人,增加52万人。

  
  
  出生人口反弹,打破了2017年以来的连续下降纪录,出生率回到2022年水平。

  这一形势,是短期反弹,还是长期逆转?

  01
  出生人口为何突然逆转?
  早在年初,我们就曾预测,2024年中国出生人口将会守住900万大关,大概率会出现反弹。

  出生人口大增52万人,整体生育水平回到2022年,人口走势超出预期。

  
  
  其一,后疫情时代的生育补偿效应,但这是阶段性短期因素。

  疫情期间,不少人推迟了婚育计划。随着疫情远去,2023年成了补偿性结婚的高峰,当年结婚对数大增10%以上。

  一般而言,怀胎9月,结婚日期与生育周期存在时滞。今年的出生人口,多数由去年的结婚人数决定。

  2023年是结婚小高峰,部分转化为2024年的生育波峰,带动出生人口回暖。

  但是,与报复性消费一样,婚育补偿性效应不会持续太久,最终都会回到基本面的制约。

  2024年结婚人数重回下降轨道,就是回归的信号。

  其二,龙年偏好,中国、韩国、新加坡等儒家文化圈国家,都有这一特征,也是短期因素。

  龙在中国有着极为特殊的象征意义,自古国人就以“龙的传人”自居,而家长更以“望子成龙”为期许。

  韩国2024年出生人口首次逆转,打破了“8连跌”记录,背后既有补贴发钱的因素,但也不无龙年生育偏好的托举。

  其三,**生育上升到国家层面,生育补贴、产假制度与房价回落形成共振效应。

  从沿海地区到中西部内陆地区,纷纷出台政策补贴生育、鼓励延长婚育假期、保障房政策向多孩家庭倾斜等等。

  同时,房地产迎来历史性转折点,“高房价”被视为阻碍生育的“新三座大山”之首,如今随着房价回落,生育压力有所缓解。

  一旦这些利好因素形成合力,不管能不能带动生育真正逆转,至少能缓解持续下降的势头。

  因此,目前只是阶段性反弹,想要长期逆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2
  发钱**生育,要来了?
  去年下半年,市场一度热议N万亿**生育,虽然最终未能落地,但“生育补贴”的推而广之,可谓势在必行。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制定促进生育政策。而去年重要改革文件和国办印发的生育文件,均直接提及“建立生育补贴等制度”。

  
  
   在此之前,全国已有数十个地市出台生育补贴政策。力度最大的当属湖北天门,在当地生育二孩、三孩家庭,最高可分别享受9.63万元、16.51万元补助。

  砸钱之后,出生人口大幅反弹。2024年天门出生人口大幅增加17%,在全国可谓一骑绝尘。

  几万元补贴对于大城市或许九牛一毛,但对于中小城市相当于不少人一年的收入。

  
  
  
  因此,有论者提出了“小城市生娃,大城市拼命抢人、拼经济”的论断。

  无论如何,发钱**生育,用真金白银改善边际生育意愿,有望成为全国性政策。

  03
  发钱**生育,有没有用?
  在国际上,发钱补贴生育的不在少数,人口危机最为严峻的韩国、日本力度是最大的。

  韩国出生人口“9连跌”之后的反弹,就被视为政府拼命“砸钱”的结果。

  
  
  在韩国,1岁以下婴儿父母每月可获100万韩元补贴(约5000元人民币),1至2岁幼儿父母,每月可获50万韩元补贴。

  韩国第三大城市仁川市,更是推出“1 亿+idream”政策,本地幼儿从出生到 18 岁,可以累计获得 1 亿韩元(约合55 万元)资金支持。

  日本官方曾将人口危机视为“国难当头”,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砸钱”自救,千方百计催生。

  在日本,新婚夫妇可获得最高60万日元补贴,男性陪产育儿假30.4周为全球之最,而0-3岁儿童每人每月可享1.5万日元补贴。

  虽然老龄化极其严重,日本总人口连续10多年持续减少,但出生率下降幅度开始放缓。

  一个冷知识,日本人口形势严峻,人口危机持续了30多年,但出生率仍不是倒数第一。

  
  但与北欧国家相比,东亚的补贴力度还是不够。

  数据显示,北欧及法国近10年家庭福利支出占GDP比例约3%以上,东欧及中欧约为2%,东亚地区仅约1%左右.
  当然,发钱并不能彻底扭转生育意愿。

  生育率下滑是全球性现象,既有观念文化进步的因素,也有家庭原子化的症结,但也不乏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高企带来的压力。

  任何事情,做总比不做好,有**总比没**好,能对冲生育率下降的速度,以时间换空间,也是务实之举。

  04
  生育,正在成为地方“一把手工程”。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提出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各地要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

  
  无论“政治站位”还是“一把手负总责”,说明鼓励生育已经上升为“地方一把手工程”,态度前所未有之积极,重要性前所未有之高。

  这也意味着,我国已从“放开生育”全面转向“鼓励生育”,完成从“计划—放开—鼓励”的历史性跨越。

  遥想数十年前,生育曾经作为“一票否决”制度,带动政策严厉执行。

  如今,鼓励生育再次成为“一把手工程”,会否带动生育的强力反弹?

  问题在于,鼓励生育比限制生育难太多了。

  一刀切限制只有执行成本,可以“强制不生”,但没法“强制生”,鼓励生育却需要政策合力。

  但要考虑到一点,在我国,任何一项事情,只有纳入政绩考核,才能形成强大的动员效应,让各级真正重视起来。

  以GDP增长为核心的“政治锦标赛”如此,彻底激发了地方政府拼经济的热情。

  鼓励生育,如果辅之以完善的考核制度,未必没有**之效。

  鼓励生育为何越来越重要了?

  中国仍有14亿人,人口总量全球数一数二,但问题不在于总量,而在于结构。

  人口不是越多越好,但也不是越少越好,关键要看年轻人的占比。

  如果没有足够多的人口,就难以形成庞大的消费市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也就无从谈起。

  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年轻人口,不仅养老金的可持续性承压,就连房价也无从托底。

  因此,**生育,关乎的不只是人口结构,更关乎稳定楼市、扩大消费、稳住就业、创新发展的未来。(国民经略)

12345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2024年5月31日最新敬告:文明发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5-5-1 09:59 , Processed in 0.03969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