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 报告指出,持续推动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完善债券市场法制体系,夯实公司信用类债券的法治基础。稳步做好股票市场改革发展,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加强发行上市全链条监管,评估完善相关机制安排。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报告认为,2023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经济总体恢复向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 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稳定,金融体系总体稳健运行。 持续推动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完善债券市场法制体系,夯实公司信用类债券的法治基础。落地做市商与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联动机制,完善债券承销、估值、做市等业务管理,提升债券市场定价功能和市场稳健性。推动柜台债券业务扩容,提高个人、企业、中小金融机构通过柜台渠道投资政府债券的便利性和效率。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继续贯彻“零容忍”理念,加大对债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 稳步做好股票市场改革发展 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加强发行上市全链条监管,评估完善相关机制安排。健全常态化退市机制,畅通多元退出渠道,完善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制度。大力推进投资端改革,支持更多长期资金入市,推动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改革试点加快落地实施。统筹开放和安全,稳步扩大资本市场制度性开放,加强开放条件下的监管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 加强预期引导,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有序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扩大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着力提升资本项目开放的质量。持续推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加强和改善跨境贸易外汇便利化供给。推动银行健全汇率风险管理服务长效机制,支持企业更好开展汇率风险管理。加强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监测研判和应对,加强预期引导,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促进票据和黄金等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创新 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应用场景,确保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安全高效,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充分发挥票据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进一步健全黄金市场制度及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产品供给,维护黄金市场平稳运行。 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以下为央行全文: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报告认为,2023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经济总体恢复向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稳定,金融体系总体稳健运行。 报告指出,金融系统坚持和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稳妥化解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健全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大局。 一是有力支持实体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全年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累计0.5个百分点,释放中长期资金超过1万亿元。两次下调政策利率,带动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二是全力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在供给端,延长“金融16条”等政策期限,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新增5000亿元抵押补充贷款额度,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需求端,下调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政策下限,配合有关部门优化住房套数认定标准,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 三是统筹协调做好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工作。推动建立化债工作机制,落实防范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政策措施。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引导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支持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控增量债务。 四是推进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持续做好银行业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推动重点地区和重点机构加快改革化险,制定和完善风险化解方案,构建分级分段的银行风险监测预警和硬约束早期纠正工作框架。稳妥有序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 五是有效应对外部冲击风险。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防范风险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平衡外汇供求,防范汇率超调风险,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六是推进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动金融稳定法立法进程。强化风险处置资源保障。发挥存款保险功能,促进投保机构审慎经营,有力支持重点地区和重点机构风险处置。总体来看,防控金融风险工作在精准拆弹、改革化险、抓前端治未病、建机制补短板等方面持续取得积极成效,金融体系运行总体稳健,金融风险整体收敛可控。 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金融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更好支持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健全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强化风险源头防控和监测预警,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 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金融风险处置成本分担机制。扩大存款保险基金及其他行业保障基金、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资金积累,发挥行业保障基金市场化、法治化处置平台作用,强化存款保险专业化风险处置职能。稳妥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国人民银行) ##########NextPage########## A股利好!沪深交易所宣布降费 12月27日,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减免2025年度相关费用的通知,推出多项2025年降费措施,包括免收上市公司上市费等,预计2025年整体降费金额约14.6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沪深交易所已经连续多年降费,送上“真金白银”大礼包。沪深交易所表示,下一步,将扎实办好交易所的事,持续研究推出科学合理的减费降负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积极促进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更加有力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降费政策力度逐年攀升 具体来看,上交所推出的2025年系列降费让利措施,包括免收沪市上市公司上市费,减免交易单元使用费,免收可转债以外的债券交易经手费等。 来源:沪深交易所 同时,上交所下属子公司减免交易**流速费、机房机柜及办公配套资源费,减免上证e服务、上证e投票、上证云等费用,预计2025年降费让利金额约9.65亿元。降费政策力度逐年攀升,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提振市场预期信心,推动经济稳步恢复。 据悉,上交所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减税降费政策的要求,出台覆盖广泛的惠企政策,聚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沪市股票、债券、基金、REITs等的交易经手费收费标准呈现下降趋势,已连续三年免收全部上市公司及基金、REITs上市费,连续四年持续减免会员等市场主体的交易单元使用费;上交所下属子公司连续三年减免上市公司、行业机构相关服务费用,近三年持续减免行业机构的数据中心机房、机柜及办公配套资源费用等。 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同日,深交所亦推出多项2025年降费措施,包括免收深市上市公司和基金的上市费,免收基金、债券(不含可转债)及资产支持证券等产品的交易单元流量费,免收债券(不含可转债)及资产支持证券的交易经手费。 同时,深交所下属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减半收取股东大会网络投票服务费;深交所下属子公司深圳证券通信有限公司减免深市交易通信和主机托管相关费用。2025年,预计整体降费金额接近5亿元。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深交所不断加大每年降费措施力度,先后调降基金、股票等产品交易经手费收费标准,连续多年免收基金上市费和流量费,免收相关债券产品融资交易费用,免收深市上市公司上市费、减免网络投票服务费等,着力增强市场主体和投资者获得感,切实减轻上市公司负担,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