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抓"大"放"小" 主攻宏观调控 今后,中国国民经济的要害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主要职能将发生明显的转变,用比较通俗的词语来形容,就是抓"大"、放"小"及"增效"。昨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公布了其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以下简称"三定")。 下放投资审核权、定价权 根据新"三定"方案,发改委要及时修订调减投资核准目录,大幅度提高国家核准项目的规模(限额)标准,缩小投资审核范围,下放投资审核权限。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除少数需报国务院审批、核准或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外,区分不同情况由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审批、核准,或由企业自主决策。 中央政府补助地方的点多、面广、量大、单项资金少的项目,改为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行业管理部门确定投资目标、原则和标准等并加强监督检查,具体项目由地方政府负责安排。此外,修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定价目录》,进一步减少或下放中央政府定价权。 放"小"是为抓"大" 根据新"三定"方案,今后发改委的职责重点包括:拟订和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年度计划;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加强投资宏观管理,调控全社会投资总规模;完善价格管理,做好价格总水平调控;以及加强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增强扩大开放条件下国内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等。 "三定"方案还特别强调,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税、货币政策,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调整内设机构 提升管理效率 对比新老"三定"方案可以发现,此次发改委的内设机构随着其职责职能的调整发生了不少变化。比如,工业行业管理和信息化有关职责划给工业和信息化部后,原设立的"产业政策司"、"工业司"和"中小企业司"取消,新设"产业协调司",等。 一位接近发改委的人士表示,尽管国家发改委称将集中精力抓好宏观,但是,对一些关系到国民经济运行的行业仍不会放松,而一旦具体到价格的制定,仍然需要进行微观方面的管理。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政府绝不会将能源完全进行市场化。发改委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则表示,尽管发改委不会放松对能源等行业的微观管理,但是从这次的机构调整来看,管理却更加科学,宏观调控效率将得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