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每日证券市场传闻 查看内容

据传,目前并不具备放松货币政策的条件

2011-5-12 08:0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10| 评论: 0|原作者: 摘|来自: 据传

宏观经济阴晴不定,国际市场持续动荡,应如何看待最新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未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又将如何调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教授提出此次经济周期回落将持续到明年或后年,目前不具备放松货币政策的条件,放松货币政策将付出更大代价。   巴曙松认为,从长期的经济运行看,我国过去几年的 "低通胀、高增长"的组合并不是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占主导性地位的时间段,现在看起来这个时间段有很多的特定外部条件。   "政策在保增速、抗通胀间取舍"   在经济运行的特定阶段,政策目标必然要在经济增长速度与通胀压力之间进行一个艰难的取舍。   从目前情况来看,他认为要充分意识到,此次的通胀压力可能会因为经济转型的推进而长期化,这不仅是因为国际市场的宽松货币环境和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也因为中国经济长期积累的结构失衡可能需要通过特定行业的价格上扬来矫正。   中国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可能已经习惯了更高的增长速度,很可能短期内难以就控制通胀形成共识,但如果因为紧缩初期的增长回落就迅速放松货币政策,有可能会贻误控制通胀的良好时机。这种形成宏观政策共识的过程可能需要时间,也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如何把握好紧缩过程中的微调力度,也十分困难,对于投资者来说,阶段性的政策紧缩与放松,可能存在明显的阶段性交易机会。   "放松政策将贻误控通胀时机"   巴曙松认为,目前的CPI压力并没有减轻,6月份CPI的回落更多的来自于季节性因素,PPI还在创新高。如果因为紧缩初期的增长回落就迅速放松货币政策,有可能会贻误控制通胀的良好时机。   在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总体政策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可能不同阶段强调的政策目标变量的重点有差异,就可能导致决策过程中间有一些磨合,这种磨合过程如果持续的时间过长,如果地方政府的政策目标不能及时统一到中央的宏观调控思路上来,很可能会导致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第二种情况的出现。如果一定要等到出现1~2个月的两位数的通货膨胀才形成政策的共识,才强调要把控制通货膨胀放到第一位的政策目标,那时候经济调整需要付出的调整代价可能更大。从这个意义上说,投资者需要研究中国经济在以前的几次经济波动与政策调控中的演变轨迹,例如1992~1993年的政策调整等及其演变逻辑,来把握市场波动的轨迹。 <SCRIPT src="/mainjs/content_fun_2.js"></SCRIPT>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2024年5月31日最新敬告:文明发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5-5-14 15:22 , Processed in 0.08256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