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BORDER-RIGHT: #000000 0px solid; PADDING-RIGHT: 0px; BORDER-TOP: #000000 0px solid; PADDING-LEFT: 0px; FONT-WEIGHT: bolder; FONT-SIZE: 28px; FLOAT: left;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BORDER-LEFT: #000000 0px solid; WIDTH: 28px; COLOR: #990000; LINE-HEIGHT: 140%; PADDING-TOP: 0px; BORDER-BOTTOM: #000000 0px solid">花</DIV>旗集团(Citigroup Inc.)即将为中国客户提供一项新服务:借记卡。 花旗周三称,该行已获得中国监管机构的批准,向中国客户发行借记卡。虽然在华外资银行自2003年以来就获准从事人民币储蓄业务,但北京在批准其发行人民币借记卡或ATM卡方面却动作迟缓。直到最近,花旗等外资银行还只限于和中方合作伙伴一起在合资企业内提供信用卡。美国银行巨头花旗是中国境内最大的外资放贷机构之一。 随着消费者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借记卡对中国银行业和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据中国银联的数据显示,去年年底169家中资金融机构共发行了15亿张银行卡,74万家商户接受银行卡付款,ATM机的数量达到了12万台。银联是中国唯一一家银行卡交易网络供应商。2007年银行卡交易活动约有135亿次。 <SPAN id=NewAd> 在美国,信用卡已非常普及,而在中国,可以立刻从帐户中提取现金的借记卡则更为普遍。招商银行称,2007年年底,该行大约有2,100万张流通的信用卡,但借记卡数量是信用卡的两倍多。招商银行的发卡数量居中国首位。 外资银行早就希望能够开展银行卡业务,不过都因监管障碍而受阻。去年5月,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Henry Paulson)利用双边会谈的机会敦促中国官员允许外资银行发行银行卡,当时还在一份声明中称北京方面已经同意。一个月之后,中国监管部门表示,已经收到花旗等银行有关发行人民币借记卡的申请。 2008年4月,三家在华美国商会在一份联合报告中指出,外资银行在推出银行卡系统的问题上仍要面对“矛盾、模糊”的规定。5月份,香港东亚银行(Bank of East Asia)成为首家获准在华发行借记卡的海外银行。 中国银监会周三未对记者的提问做出回应。 银行家们私下里表示,政府在银行卡方面的规定限制了他们从中国竞争对手手里赢得消费者和公司业务的能力。中国大型公司都是把员工的工资直接打到主要银行的帐户里,这样ATM卡就成了一种重要且便捷的方式。外资银行表示,不能提供ATM卡业务使它们很难让中国企业相信它们能在公司现金管理方面提供一流的服务,而这正是商业银行关系的基础。 花旗中国首席执行长欧兆伦(Andrew Au)说,我们很高兴获准在中国发行借记卡,花旗一直致力于成为最关注客户的在华国际银行,我们期待着能向客户提供借记卡所带来的便利和灵活性。 自2005年以来,花旗就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合作发行信用卡。浦发行称,截至2007年年底双方共合作发行了大约170万张信用卡,但该行单独发行的信用卡数量就是这个数字的10倍,此外还发行了大量的借记卡。 北京方面要求外资银行将处理交易的电脑设在中国大陆,才能推出银行卡业务。花旗表示遵守这项规定,把中国借记卡交易处理业务外包给了银联旗下的一家公司。 全球银行卡业务对总部位于纽约的花旗来说至关重要。在最近的一份年度报告中,花旗表示,该行的全球银行卡业务2007年的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11%,并创造了48.9亿美元的净利润,而当年花旗的总体净利润是37.1亿美元。花旗国际银行卡业务的净信贷损失为4.71%,略低于国内业务4.76%的水平。 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前,中国同意2006年年底前开始允许外资银行开展一系列的个人银行业务。之后,有关部门要求外资机构进行重组,在华注册公司开展业务,并将相关全球消费者业务的主体设在中国国内。花旗为此在华成立了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Citibank (China) 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