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hangju id=zoom>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我国的通胀形势并不乐观,通胀也正向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发展。而基于汇率稳定优先的考虑,在巨额外汇储备增加的压力下,央行已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其操作空间日益缩小,副作用日益严重。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加速汇率政策改革,应该是治理通胀各种政策中的最佳选择。 5月份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7.7%,与4月份相比有所下降,是自2月份以来CPI指数同比上涨速度超过8%以后,首次降到8%以下。CPI指数的表现是否意味着通胀出现拐点?从各个方面情况综合分析来看,我们对未来通胀的形势并不乐观。通胀也正向深层次发展,治理通胀已经变成了一场持久战。 2007年以来,央行已经连续6次加息。6月7日央行决定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上调后,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17.5%的历史高位。从这次政策来看,央行的货币紧缩政策不可谓不严厉,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通货膨胀的根本问题仍然是货币量过多的问题。截至2008年3月末,外汇储备就已接近1.7万亿美元,央行的对冲政策很难完全冲销外汇占款造成的流动性,基础货币量不可避免地增加。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双顺差的出现,人民币面临着升值预期,国外热钱纷纷涌入。一旦有一天这些热钱出现突然的逆转,中国经济也将遭遇真正的金融风险。 尽管我们已经错过了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最佳时机,但是,在当前情况下,加速汇率改革,仍然是各种政策中的最佳选择。我们认为,在当前形势下,通过暂时尝试人民币汇率完全自由浮动,可以成功打掉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单边预期,改变人民币多空力量对比,从而解放货币政策,缓解通胀压力。 遵循"汇率先行,资本账户在后"的原则,采取暂时放开汇率浮动的手段,是成本最小、最便捷的方式。中国从中可以获得最大的收益,那就是货币政策的松绑,通胀局面的缓解,结构性失衡的改善。同时,在采取暂时放开汇率浮动的同时,要做好财政支出预案,将改革阵痛降到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