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布一季度报告,公司16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283 万元,同比增长87.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3 万元,同比增长37.59%;符合预期。 环能科技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283 万元,同比增长87.58%。其中江苏华大16 年1 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82.5 万元。剔除江苏华大,公司本部业务实现收入4400 万,同比增长13%,主要源于黑臭河治理领域业务拓展力度大。1 季度毛利率47.4%,比全年同期下降约20 个百分点,持平于去年全年,是净利率同比下滑主要因素;设备和运营服务项目毛利率均回归于正常水平, 季节性因素显着,2 季度和4 季度为主要结算确认周期。由于大部分为政府类项目,公司本部及江苏华大业绩均存较为显着的季节性因素,15 年1 季度净利润约占全年比例20%,2 季度和4 季度为主要结算确认周期。 公司目前运营的水环境治理项目约为30 万吨/日;今年1 月斩获深圳市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河道水质提升服务项目污水处理设备提供及相关运营管理技术服务,该项目合同总价5520 万元,污水总处理规模约为9.2 万m3/日,未来将继续加大水环境治理业务拓展。 接连收购,水环境治理全产业链布局。公司上市以来,加码水处理产业链布局,继15 年收购江苏华大步入污泥处理领域之后,于16 年3 月31 日继续收购市政污水处理专家四通环境65%股权以及具有工程设计资质的道源环境100%股权,实现咨询设计、前端预处理、污水处理、污泥处置的全产业链布局。 PPP 加快推广于海绵城市建设和流域治理。2015 年PPP 浪潮兴起,扶持政策不断,试点项目加速推广,目前全国PPP 项目库中污水处理项目共634 个,我们预计2016 年PPP 订单仍处于加速释放周期,并将从市政水务项目大规模复制到海绵城市建设和水环境治理(含黑臭河治理、生态综合整治等)。公司目前水处理平台搭建已初具雏形,并通过产业基金形式深度参与到海绵城市和黑臭河治理当中,未来项目拓展进度可期。 成立产业基金,联合水务行业各巨头提前布局海绵城市建设和黑臭河治理。公司自上市之后先后三次参与成立产业基金,通过产业基金形式牵手水务行业资源方,借助巨头之力提前布局海绵城市建设和黑臭河治理。15 年下半年先后参与成立首都水环境治理基金(出资比例5%)以及环能睿泽环境产业基金(出资比例10%);16 年3 月联手华控赛格、江南水务、内蒙古泰弘生态共同发起设立PPP 项目投资运作的产业基金,首期规模15 亿元(出资比例2%),产业基金将投向华控赛格中标的“海绵城市”、“黑臭水体”等环保部试点PPP项目等。 我们预计公司16-17 年实现净利润1.04、1.37 亿净利润,对应摊薄后EPS 0.57 元、0.74 元,目前股价对应估值53x16PE。公司上市以来收购不断,加码水处理产业链布局,目前水处理平台搭建已初具雏形,并通过产业基金形式深度参与到海绵城市和黑臭河治理当中,未来项目拓展进度可期,我们给予公司“增持”评级,建议积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