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日正式公布5月份工业品出厂品价格指数(PPI)。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及四川震灾的影响,5月份PPI同比上涨8.2%,创下近三年来最大增幅。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表示,国际市场原油及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而中国对这些工业原材料的进口依赖度较高,这造成了国内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越来越大,并传导到下游企业,预计下一步PPI仍将持续走高。 目前各方对于国内的通胀形势显然忧心不减,尤其是央行上周六出人意料的先于PPI、CPI两大数据公布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一举动让不少原本已松了口气的分析人士再次紧张了起来。 不少专家认为,即便今日公布的CPI数据真如意料中地那样低于8%,但由于昨日公布的PPI数据仍在进一步上涨,这或许意味着后期国内经济依然面临着严峻的通胀压力。 不过,东方证券研究所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表达了不同观点。在他看来,PPI的上涨主要是由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而导致,但应当注意到,目前企业效率有所提高,完全有能力消化部分成本压力,预计PPI与CPI之间的传导效应有限。 花旗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也指出,就中国的情况而言,PPI与CPI之间并不可能实现真正联动。目前,国内的通胀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的上升而引起的,而PPI数据的主要统计对象是非食品类商品。 "通货膨胀的存在,说到底还是一种货币现象。外资流入的有增无减,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剩依旧顽症待解,加剧通胀风险。"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如是说。而就在昨日,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发布最新报告称, 虽然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表明了其控制通胀的决心,但越南发生的经济动荡再次证明,要从源头上遏制通胀,还是要在适当的时候加息。 沈明高指出,"鉴于目前借贷成本已经较高,央行更有可能采取非对称的加息动作。也就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缓解实际存款利率为负的局面,而维持贷款利率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