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2015 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8.60 亿元,同比增长 37.67%;实现净利润 1328 万,大幅增长 152%。其中,借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和市场火爆,公司锂电正极材料销售量同比增 37.89%、多元材料销量同比增加161.24%。公司预计 2016 年 1-3 月份归母净利润 1200 万至 1600 万元,同比增长 409.45%至 512.61%,其中化学制品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 4.65%,公司本季度净利润环比上季度增长 5.44%至 40.58%。 专注电池正极材料和三元高端材料 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公司车用正极材料销量大幅增长,占比由去年同期的 0.8%提升到 44.3%。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发成功车用高镍多元材料,并进入高端品牌汽车供应链,使得公司跻身全球少数能够生产车用高镍多元材料的企业行列。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持续火爆,公司预计 2016 年车用正极材料销量占比仍将大幅提升。 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度,动力电池材料端需求旺盛 尽管去年底“抢装”行情提前透支部分需求, 2016 年 1~2 月份我国仍实现新能源车生产 3.79 万辆,销售 3.57 万辆,同比增长 1.7 倍,其中纯电动车产销为 2.78 万辆和 2.48 万辆,同比增长 2.6 倍和 2.7 倍。预计今年全年在政策大力扶持和 2017 年补贴退坡的刺激下,新能源产销量全年有望实现超过 50 万辆规模,从而继续拉动对电池材料需求的增长。而电池材料特别是六氟磷酸锂与隔膜环节壁垒较高,扩产周期较长,因此企业扩产产能暂时难以释放,预计到今年下半年前都可能存在供需缺口,相应的电池材料各环节也有望继续保持景气向上趋势。 16-18 年 EPS 为 0.51、 1.14 和 1.25 元/股,对应 PE 50X、 22X 和 21X,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投产进度低于预期; 政策落地低于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