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大盘直播室 查看内容

早评:震荡后再现逼空 蓝筹属性惊天逆转

2015-3-20 09:31| 发布者: 股票之声| 查看: 396| 评论: 0|来自: 股票之声

摘要:   周四沪深两市涨跌不一,但是随后两大指数的运行基本趋于一致。上证指数小幅低开后顺势形成一次小型的跳水行情,随后在有色金属等资源类品种的带动下快速上行,但是由于金融的板块上涨乏力,指数又一次回落。10:0 ...
  周四沪深两市涨跌不一,但是随后两大指数的运行基本趋于一致。上证指数小幅低开后顺势形成一次小型的跳水行情,随后在有色金属等资源类品种的带动下快速上行,但是由于金融的板块上涨乏力,指数又一次回落。10:00之后,涉及到一路一带大战略规划的基建、机械、工程等板块快速崛起,山推股、厦工股份、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电建等个股均出现涨停,带动指数又一次强攻,直接攻击3600点整数关口。在面临3600点整数关口的压力下,指数在触及3600点后开始震旦走低,临近尾盘权重板块再一次回暖,带动指数小幅抬头。创业板指数小幅低开后便直线上攻,再创出历史性高,随后开始震荡回落,同样接近尾盘小幅回升。整体上周四三大指数全天以震荡格局的形势呈现,量能较前一个交易日有所萎缩,但是两市的成交量依然维持在万亿大关上方,说明市场的人气依然热烈。海外工程、建筑、铁路基建、水利建设、电信运营、电力、电气设备等板块涨幅居前;保险、特钢、银行、酿酒、水务、券商等板块表现不佳。

  重点消息展示:

  1、楼市一揽子政策料密集出台。尽管数据仍然低迷,但房地产市场的信心指数已较节前有明显提升。近期,除国管公积金额度放宽外,济南、宁波等地率先出台政策,在信贷、保障房等方面松绑楼市。3月以来房地产市场明显升温,使市场乐观情绪不断提升。

  2、上周保证金净流入8187亿元。继17日突破2009年的高点3478点之后,沪指又连续两日站上3500点,昨日沪指盘中更是站上3600点,刷新近七年新高,两市成交量连续三个交易日均超过万亿元,沪指实现7连阳。而中国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19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上周(3月9日-13日)证券市场交易结算资金银证转账增加额为12147亿元,减少额为3960亿元,净流入8187亿元。

  3、多路资金跑步入市堆出万亿成交。截至上周末,证券交易资金余额已达17782亿元,同样在上周,投资者银证转账净增加额,即证券保证金净流入额也高达8187亿元,这两个数据均为投保基金自2012年4月有统计数据以来最高金额。

  天信预测:

  周四市场经历了近期火热之后出现了少许的放缓,但是市场依然有接近80家的个股涨停,可见市场的赚钱效应和机会并没有减弱,市场上行的步伐减缓仅仅是权证板块临时作出的休整导致的,再结合市场连续三个交易日突破万亿的成交量,可以说市场目前运行无论是短期还是从长期的角度都是非常健康的。

  主板市场与权重板块之间往往是形成非常严格的跷跷板行情,当主板上行的时候,题材股回落,反之亦然。在中国的历史上这种形式不断反复的上演,就说前几个月,当时大金融板块带动指数从2000点上攻至3400点附近,创业板指数反而是出现阶段性回调的;随后主板指数出息了连续两个月的箱体震荡走势,而创业板指数却从1500附近涨至2100点上方。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主板与题材之间具有严格意义上的两极风化,风格转换等。但是近期市场呈现的普涨格局,完全失去了以往市场的跷跷板行情。从这一点来讲我们认为政策的预期赋予了二线蓝筹同样的高成长性,比如钢铁、航空运输的海南航空三连板等等,与创业板等成长性的个股的炒作逻辑趋于一致,了解到这一点,便很明白市场的普涨尤其根本道理和所在的。

  技术分析显示,虽然KDJ、RSI指标已连续两日释放超买信号,但是沪指MACD指标红柱继续增大,OBV能量潮指标再次奔向新高,当前人气非常旺盛,可见投资者对于市场投资的热情有增无减,市场继续向新高迈进。

  在牛市中的调整往往具有一定的特征,即调整的时间和空间都很有限,甚至有些调整在盘中便可完成,短的也许仅仅是一个小时。而周四市场的调整是符合这一特征的,指数在经历了短暂的震荡整理后有望继续上行。所以操作上依然是重个股为主,尤其是那些被赋予了高成长性的蓝筹股以及本身就具有高成行的题材股将是中长期投资的重要标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2024年5月31日最新敬告:文明发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5-5-2 01:51 , Processed in 0.05457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