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沪综指连续下挫,期间成交量也出现萎缩,连续的缩量阴跌显示资金短期参与热情有限,这并不利于后市行情的演绎。分析人士指出,短期市场走向需要看三方的脸色。一是流动性能否保持宽松,成交额能否放大;二是市场能否出现新的领涨龙头;三是政策端能否发力,对市场构成支撑。
市场陷缩量阴跌困局
伴随着权重股的回落,股指上周步入缩量阴跌通道。沪综指全周累计下跌4.22%,下破3300点,报收于3210.36点。除周初实现上涨外,其余四个交易日连续下挫,期间成交额不断萎缩,接连下破4000亿元和3000亿元关口,上周五沪市的单日成交额已经缩减至2842.66亿元,缩量阴跌的特征显著。与沪综指趋同,深成指的表现同样低迷,全周累计下跌2.50%,报收于11150点。受到大盘的拖累,此前相对抗跌的小盘指数也步入调整通道,创业板数本周累计下跌0.98%,下破1700点整数关口;中小板指(8365.516, -55.56, -0.66%)数下跌0.16%,报收于6046.61点。
行业板块方面,周期权重板块成为下跌的重灾区,申万银行、非银金融和采掘指数上周跌幅位居前三甲,分别下跌了6.93%、6.54%和3.42%;与之相比,具备防御属性的品种短期则受到资金的偏爱,但涨幅相对有限。申万纺织服装和商业贸易指数涨幅居前,分别上涨2.56%和2.43%。
个股方面,上周正常交易的2385只股票中,有1154只股票下跌,其中25只股票跌幅超过10%,222只股票跌幅超过5%。由此来看,虽然个股的跌幅相对有限,但调整幅度相对较大,市场的赚钱效应较此前有所回落。
分析人士指出,缩量阴跌往往比急跌更具杀伤力,由于单日跌幅相对有限,往往不能引起投资者的警觉,但随着时间推移,跌幅积少成多,等投资者缓过神来才发觉损失巨大。此外,成交量的连续萎缩还显示出资金短期参与热情有限,这也不利于后市行情的演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