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大盘直播室 查看内容

午评:沪指涨0.68%盘中站上3200 券商板块活跃

2014-12-31 12:45| 发布者: 股票之声| 查看: 365| 评论: 0|来自: 股票之声

摘要:   12月31日消息 沪深两市高开,沪指高开震荡走高,临近午盘在券商、银行、铁路基建等权重板块带动下,一度站上3200点整数关口,最高上探3202.53点,深成指高开震荡走高,创业板低开后冲高回落,最高上探1479.86点 ...
  12月31日消息 沪深两市高开,沪指高开震荡走高,临近午盘在券商、银行、铁路基建等权重板块带动下,一度站上3200点整数关口,最高上探3202.53点,深成指高开震荡走高,创业板低开后冲高回落,最高上探1479.86点,科泰电源(13.350, -1.48, -9.98%)跌停。
  从盘面上看,券商、铁路基建、银行、核电核能、次新股、军工等板块涨幅居前,传媒、氟化工、禽流感、在线旅游、体育产业等板块跌幅居前。
  截至午盘,沪指报3187.39点,涨21.58点,涨幅0.68%,深成指报10757.05点,涨34.78点,涨幅0.32%,创业板报1452.02点,跌8.09点,跌幅0.55%。
  ◆早盘简述
  早盘,两市双双高开,开盘后保持震荡。盘面上,证券股集中拉升,再次成为领头羊,而银行、保险等表现平平,指数并未出现大幅上行。个股方面,多数个股上行,但力度稍弱,总体延续近期整理格局。
  板块方面,南北车双双涨停刺激运输设备板块领涨。而券商依旧是两市的主力军,早盘板块集体暴涨,东吴证券、国信证券涨停,东北证券、华泰证券等大涨;银行股后来居上,中国银行领涨;此外,核电核能、船舶等涨幅居前,而传媒娱乐、稀土永磁、海上丝路等领跌。
  ◆重点要闻
  南车与北车宣布正式合并
  12月30日晚间, 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晚间发布公告,公布合并预案称:合并技术上采取中国南车吸收合并中国北车的方式进行合并,中国北车的A股股票和H股股票相应予以注销。合并后新公司将采用新的公司名称和组织机构代码、股票简称和代码、法人治理结构等。本次合并的具体换股比例为1:1.10。
  12月汇丰制造业PMI终值49.6 创8个月新低
  汇丰银行公布中国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49.6,创8个月新低。屈宏斌[微博]称,12月终值录得49.6,为近八个月来最低。外需条件微幅改善,内需疲软仍是主因。新订单指数跌至49.7,为今年五月以来低点;价格指数再度下滑。尽管数据走低不乏暂时性因素如APEC期间停产工厂尚未完全复工等,但总体制造业仍处困境。加之近来经济数据屡次低于市场预期,期待政策再度宽松。
  楼继伟:明年适当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29至30日在北京召开。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部署2015年财政工作时表示,2015年财政工作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适当加大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快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强化风险防控。创新机制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利用PPP模式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盘活存量房。
  ◆巨丰点评
  观点:结合大盘,根据巨丰投顾当日投资策略,指数总体向好趋势依旧,在政策以及资金双驱动下,权重板块赚钱效应延续,总体持股下可逢跌继续加仓。
  大盘:早盘,表现抢眼的依旧是券商股,但略有出入的是指数并未伴随券商的拉升而上行,反而是之后银行、保险等的拉升才推动指数的走高,这在近期是明显的反差。结合近期金融股齐涨齐跌现象的逐步衰退,表明后期指数看券商股走势的节奏有望逐步放缓。但总体看,金融股依旧是大盘上涨的坚实基础,无论是集体上攻,还是轮番表现,金融股的龙头地位难以撼动,而与此同时,小盘股继续走低,两市仍然延续着多日的一九行情。因此,目前的操作主线已经很明朗,赚钱主线也比较清晰,那就是“抓大放小”。具体上,巨丰投顾郭一鸣建议,中期继续关注大蓝筹个股,但短期切记盲目介入,观望中逢低逐步加仓。此外,对于煤炭有色等资源股,中期可继续坚守,后期仍有较大反弹空间;而题材方面,国企改革以及一路一带仍是阶段性炒作的标的,可重点跟踪。
  建议:短期券商、银行、保险等逢低逐步介入,煤炭、有色、电力等二线蓝筹可继续持有;同时,为应对指数短期的震荡,可逢低潜伏环保、传媒、核电等题材概念股。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2024年5月31日最新敬告:文明发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5-5-3 06:51 , Processed in 0.08131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