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大发展孕育着哪些重大投资机遇?又在酝酿着什么样的结构性演变?中国应该如何推进金融开放?在日前举办的"2008陆家嘴论坛"期间,88位来自国内外金融市场的高管及金融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分别作了主题演讲,共同对中国的金融问题进行了把脉。 热点一 完善期货和债券市场 在此次论坛上,不少与会的中外代表都表达了不能因为美国次贷危机而推迟中国金融创新的观点。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监管体系有必要从过去强调针对机构进行监管的模式向功能监管模式过渡,同时应当对创新产品有更深入的研究,并形成有效的产品风险评估。"尚福林表示,融资融券没有时间表。而对于融资融券是否系股指期货的前提,应先于股指期货推出,他表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都在同时准备。 高盛副董事长兼亚洲区董事长麦克·埃文斯认为,由于资本资源分配的低效,以及利率比较低,所以很多储户就把钱放在股票市场,快进快出。这会对整个GDP的增长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经济的增长造成负面的影响。而现在大多数资本主要是给国有企业,但是私营企业也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一个重要来源。麦克·埃文斯建议,第一,中国需要更多的职业资产管理人;第二,重点发展中国的债券市场。 热点二 推进私募基金发展 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方风雷直言,私募基金是资本市场的过滤器、公司变革的加速器,"私募基金对资本市场可以是个补充"。 鼎晖中国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吴尚志表示,私募基金近年来在中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私募基金要在中国资本市场走得更远,还存在着一些障碍:第一,有限合伙的相关法规虽然建立了,但是没有细则;第二,合伙企业上缴的税款如何分?投资人把钱交给基金公司,如果将来赚多少钱交多少税都不清楚,融资规模就不会很大;第三,机构投资人对资产类型的准入、责任应该放在这些机构里面,进行市场化的选择,由他们决定做还是不做;第四,要建立一个相对具体的监管框架。 全球最大私募基金公司黑石的大中华区主席梁锦松则表示,全球性的私募基金公司可以多多关注大陆跟台湾两岸方面的投资。 热点三 中国仍有全球化压力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全球化传奇,但是中国不能够放松警惕,不能够以为世界上万事大吉,不要以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认为,目前是全球化程度已到了不可控制的程度,全世界政府都感觉到经济结构带来的压力,因此,一些外国的总统竞选人会作出"反全球化"的危险举动。例如,在过去十年里,美国工会通过了45个法案,这45个法案都给中国增加一些额外的关税。"美国面临经济衰退的时候,他们都想怪在中国的身上,这是不对的。" "陆家嘴论坛"嘉宾观点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从宏观经济平衡来看,减顺差就是"要减少过度的储蓄率"。他分析说,储蓄率包括三个部分,包括家庭储蓄、企业的储蓄,也包括政府的储蓄。家庭储蓄虽然说增长不是非常快,但是始终保持在一个高位。"因此处理减顺差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最后也等价于要适当地降低总储蓄在GDP中的比重。" 世界银行前行长詹姆斯·沃尔芬森: 中国要把注意力从国有企业转移,鼓励小企业、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这将是中国未来国力发展的基础。他建议中国进一步关注小企业融资。 中国社科院世经所所长余永定: 今年CPI的形势依然严峻。对于美联储近期降息措施,余永定表示,这同样不能影响中国的货币政策,他认为应让汇率更具灵活性,同时加紧资本监管。"这样才能保证独立的货币政策,这对一个大国是必不可少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股市没有问题,从事价值投资的投资者应对中国股市放心。(周裕妩)々 尚福林:继续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在出席上海举办的首届"2008陆家嘴论坛"时表示,中国证监会将继续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金融创新和金融创新的监管机制,兼顾创新效率和市场安全。 尚福林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中国证监会要继续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重点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进一步完善金融创新和金融创新的监管机制,兼顾创新效率和市场安全。一方面要加强金融机构在创新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机制,尽可能减少出现金融风险的概率。另一方面也要加强风险监管机制,尤其是对创新金融产品潜在的风险的事前监管,有效地化解潜在的风险隐患。 其次,加强资本市场相关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要完善制度体系和与之配套的规则,稳步推进创业板建设,总结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的经验,逐步推动具有条件的高新技术园区有序地进入代办转让系统;研究探索非上市公众公司股票转让和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路径,促进发展风险投资,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公司资源。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高效率、创新型的筛选和培育机制。 第三,推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设,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股指期货的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完善市场机构参与股指期货的制度安排,健全跨市场监管协作机制,加强风险防范,稳妥推出股指期货。 此外,尚福林还对最近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 他表示,虽然截至目前次贷危机还没有完全过去,全面分析并吸取相应的教训尚言之过早,但就现有的情况分析可以得出一些有助于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重要启示。首先金融监管应该处理好安全和效率的辩证关系。尚福林指出,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在创新的过程中不能忽视金融安全,要把握好安全与效率的平衡。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产品本身风险和对于金融体系的风险,还有考虑到它对于实体经济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如果片面追求创新效率而忽视了安全,一旦发生危机,不仅会欲速不达,降低了金融创新的效率,还有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伤害,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 (证券日报 侯捷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