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出任山东省委副书记 57岁的郭树清,近日“空降”山东任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并有望出任省长。这是郭树清仕途中首次主政一方。 山东省长姜大明已转任国土资源部部长,并卸任山东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未来也将卸任省长职务。 据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报道,3月19日,山东省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中央组织部部务委员兼干部二局局长陈向群宣布中央的前述决定。 此前郭树清的证监会主席一职,已由原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银股份)董事长肖钢接掌。 山东官场历来以“本土化”著称。作为知名的学者型官员,郭树清未来如何在融入山东的同时,尽快荡涤齐鲁银行案对山东金融业发展的影响,利用其专业和履历优势推动山东经济结构调整,值得期待。 郭树清是内蒙古乌兰察布人,1956年8月出生。中学毕业后,18岁的郭树清到四子王旗红格尔公社插队,成为一名“知识青年”。 1977年底,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20岁的郭树清考入南开大学哲学系,并在四年后继续深造,进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 1985年,研究生毕业的郭树清留在了中国社科院马列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在此期间,他考取了在职博士,还曾短暂借调到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设计办公室,此外还曾担任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学院的客座研究员。 也正是在此期间,郭树清得以与吴敬琏、周小川、楼继伟、李剑阁等人一起,参与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整体设计中来,因此被称为“整体改革论者”。 1988年,郭树清正式进入国务院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这年7月,他调入原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后任综合组副组长、助理研究员、研究员。 1993年4月,郭树清被调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简称体改委),先后担任综合规划和试点司司长、体改委秘书长。两年后,体改委改为“体改办”,郭树清被任命为该办委员之一。在此期间,郭树清曾两度获得被经济学界看重的孙冶方经济学奖。 1998年7月,42岁的郭树清迎来仕途中首次“外放”机会,远赴西南出任贵州省副省长,从而成为副省级官员。他接替的是已经转任财政部副部长的楼继伟。2001年3月,郭树清重返北京,出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并接替吴晓灵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在为郭树清所著《在过剩与贫穷之间》一书撰写的书评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郭树清先后在贵州省和外管局任职,这是两个存在巨大反差、同时也尤其容易引发理论反思的工作环境:一面是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的贫困省的领导者;另一面是因贸易顺差激增而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的管理者。 “这使得作者能够从地方管理到国家宏观调控,从贫穷和短缺到以富裕和过剩,以及从国内到国际,以一种相对宽阔而且现实的视野,来系统地考察和思索转型期的中国问题,并以务实的精神去解决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巴曙松说。 2005年3月,郭树清扮演“救火队员”角色,出任建行董事长,在两百多天内带领建行完成上市。建设银行是国有四大银行中首先启动股改的一家,在郭树清任职建行之前,经历了王雪冰、张恩照两任行长涉案落马的震荡。 2011年末,郭树清改任证监会主席,其开明的改革派形象被寄予厚望。据统计,郭树清自上任证监会主席以来,平均每六天就出台一项新政,速度惊人,留下了“锐意改革、鼓励创新”的形象,被成为“郭氏新政”。 就任第32天后,郭树清出席第九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时,首次阐释证券市场改革思路说,“我们要郑重声明,中国证监会对内幕交易和证券期货犯罪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 翻看“郭氏新政”一年来的言论,就“保护投资者利益”来看不难发现,多次降低交易费用,对内幕交易“零容忍”,提高IPO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呼吁长期投资资金入市等,都体现出郭树清的施政风格。 面对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硬骨头”——发行制度与退市制度改革,有业内人士指出,一年多来所涉“郭氏新政”只可谓初探。不过,其在证监会一年零五个月的过短任期,也令市场人士扼腕叹息。 此番履新山东,对郭树清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挑战之一来自郭树清所熟悉的金融业。2010年,涉案上百亿的齐鲁银行特大伪造金融票据案被曝光,至今尚未审结。据2012年初山东省纪委介绍,至少有厅级干部9人、处级干部6人、企业管理人员5人涉案被立案调查。这一案件对山东金融业影响巨大,以至于2012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时任省长姜大明还曾表示,山东要严厉防范金融风险,并准备用半年时间对省属金融机构开展金融风险防范和检查。 在2013年初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时任省长姜大明提出要强化财政金融支撑保障作用,要“认真排查化解财政金融领域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底线”。 挑战之二来自郭树清曾痛心过的“拆毁性建设”。近年来,全国城市规划和建设随意性很大,相当一大部分GDP靠拆迁。这种状况在山东同样存在。 2011年,时任建行董事长的郭树清称此为“拆毁性建设”,并质疑是否要“拆出一个新中国”。他认为,马路反复修、房屋不断拆迁等创造的增加值,都要计入建筑业,计入GDP,但实际财富和国民福利并没有增加,无助于国民福利。 郭树清曾经批评一些地方“农民让土房变砖房、砖房变楼房、楼房变更大的楼房,但是由于过度分散,没有配套设施,许多就建在稻田里,现在又开始拆毁、迁建和集中,浪费太大”,“而且按照统计规则,它都计算在储蓄、投资、积累里面,而最终的社会净增财富和福利就大打折扣”。 山东的金融业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尚有待郭树清施展身手。■ 附:郭树清简历: 郭树清,内蒙古乌兰察布人,1956年8月出生; 1974年8月,内蒙古四子王旗红格尔公社插队劳动; 1978年3月,考入南开大学哲学系学习; 1982年2月,进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马列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 1985年2月至1988年7月中国社科院马列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其间:1985年2月至1988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职读博士学位;1986年3月至1986年5月借调到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设计办公室工作;1986年6月至1987年8月为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学院客座研究员); 1988年7月至1993年4月任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综合组副组长(副司级)、助理研究员、研究员; 1993年4月至1996年2月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综合规划和试点司司长; 1996年2月至1998年3月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秘书长; 1998年3月至1998年7月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党组成员; 1998年7月至2001年3月任贵州省副省长; 2001年3月至2003年11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2003年12月兼任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2005年3月起,任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1年10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六任主席。 2013年3月,任山东省委副书记、候任省长。 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财.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