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购回式交易参与券商扩容 该业务有望成为证券公司新盈利增长点
39家第二批券商日前获得深交所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业务资格,加上首批获得资格的券商,目前共有75家券商获得此项业务资格。越来越多的证券公司参与这一业务,有望推动该项业务快速发展。 约定购回式交易业务全面提速。记者获悉,39家第二批券商于日前获得深交所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业务资格。再加上首批的36家券商,目前共有75家券商获得这项业务资格。越来越多的证券公司参与到这一业务中,有望推动此项业务的快速发展。 据悉,多达几十家证券公司在上周一至周五参与了深交所约定购回交易业务的第二轮仿真测试,其中有39家公司通过了上述测试。本周一,上述测试通关的39家券商约定购回式交易业务正式上线。其中不仅包括齐鲁、安信这样的大型券商,更多的是一些中小型券商,如日信证券等。 齐鲁证券相关人士表示,在第二批39家券商大扩容之后,基本已经覆盖市场中大部分具备经纪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随着越来越多的证券公司参与到这一业务中来,有望推进这一业务的进一步增长。 公告显示,自1月中旬深交所约定购回业务正式上线以来,晨鸣纸业、骅威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股东进行“试水”。以晨鸣纸业为例。公司第二大股东寿光晨鸣控股有限公司便通过约定购回交易售出公司866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2%。 而相关数据显示,深交所约定购回式交易开闸的首周,期末待回购的金额已经超过4亿元。短短半个月下来,华泰、中信、海通等活跃券商持有的期末待回购的金额已经超过1亿元,推进速度好于预期。 德邦证券资深人士认为,从已经开展沪市约定购回业务的多家证券公司最近一年来的试点效果看,该业务的成长性与可持续盈利能力已经得到证实。未来这一业务的前景有望超过融资融券。约定购回交易作为一种类贷款业务,从这一渠道流出的资金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办理手续简单,公司业务正式上线以来,来电垂询的投资者与日增多,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 据了解,深交所开展的约定购回式交易与上交所开发的约定购回业务基本相同,在技术通道等细节上有所区别,但对投资者而言并无实质差别,均为买断式融资交易,即客户以约定价格向其指定交易的证券公司卖出标的证券,并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客户按照另一约定价格从证券公司购回标的证券。客户向券商融资的成本包括资金利息及固定费用,资金利率按实际的购回期限天数计算,固定费用为交易税费,如印花税、过户费等。目前市场中的融资利率一般在8%-9%左右,根据市场利率变化调整。 另一方面,沪市约定购回式交易也在有序推进之中,该业务也在1月中旬由试点业务转为常规业务。证券公司只要参与上交所组织的技术测试并通过测试便能开通这一业务权限。此外,各家券商可根据自身经营目标和风险控制要求自行确定业务规模。(.中.国.证.券.网 .王.晓.宇) 新增8家券商开展柜台交易业务试点 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了第二批8家券商通过证券公司柜台交易业务实施方案专业评价。这8家券商包括招商证券、中信证券、银河证券、中金、山西证券、中银国际、长江证券和齐鲁证券。 2012年21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柜台交易业务规范》,正式启动了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国信证券、申银万国、中信建投、广发证券和兴业证券等7家券商的柜台交易业务试点。截止到目前,共有15家券商参与柜台交易试点。 据了解,柜台交易业务以协议交易为主,同时尝试开展报价交易或做市商交易机制,其产品定位为私募产品,建设初期配合资产管理业务创新,以销售和转让证券公司理财产品、代销金融产品为主。交易产品种类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且多为券商自己创设、开发、管理的金融产品。 按照中国证券业协会要求,证券公司在开展业务试点期间,将高度重视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各公司均把柜台交易纳入公司整体风险控制体系,针对柜台交易市场特有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从制度、组织、技术等方面建立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按柜台交易市场前、中、后台分离制衡原则,建立了相对集中的动态管理体系。 与此同时,业内对证券公司柜台交易业务试点也给予了较为积极的评价。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柜台交易的试点范围逐步扩大,柜台交易将成为券商新的利润增长点。还有专业人士算了一笔账:目前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规模接近10万亿元,如果券商能分到五分之一,也就是两万亿的规模,按照年收益1%计算,每年能为券商带来200亿元以上的利润,这相当于现在19家上市券商一年的净利润。(.证.券.日.报 .侯.捷.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