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头条新闻 查看内容

煤炭业准入门槛提高 整合重组将提速

2013-2-5 08:01| 发布者: 郎少| 查看: 1711| 评论: 0

摘要:   煤炭业准入门槛提高 整合重组将提速  4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煤炭产业政策》煤矿企业规模不低于30万吨/年,其他地区煤矿企业规模不低于60万吨/年。据了解,经过四年的整合,全国关闭煤矿共4000万家 ...
  煤炭等四行业将上报低碳技术创新专项
  中国证券报记者4日获悉,国家发改委已向各地和有关行业协会发文要求,组织申报煤炭、电力、建筑、建材行业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专项,有关项目单位应在3月20日前将资金申请报告等材料报送发改委。
  专项的总体思路是:以满足煤炭、电力、建筑、建材等重点行业实现低碳排放发展需求为目标,以技术研发及其应用示范为重点,开展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工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相关技术创新,建设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推进高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煤炭行业专项重点针对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生态环保等关键环节,重点支持绿色煤矿、千万吨级高效综采、千万吨级选煤、褐煤干燥提质、煤矿乏风源和矿井水水源热泵供暖、中低浓度瓦斯液化提浓和乏风瓦斯氧化等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
  电力行业专项以我国电力行业耗能和排放最大的火电领域为重点,面向主流火电发电机组节能改造及热电联产核心技术,重点支持电站锅炉余热高能级深度利用、大型电站冷源节能、大型湿式冷却塔均匀进风、火电汽轮机节能增效、热电联产节能等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
  建筑行业专项针对新型结构体系、建筑用能设备和技术等建筑节能潜力较大领域,重点支持装配式轻钢轻混凝土结构住宅、高效平板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节能型供冷供热设备应用、可再生能源区域供冷供热、利用工业余废热建筑集中供热、被动式房屋低能耗建筑、新型保障性住房等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
  建材行业专项针对水泥、混凝土、平板玻璃、建筑陶瓷等主要高耗能大宗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减少对能源和资源消耗利用,重点支持水泥高固气比悬浮预热分解、水泥窑协同处理废弃物、超高性能混凝土、泡沫混凝土保温板、玻璃熔窑节能减排、建筑卫生陶瓷废料回收利用、玻璃纤维窑炉全氧燃烧等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发改委频繁发布推进产业改造和节能减排项目申报计划,随着相关专项陆续实施,有望为获得专项资金支持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类公司业绩带来支撑。(.中.国.证.券.报)
 
  煤炭业设准入门槛 力挺煤电路港一体化
  国家发改委 、能源局 2月4日发布了共同编制的《煤炭产业政策》,并公开征求意见。在产业准入方面,修订稿根据地域情况设立了不同的准入标准。
  对此,业内研究员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将进一步加强煤炭企业整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煤炭企业的准入条件,有利于我国煤炭资源的合理、有效开采。因为只有具备较高资质的企业,才能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充分对煤炭资源进行开采,避免了对煤炭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
  数据显示,2012年,煤炭供给相对过剩的问题较为突出,在9月有关部门发出“限产令”后,四季度原煤产量同比增速仍继续加快。2012年全国原煤产量为38.5亿吨,再创新高,同比增加3.4亿吨,增长9.64%。其中,一季度为8.6亿吨,二季度为10.9亿吨,三季度为10.1亿吨,四季度为8.9亿吨。
  业内人士表示,煤炭是我国经济发展之能源基础,其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已接近70%。上述数据表明仍有部分产能在陆续释放,这一状况对煤炭产业的稳定发展非常不利。在目前的煤炭经济形势下,煤炭行业应主动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稳中求进。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严控产能集中过快释放,稳定供给。
  因此,修订稿在产业布局方面,明确提出了“控制东部地区煤炭开发强度,稳定中部地区煤炭生产规模,加强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的思路。
  修订稿鼓励以现有大型煤炭企业为核心,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以资源、资产为纽带,通过强强联合和兼并、重组中小型煤矿,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鼓励发展煤炭、电力、铁路、港口等一体化经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参与电力、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企业联营。(.证.券.日.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2024年5月31日最新敬告:文明发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5-5-15 01:29 , Processed in 0.07815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