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布局左右A股方向 A股市场底在何方?自2009年8月的3478点以来,沪综指年度表现总在全球股市中垫底。量价齐跌和信心迷失,成为A股弱市格局的典型特征。不过,左右上月4日以来的多空攻防战的核心力量——城镇化理念的出现,似乎让人看到A股的新生。 回头看,沪综指1949点低点闪现,是主力成功诱空之果。在即将连跌三年的打击下,沪综指面临诸多压力。借助塑化剂事件和强势板块白酒股的补跌,市场主力以黄金坑为饵,令空方错判,随即以“井喷+逼空”的雷霆手段攻城拔寨,至昨日最高涨至2317.62点。期间,所谓“1949点历史大底论”一再响起,这是噪音还是真知灼见? 大熊市的见底,大概是来自基本面底(宏观经济增速底、微观企业盈利底)、政策底(宏观调控政策和股市扶持政策)、技术底和资金底(即投资者情绪底)的助推。如果要将本轮行情的上涨性质进行厘定,则无疑要将几个底的权重进行剖析。 对于本轮反弹行情的主动力,市场分歧巨大——有说是政策底,即受益于新股停发和引进海内外增量资金入市。有说是经济底,因为经济增速在去年10月见底。有说是盈利底,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楼市销量大增带动企业利润向好。有说是技术底,即沪指在连跌三年之际反弹很正常。有说是资金底,即信托违约隐患和影子银行监管收缩,逼迫场外资金重回股市。 当大雪冻结大河时,很难探寻哪片雪花是终结者。股市摆脱熊市阴霾肯定是综合因素推动。仔细推敲,在本轮行情中,市场未能持续放量,预示增量资金仍未大举入市,货币政策亦未真正放宽。而股市政策面的利好如新股缓发,很难完全对冲大小非解禁带来的资金净流出压力。 可是,大盘缘何能涨声依旧呢?更为理性的解释是:在主导本轮反弹行情的因素中,权重最大的是宏观政策底出现。即城镇化新理念出炉,令空方斗志锐减,市场沿着阻力最小的路径,呈现小量大涨格局。 就像一道闪电,预示春雷或将到来,城镇化理论赋予了A股市场全新活力。不管理论界或产业界对城镇化三个字的理解有多大分歧,也不管概念炒作是否符合政策最终走向,反正多头主力师出有名,借机扛起一波大行情。 当下,城镇化题材炒作,表现为金融和地产股的逞强,市场似乎将其理解为新一轮的固定资金提速和信贷宽松。可顺推的是:如果城镇化归于投资规模大提速,则类似2009年的货币推动型牛市短期将重现,但长期趋势未必乐观。如果城镇化是调结构优先,最终为经济、产业、收入结构优先,则牛市预期重归模糊,但“中短期调整+长期慢牛”的格局或现。这就是未来行情的分歧所在。由于城镇化政策明朗或在今年“两会”期间,这无疑是判断A股长期趋势的关键时间窗。 事实上,城镇化概念的提出,本身就特意与西方“城市化”定义有所区隔。主流的看法是,中国式城镇化将淡化以往的“钢筋+水泥”式粗放增长模式,不是简单扩张城市人口和面积,更重在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是无水分高质量且可持续的增长。最近,和固定投资增速高度相关的酒类股滞涨,环保等美丽中国概念走强,生物医药这一新的战略产业猛涨,应是政策敏感资金的提前布局所致。 即使政策棋落何处尚存变数,城镇化理念仍将成为201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主题词,其影响力有如“全流通+资产重估”贯穿2005至2007年股市牛市全程。政策脉搏将再次主导A股走向,投资者切记细细聆听。(.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