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方向2 城市群战略出炉"设市概念"公司迎机遇 每经记者张昊 日前有媒体报道,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等十多个部委参与编制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将于今年全国"两会"前后对外颁布。《规划》将涉及全国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的建设,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发展思路,提出了具体要求。 业内人士指出,元旦前夕A股市场有关撤县、镇设市的相关个股受到追捧,本次《规划》出台涉及20多个城市群、上万城镇,东部地区中心镇、中西部地区县城等相关区域内上市公司有望继续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 中小城市被重点关注 根据《规划》,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将遵从"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三个原则,按照"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推动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对于新型城镇化战略布局,在东部地区,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逐步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在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培育壮大若干城市群。在此基础上,优先发展区位优势明显、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把有条件的东部地区中心镇、中西部地区县城和重要边境口岸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城市。 某券商策略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规划》首先强调的是城市群的建设,而城市群并不是已有大城市的发展,它是中心镇、中西部地区的县城、重要的边境口岸。这些地方由镇、县城发展为中心城市,首先要解决的是土地的自由流转。土地流转后,农民进入城市,规模化经营将得以实现,同时土地集约使用,增强土地利用率和农民收入分配,也将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当农民变为市民后,相关配套设施如社会福利、公用事业建设、农民收入分配等也将一并跟上,这也是发展为中小城市的基础。 "土地改革是最艰难的一项政策,它的自由流通并不是强迫农民放弃土地。"上述券商策略分析师认为,它必须是遵循自愿的原则,上述《规划》以重要的区域就地进行中小城市发展,或许是土地改革一项尝试。 新主题投资:"设市概念" 在上述《规划》中,有关建立城市群,以东部、中西部及边贸口岸的镇、县发展为中小城市,这又带来怎样的投资机遇呢? 上述事件性投资机会可以归纳为撤镇、县设市概念。实际上在元旦前,A股市场的相关概念股就已腾空出世,其触发因素是浙江27个小城市入选培育试点的中心镇,由此带动宁波建工(8.18,-0.11,-1.33%)、方正电机等个股强势涨停。 某券商策略分析师认为,设市概念有望推升A股市场城镇化另一类主题投资机会,区域内相关上市公司有望得到市场的持续关注。 其实这类概念背后的投资逻辑,一是行政放权带动相关公司的发展壮大,比如地方优惠政策,税收优惠补贴,土地市场的优惠等;二是发展成中小城市,城市面积的扩大势必对土地的需求增大,区域内拥有土地的上市公司有望得到更好的溢价,比如可能因城市的发展进行搬迁,上市公司废旧库房有望产生溢价等;三是行政放权后,已有的上市公司将会用好的平台去发展生产、拓展客户,从行政放权的角度其本身也将对区域内上市公司构成利好。 尽管上述《规划》并未正式对外公布,因此具体涉及哪些省、县、镇发展中小城市尚不得而知,但《规划》中指明了三大区域:东部地区中心镇、中西部地区县城、重要边贸港口。 首先看东部地区中心镇。前期浙江撤镇设市可能是一个导向,其官方微博也表示出争取国家在浙江率先开展撤镇设市试点的意愿,因此,区域内的上市公司如浙江诸暨市店口镇露笑科技、海亮股份、万安科技;余杭区塘西镇的宝鼎重工等有望受到资金的持续跟踪;再看重要的边防港口,位于广西北海的北海港、北海国发,以及受益于中朝边境经济区开发的曙光股份、长春经开等有望受益;尽管中西部撤县设市的具体区域还未出台,不过投资者也可以从陕西、青海、贵州等相关省份选择并关注相应的上市公司标的。 投资方向3 轨道交通将与城镇化并驾齐驱 每经实习记者饶晓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已被证明是对城市土地进行高效使用的必要手段,而城际铁路则代表着城市之间低廉且快速的流通通道。发展轨道交通是推进城镇化的必要条件,在城镇化全面铺开的大背景下,轨道交通将迎来重大机遇。 城市轨道 城市轨道交通在未来将成为公共交通系统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公开数据表明,国外一线大城市如纽约、巴黎、伦敦等的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系统的80%以上,而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比较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城市城轨客运量不到40%。而其他二线城市大多处于轨道交通刚起步的阶段,其后续提升空间巨大。 2012年9月份,发改委集中批复了全国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城轨在建投资规模超过1.2万亿。发改委对发展轨道交通的城市提出的基本指标是城市人口达到300万,我国达到3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已有50个,但目前只有30多个城市拥有或已经规划轨道交通,其他城市尚处于空白状态。以重庆市为例,重庆已开通三条地铁和轻轨线路,但仍规划在2020年前还将开通另外7条线路,未来几年重庆的城市轨道建设项目将持续高速发展。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建筑工程企业分得订单总额最大。隧道股份在长三角地区主要涉及地铁及隧道等项目,隧道项目上市场占有率领先同类企业。国泰君安证券在近期的一份调研中指出,随着基础建设投资逐渐加大,地方政府资金面有所好转,公司今年的地铁及隧道项目将好于2012年。 城际铁路 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中心城市将逐渐难以满足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城市之间、城市群之间的人才交流、贸易往来,都需要更加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将城市与城市、城市群与城市群连接在一起。在这个基础上,一线大城市将逐渐形成郊区化、卫星城的模式,二三线城市则将向城市群发展。 铁道部在2012年四次上调铁路基础建设年度投资目标,这比年初的预算提高了27%,2012年四季度以来,铁路投资开始加速,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由年初的全年5160亿上调至6300亿元,其中铁路基建投资从4060亿元大幅上调至5160亿元。在铁道部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目标中,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为2.8万亿,未来3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仍将平稳增长,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等十几个地区的城际铁路项目都将规划建设。 二级市场上,中国铁建(6.38,0.51,8.69%)在铁路建设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在地铁建设的市场占有率高达50%,是轨道交通建设的龙头级企业。同时还可关注中国南车(5.17,0.21,4.23%),其动车组收入占比接近30%,公司同时还生产城轨地铁,将受益城轨项目的集中爆发。 私募观点 新型城镇化概念将持续很多年 每经记者牟璇 2013新年伊始,《每日经济新闻》邀请了三家阳光私募管理人,他们分别是汇利资产总经理何震、新海天投资总监杨虎、挺浩投资总经理康浩平,共同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投资机遇。 NBD:您认为新型城镇化是个怎样的主题,能否成为2013年的投资主线。 何震: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而不是单纯往城市涌入建高楼、建大厦。与传统提法比较,新型城镇化更强调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城镇化是个很大的主题,如果城镇化能够顺利实施推广,不仅能够拉动消费与投资,而且能够使工业、农业与改革协调发展。应该来说,这个大主题会持续很多年,涉及的面也非常广泛,因此在今年的投资中还是需要密切关注其进展以及相应的可能会受益的公司。 杨虎:从现在来看,新型城镇化是个宏观概念,上一轮牛市时就提及过城镇化的概念,而此次是把新型城镇化提到了一个战略新高度,这个方向是非常好的,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连接起来,促进不同规模的城市和小城镇的共同发展,这对于扩大内需是有很大帮助的。 康浩平:新型城镇化确实可以较快速地推动我国经济的企稳向好。现在来看,出口持续低迷,促进消费方面也难见成效,新型城镇化主要是投资,一旦实施见效很快。不过新型城镇化似乎又与经济转型有矛盾,新型城镇化强调的是投资拉动,经济转型的目标是以消费拉动,两方面如果要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我认为新型城镇化会延续十年以上,随着政策的倾斜,相应配套设施的完善,会刺激一些产业轮动发展。 NBD:您认为哪些领域最有可能受益于城镇化?您是否参与了此次新型城镇化的投资? 何震:从市场反应来看,最早反映出受益的是房地产行业,但是我认为房地产不一定真正会受益于城镇化,目前来看城镇化真正关注的还是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需要在中西部地区的三四线地区修建房屋,这些房屋的利润肯定没有一线城市高。同时,新型城镇化抑制了农村人口往大中城市的转移,相应地将抑制大中城市的房地产消费,所以新型城镇化对房地产的影响应该是双重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 我比较关注农业现代化方面和城市服务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城镇化的起点,因此如何高效利用土地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必然环节。实现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率,农机、种子、化肥等农资类的上市公司有望受益。同时,服务业与城市发展是高度同步的,这些集中起来的小城镇需要很多的配套服务,城市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将得到快速提升。例如医院建设,小城镇必然会新建医院,专注于医院建设的上市公司就可以直接受益;城镇建设离不开环保处理,污水处理方面应该也是看点,同时,商业连锁超市等服务业也会相应受益。 杨虎:我认为,城镇化虽然方向是好的,但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城镇化主题并没有聚焦,没有一个明确的导向,先发展哪个方面,如何入手都没有细化。谈到城镇化,第一反应就是房地产,然后一系列的产业都可以跟城镇化靠拢,这就太分散了,没有个实质的落脚点。因此,在没有形成聚焦且没有明确导向的前提下,我们对新型城镇化持观望的态度,也没有过多地参与。 康浩平:A股这轮行情最初就是起源于城镇化主题,房地产、建材、铁路基建、水泥为代表的"新型城镇化"题材股领涨。从受益情况来看,中短期肯定首先是房地产、水泥、工程机械等行业,或借助新型城镇化和基建投资拉动而复苏。中长期来看,如果政策面能够处理好,汽车板块、家电板块、家居装潢等都将受益,影视、医药保健、餐饮旅游等公司也有望成为城镇化建设中消费领域的突出受益群体。我们目前也没有过多参与新型城镇化,我们认为它还只是一个概念,还需要更多具体政策的支持。(每日经济新闻 赵笛 张昊 牟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