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推动3D打印产业化
记者昨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我国将推动“3D打印”产业化,路线图和中长期发展战略即将制定。 3D打印,专业的说法是“增材制造”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它改变了通过对原材料进行切削、组装进行生产的加工模式,实现了随时、随地、按需生产。 近日,中国工程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联合主办了2012年增材制造技术国际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增材制造技术学术会议。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会上表示,为加快推动我国增材制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近期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组织研究制定增材制造技术路线图、增材制造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推动完善增材制造技术规范与标准制订,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苏波同时要求,加大财税政策引导力度。加大对增材制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支持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的专项财税政策。同时,要适时筹建增材制造行业组织,积极组织行业力量开展产业政策研究,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增材制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中.国.证.券.网 .李.雁.争) 三大券商解析3D打印产业投资前景 莫尼塔:3D打印工业应用由来已久 个人普及快速进行 类别:行业研究 机构:莫尼塔(北京)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研究员:马冬凡,黄冲 日期:2012-11-16 3D打印工业应用不是新鲜事物:3D打印(3D Printing)又被叫做添加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广义来讲即为快速成型技术。快速成型技术是与传统的加工方式不同,通过分层制造,逐层叠加的方式生产最终产品。快速成型技术的特点是不需要模具,可以一次加工完成。快速成型技术另外一个特点是可以加工非常复杂结构产品。 3D打印个人应用是重要看点:随着3D打印机开源代码的硬件的推出,制造3D打印机的技术门槛和成本大幅下降,廉价的个人版3D打印机大量涌入。而国际3D打印机生产商也逐渐开始重视个人用户3D打印机的需求,并推出了低成本3D打印机产品。美国个人3D打印机销售数量正以每年200%至300%的速度增长。 看好个人打印机普及,打印机生产、 3D扫描、医疗应用前景明朗:3D打印制造包括3个环节:前端数据获取(3D扫描和建模),中端数据加工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后端产品加工(3D打印)。从国外经验来看,3D打印机生产商,3D扫描产品,医疗服务领域应用都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