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头条新闻 查看内容

美联储宣布扩大量化宽松规模 A股影响

2012-12-13 07:52| 发布者: 郎少| 查看: 1901| 评论: 0

摘要:   美联储宣布扩大量化宽松规模以提振经济  北京时间12月13日凌晨消息,美联储在周三结束了为期两天的2012年最后一次利率决策例会,在随后公布的利率决策声明中,美联储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宣布推出一个新 ...
  美联储宣布扩大量化宽松规模以提振经济
  北京时间12月13日凌晨消息,美联储在周三结束了为期两天的2012年最后一次利率决策例会,在随后公布的利率决策声明中,美联储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宣布推出一个新的、每个月45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采购项目,来取代将在本月到期的、旨在延长联储资产负债表中债券平均到期年限的所谓扭转操作。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北京时间12月13日凌晨宣布,将在年底“扭转操作”到期后,扩大现有资产购买计划,并用量化数据指标来明确超低利率期限。
  美联储当天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例会后发表声明说,在卖出短期国债、买入中长期国债的“扭转操作”年底到期后,每月除了继续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外,还将额外购买约450亿美元长期国债。同时,美联储将继续把到期的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本金进行再投资。
  此外,美联储决定,在失业率高于6.5%、未来1年至2年通胀水平预计高出2%的长期目标不超过0.5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将继续把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零至0.25%的超低区间。
  美联储在声明中说,上次例会以来收集的信息显示,美国经济和就业近来温和增长。失业率虽然自今年夏天以来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依然处于高位。居民消费继续增长,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改善,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缓。通胀水平除了因能源价格波动而出现短期起伏外,基本处于美联储设置的长期目标水平之下。长期通胀预期保持稳定。
  美联储同时表示,将密切关注未来几个月的经济和金融数据,如果就业市场前景没有显著改善,将继续执行购买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操作,并合理利用其他政策工具。
  美联储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当天以11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上述声明。(.新.华.网)
 
  美联储推出新一轮国债计划 继续极低利率货币政策
  美联储麾下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12日宣布,将继续货币政策的高度宽松立场。在失业率高于6.5%、未来一两年内通胀预期不超过2.5%情况下将保持0-0.25%的超低利率不变。
  同时,推出每月采购450亿美元国债取代将在本月到期的,旨在延长联储资产负债表中债券平均到期年限的所谓“扭曲操作”,综合此前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的400亿美元购买规模,美联储每月资产采购额高达850亿美元。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12日结束了为期两天的2012年最后一次利率决策例会,随后公布了利率决策声明。FOMC决定继续实施购买更多资产的计划,内容是以每个月400亿美元的速度购买更多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债券。美联储同时决定,在“扭曲操作”计划于年底到期以后仍将继续购买长期美国国债,初步定为每个月购买价值45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
  美联储11日还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到0.25%的目标区间不变,并预计至少在失业率仍旧维持在6.5%以上、通胀率在未来一两年时间里较FOMC的2%长期目标高出不超过0.5个百分点、以及长期通胀预期仍旧十分稳定的条件下,FOMC继续维持当前极低水平的联邦基金利率是合适的。
  声明称,为了支持向最大化就业和物价稳定目标的持续发展,委员会认为在资产采购项目结束,经济复苏得以强化之后很长时间内,货币政策的高度宽松立场依然是适当的。
  对于要在多长时间内维持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委员会称,将考虑就业、通胀压力、通胀预期,以及金融发展等指标作为参考。当FOMC决定开始取消政策融通性措施时,将会采取平衡的举措,这种举措将符合其最大就业和保持2%通胀率的长期目标。
  “扭曲操作”是在2011年9月21日最初实施的,内容是延长所持债券资产的平均到期时间,拟在2012年6月底以前买入4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其剩余到期时间在6年到30年之间;同时出售等量的美国国债,其剩余到期时间为3年或以下。随后,这项计划在今年6月份被延长到年底。(.中.新.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2024年5月31日最新敬告:文明发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5-5-14 15:23 , Processed in 0.03782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