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恒科技7日公告,基于飞秒激光的太赫兹时域光谱仪开发项目获得科技部立项。公告称,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大恒科技牵头的“基于飞秒激光的太赫兹时域光谱仪开发项目”申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立项获科技部审批通过。 在该项目中,大恒科技为牵头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为第一技术支撑单位,协作单位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等13家院校及科研单位。项目自2012年10月起至2017年9月止,目标是研发出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基于飞秒激光的太赫兹时域光谱仪;通过在食品安全检测、药品分析、临床检测、油气分析等领域中的应用开发,丰富太赫兹时域光谱仪的测试应用功能,并在材料无损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推广。 据悉,国家将给予该项目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6780万元,由牵头单位、第一技术支撑单位和协作单位共同使用。 公司同时表示,由于该项目前尚处于实验室阶段,对公司的近期业绩不会产生直接影响。 基于太赫兹技术的地沟油快速检测仪亮相 地沟油是中国食品安全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科研人员研制的“一秒钟准确检测地沟油”设备将亮相第1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据介绍,该设备检测准确率超过90%,可解决当下地沟油监管难、检测难的问题。目前,该检测仪样机已成形,并付诸批量生产,年底前或将面世。 据中新网报道,10月23日,在上海市教委举办的首场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上海理工大学首度展出“基于太赫兹技术的地沟油快速检测仪”。据悉,太赫兹技术被认为是未来改变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是一种介于红外线和手机无线电波之间的电磁波。2000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光学中心主任、华裔科学家张希成破解了之一电子学界的难题,使得太赫兹逐步在雷达、通讯、生物监测等领域得到运用。 校方介绍,太赫兹电磁波可以与油脂中的有机物产生共振。地沟油多来源于餐厅的废弃油渣或者提炼死亡动物尸体、内脏,大部分地沟油都含有动物脂肪,或者加工过程中产生过氧化物。动物油脂的结构比植物油脂结构复杂,两者的太赫兹电磁波检振动频率差别很大。根据此原理,通过数据比对,就能够找出潜在的地沟油。 据知,该检测仪由上海现代光学系统重点实验室与上海市分析检测协会合作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上海理工大学教师朱亦鸣说,这款新型仪器,长、宽各一米,放在监管部门执法车上非常方便。朱亦鸣告诉记者,科研人员已通过太赫兹与油脂中六边形苯环的共振,将30种不同的地沟油和20多种食用油的不同震动频率与细微差别记录下来,形成一个大型油脂数据库。据称,科研人员还在不断扩大油脂库,进一步提高数据准确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