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正式下发“智慧城市”试点通知 多股受益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今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于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据中证网报道,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应具备以下条件: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已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或相关专项规划;已完成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已有明确的智慧城市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保障渠道,如已列入政府财政预算;责任主体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和组织管理。 “智慧城市”本是IBM实验室里的概念,意在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该模式需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目前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主要集中在RFID相关技术发展、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ICT基础设施建设、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等。目前,我国已有超过50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从三大运营商提供的材料,以及各地政府公开信息来看,目前全国开始建设“智慧城市”的地方涉及东中西部地区。从城市类型来看,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外,杭州、厦门、珠海等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城市也纷纷开始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另外,湖北、湖南、山东、辽宁、四川、河南、安徽等省则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群”。例如,湖北省的“智慧城市群”涉及17个省内城市,广东省的“智慧城市群”涉及21个省内城市。截至今年6月底,三大运营商已在全国320多个城市和当地政府合作建设“智慧城市”。三大运营商预测,下半年将有超过80个城市与运营商合作建“智慧城市”,到今年年底全国开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数有望突破400个。 从已披露的数据看,“十二五”期间,上述320多个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上的直接投资合计超过3000亿元。业内人士估算,上述城市“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可能高达5000亿元,而随着日后更多城市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以及相关服务的推出,“十二五”期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 长期来看,智慧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势必带动一批行业内的公司实现高速成长。上市公司中浙大网新去年已与杭州、舟山、宁波、昆山、江阴、嘉兴、淮安、株洲等城市确立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今年,公司将与这些城市深度合作,加快项目落地,并以浙江、江苏为据点,向中西部辐射,设立六个大区,争取在华东、华北、华南各区域各省都布局智慧城市的试点,赢得更多的项目。其他涉及公司包括智能建筑先行者达实智能、安防龙头海康威视等。 上市公司争食智慧城市大蛋糕 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智慧的地球”这一愿景。2008年全球最大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提供商IBM提出将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等系统普遍联接,运用新一代IT技术将物联网络接入到虚拟网络,从而实现更精细化管理,如路网监控、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信息服务。 在智慧城市理念推出之后,IBM在全球100个城市实施了2000个案例,并将这些成功案例中的经验、方法、流程固化成为IOC软件,增强其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影响力。从IBM搭建的智慧建设框架看,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建立平台引入客户、厂商,围绕企业、政府、居民三方的需求,通过信息共享随时解决城市公共服务与管理方面的问题。 据中证报报道,相比IBM的全方位建设,国内厂商更专注智慧城市的专业领域。围绕智慧城市概念,已有一些解决方案提供商、运营服务商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及产品项目,意图争夺智慧产业发展有利的市场位置。 中兴通讯近期发布“ZTE I-City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融合感知、网络、平台和应用四大系统,首次在业界提出“4I智慧城市理念”,并引入云计算平台。据了解,中兴通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涉及的移动宽带、车联网、ETC、无线政务、电子车牌和IP云存储、云服务平台等子系统均已商用。 “凭借ICT领域的丰富经验,在智慧城市产业链中我们将承担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中兴通讯副总裁胡剑表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中兴通讯将争取在专业领域实现品牌主导优势。据中兴通讯预计,智慧城市相关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500亿元。 除中兴通讯外,其竞争对手抢占智慧城市市场的步伐也在加快。作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服务提供商,太极股份在今年初建立智慧城市创新中心,加入到智慧城市建设队列之中。早在2010年,神州数码就提出IT服务解决方案。目前神州数码“智慧城市”战略已在全国67个城市展开,并与郑州、武汉、南京、扬州、张家港、佛山等11个城市签订了战略框架协议。 同时,智慧城市产业链上相关企业动作不断,拟抢占发展先机。从一些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来看,其产业链上下游涵盖从RFID等芯片制造商;传感器、物联网终端制造商;电信网络设备、IT设备提供商;终端应用软件开放商、系统集成商、智慧城市相关业务运营商以及顶层规划服务提供商等多种科技型企业。 智慧城市也成为三大电信运营商抢夺的“风水宝地”。2010年中国移动提出“无线城市”业务发展转型战略,截至今年6月,中国移动在321个城市的无线门户已经上线,用户数达2608万,应用16000余个。2011年2月,中国电信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计划宽带接入用户在3-5年内跃升10倍以上。2012年9月4日,中国联通在北京发布“智慧城市”战略,以城市光网络、WCDMA无线网络、WLAN三大网络为基础,以九大数据基地为依托构建其智慧城市。 据业内统计,截至2012年6月底,三大电信运营商已在全国320多个城市,和当地政府合作建设智慧城市。按照其建设计划,今年下半年将有超过80个城市和运营商合作建智慧城市。年底全国开建智慧城市数字有望突破40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