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人士:多数股民倒在牛市前夜 别在底部卖股票
散户投资者手中很久舍不得卖出的深套的股票也像这样卖了出去,给了别的投资者。之后不久,牛市来了。 曾任银河证券投资部总经理罗善强日前在其博客上表示,散户往往在长期套牢之后,错误地把股票卖在了底部。 熊市的初、中期阶段,散户投资者都在抱着牛市不会消失的心态死守着套牢的股票,希望有一天股市上涨赚点小钱或不赔钱卖掉手中的套牢股。岂知股市不断下跌,投资者开始在跌10%左右时还不着急;股市继续下跌,投资者开始着急了,逐渐产生后悔心态。当手中的股票下跌了30%左右时,投资者 心里有点承受不住了。太太开始埋怨丈夫当初的贪心,或丈夫开始埋怨太太舍不得赔小钱而现在要赔大钱了。恰恰这时底部区间就在眼前,但是大多数投资者都熬不住了。在这样的心态支配下,散户投资者手中很久舍不得卖出的深套的股票也像这样卖了出去,给了别的投资者。之后不久,牛市来了。(证券日报) 新获批QFII跑步增仓银行股 "批量采购"不议价 近30个交易日,有12家银行24次上榜大宗交易,其中16次为“零折价”,且买家多数来自“QFII大本营席位” “QFII席位持续一个多月‘零折价’买入银行股等蓝筹表明了这些交易绝非简单的倒仓,而确实是跑步增仓”,一位大宗交易领域的资深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QFII尤其是新获批的QFII正在坚定地抄底。” 在中央汇金10月10日宣布启动新一轮增持四大行的行动后,银行股筹码在大宗交易市场变得炙手可热,颇有些奇货可居的味道,“零折价”交易更是常态。 据本报记者统计,从10月15日至11月23日的30个交易日里,12家银行24次上榜大宗交易,合计成交18288.26万股,合计成交额达71529.30亿元。此外,24次交易中有16次为“零折价”,而零折价的背后往往都跟随着一个固定的买家席位——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部,而且该席位经常在同一日“批量买入”多家银行股。 在业内,海通证券国际部有“QFII席位集散地”之称,海通证券在其官网上也表示,“公司国际业务稳步发展,重点推进QFII、跨境并购、人民币基金和跨境ETF等业务,公司QFII客户数和资产规模位于市场前列,QFII交易金额位居行业前三”。 日前,来自监管部门的消息显示,近期QFII审批速度明显加快,获批机构已达199家,即将突破200家,其中11月份新获批机构7家;此外,今年以来的新获批QFII投资机构64家,额度119.28亿美元。 “目前A股的估值低,蓝筹股安全边际很高,其中已经批量破净的银行股更是攻守兼备,因此QFII获批后首要的配置就是银行股”,上述人士表示。 此外,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QFII持仓市值最多的前五只股票均为银行股,分别为恒生银行持有的兴业银行、ING持有的北京银行、德意志银行持有的华夏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持有的南京银行和新加坡华侨银行有限公司持有的宁波银行。(证券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