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22日,全国已有26个省(区、市)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财政收入情况。除上海、浙江和内蒙古的财政收入增速低于当地的GDP增速外,其余23个省份的财政收入增速均跑赢了当地GDP增长。 3省份增速低于同期GDP 截至11月22日,北京、宁夏等26个省份公布了前三季度财政收入数据。统计发现,在已公布前三季度财政收入数据的省份中,广东、江苏等23省份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速均超过了当地的GDP增速。 其中,只有上海、浙江和内蒙古这3个省份的增速(分别为7.2%、6.0%、9.3%)低于同期GDP的增速(分别为7.4%、7.7%、11.6%)。 22省份增速超全国水平 据财政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累计,全国财政收入9058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925亿元,增长10.9%。其中,中央本级收入44809亿元,同比增长6.8%;地方本级收入45779亿元,同比增长15.2%。 与全国财政收入10.9%的增速相比,江西、湖南等22个省份的财政收入增速超过了全国水平,只有上海、北京、浙江、内蒙古的增速低于全国水平。其中,目前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增速排在全国前三位的分别是江西(33%)、湖南(27.16%)、新疆(24.84%)。 多省非税收入增速超税收 财政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77410.08亿元,同比增长8.6%。而前三季度非税收入13178亿元,增长27.1%。非税收入的增速远高过了税收收入的增速。 统计发现,多个省份的前三季度非税收入增速同样也快于其税收收入增速。其中,广西前三季度税收收入532.87亿元,增长16.1%,非税收入306.52亿元,增长32.9%,税收收入增速低于非税收入增速16.8个百分点;海南前三季度税收收入增长17.5%,低于低于其非税收入25.6%的增速达8.1个百分点。 亮点 经济回暖势头越发明显 50.4%日前公布的11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初值,13个月来首次回到荣枯分界线之上。 样本相对偏重中小企业的汇丰PMI,在中国官方PMI回到荣枯分界线上1个月后同样回到了分界线上,再度确认了中国经济企稳回暖的最新走势。 三驾马车共同拉动 “中国经济稳中向上。”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分析认为。他说,9月份、10月份中国工业、投资、消费、出口增速都在回升,而11月份汇丰PMI的初值预示着,11月份的经济数据可能会比10月份还要好一些。 最近两个月的经济数据,一致描绘出经济增速上行的走向。中国经济的月度核心指标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速,从8月份的8.9%回升至9月份的9.2%、10月份的9.6%。 工业增速回升的背后,是“三驾马车”的共同拉动。投资增速从前八月的20.2%回升至前九月的20.5%、前十月的2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8月份的13.2%,回升到9月份的14.2%、10月份的14.5%;出口增速从8月份的2.7%,回升到9月份的9.9%、10月份的11.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指出,虽然外界对未来中国经济反弹的幅度预期不同,但大家普遍认同,中国经济已经筑底企稳。他认为,随着内需的企稳和恢复,中国经济增速未来会出现小幅反弹,四季度经济同比增速可能会从三季度的7.4%反弹至7.7%至7.8%。 稳增长政策见效 对于经济增速在最近两个月出现企稳回升的原因,专家认为,这是稳增长政策见效、出口市场转好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9月份到11月份,经济回暖势头越发明显。这和稳增长一系列调控政策和国内外市场需求有所恢复紧密相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 专家认为,国家加快了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审批和建设进度,使得投资需求得以稳固;物价涨幅的回落和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使得消费需求有所加快;欧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使未来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加大,但对当前欧美市场的稳定也有益处,有利于中国出口。 从去年10月份明确释放出宏观调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的政策信号以来,特别是今年5月份明确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之后,国家采取了支持实体经济、扶持小微企业、激发民间资本活力、稳投资、结构性减税等一系列措施。政策措施显现成效一般有段滞后期,现在可以说,这些措施终显成效。“这一轮稳增长,其实并没有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而是接受经济增速适度回调,同时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使得经济增速稳定在百分之七到八之间。”张立群说,更加尊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更加重视激发经济的内生活力,是这一轮稳增长的特点。 目前经济增速合适 专家们普遍认为,考虑到国际金融危机仍未结束、国内资源要素支撑条件发生变化等综合因素,很难再期待中国经济重新回到曾经的两位数高增长,目前的经济增速是合适的。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日前公开表示,经济理论和中国历年经济数据证明,过热过慢的经济增速都不利于结构调整。如果经济增长过快,所有企业的产品都可以卖出去,产业升级动力不够强;如果经济过冷,部分企业关闭停产,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恶化,调整的成本过高。7%至8%的适度增长既可以保持一定的结构调整压力,又能够为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空间。“经济企稳回升的好势头还需要继续巩固,宏观政策应当保持总体稳定。同时要抓住这个经济增速不高不低的好时机,谋划长远,抓紧推动改革和结构调整,为中国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庄健强调。 链接 中国经济增速四季度将反弹 日前,汇丰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汇丰中国PMI为50.4,较10月份49.5的终值回升0.9个百分点,创下13个月新高,这也是该指数逾一年以来首次回升至50的荣枯分水岭上方,进一步强化了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分析人士普遍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将出现反弹,全年经济增长将达7.8%左右,实现年初经济增长目标没有问题。 事实上,除PMI之外,近两个月投资、出口、消费和工业生产增速等数据纷纷回暖,印证了此前市场对于经济企稳回升的判断。分析人士普遍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将出现反弹,并且这一趋势有望延续至明年。 交通银行(601328)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四季度总需求将继续小幅回升,带动经济增速逐步走稳。具体来看,一是未来国际环境可能好于上半年,出口增速将有所回升;二是稳增长政策促使投资增速逐步回升,政府换届效应可能促使投资步伐进一步加快;三是政策刺激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稳定消费增速,预计未来消费仍将保持平稳增长;四是去库存过程可能在四季度结束,企业将陆续进入补库存过程;五是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强,明年社会融资规模仍会保持适度增长。“综合判断,四季度经济增速将略有回升,预计为7.8%,全年GDP实际增速在7.8%左右。考虑到四季度经济复苏的延续,明年经济增速有望小幅回升,达8%-8.5%。”连平说。 不过,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也提醒,目前全球经济依然低迷,美国面临“财政悬崖”,欧债危机持续恶化,未来外需前景仍然难以乐观。 分析 经济恢复活力企稳已无悬念 11月中国PMI初值升至50.4创13个月新高 中国经济在增速持续放缓之后,曾引发市场对经济硬着陆的担忧。而随着“稳增长”的效果逐渐显现,分析人士认为硬着陆的可能性已然不大。连续两日,官方机构的表态与金融机构的统计数据都显示,中国经济正开始重新恢复活力。部分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企稳已无悬念,基本完成了预定目标。 多方迹象预示经济回暖 22日,汇丰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初值重上50,由10月终值的49.5升至50.4,创13个月新高。PMI指数以50作为荣枯分水线,此次制造业PMI略大于50,显示中国制造业开始增长。分析认为,11月份预览指数的上升可能进一步缓解市场对中国经济状况的担忧。 汇丰控股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在公告中说,当月数据确认了经济复苏在年底前持续获得上升动能的趋势。不过,目前经济复苏仍处于初步阶段,全球经济增长形势仍然非常脆弱,还需要通过持续放松政策来巩固复苏势头。 此外,不久前公布的10月经济数据也显示经济总体向暖。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等多项数据均创出新高,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也在15个月来首次出现回升。这些数据也让部分分析人士认为,经济已经筑底企稳。 警惕美“财政悬崖”注入新变量 事实上,对于中国经济是否企稳的问题,业内存在一些争议。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就曾对记者表示:“到企稳的时候了吗?是回升了吗?我觉得这个判断一点都不准确。我不同意这种看法。” 而随着数据的陆续公布,部分接受采访的专家则表示,中国经济企稳已无悬念。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指出,经济企稳应该没有太多悬念。他说:“当然,未来经济形势走向也依赖于美国财政悬崖和欧债危机的处理情况。不过,现在普遍认为美国不可能出现财政悬崖,两党已经达成妥协,大家还是预期美国明年的经济增长为2%。而欧洲明年的经济可能不会太好,但也不会出现像今年负增长这么严重的情况。” 祝宝良认为,影响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重要因素有三点。第一,外需比预期下降的情况严重;第二,中国房地产的投资幅度在下滑;第三,企业库存在下降。“实际上,在前两点因素的影响下,大家担心基础建设投资,所以导致了企业库存的大幅度下降。” 但他认为,目前这三个问题都已出现改观。他指出,首先是库存开始上涨,企业库存的调整基本上已经结束,库存大规模下降的周期性因素已不存在;其次,世界经济增长幅度基本上稳住了;再次,中国的基础建设投资从今年5月份开始上升,其效果的显现一般要向后推两年,“实际上,可能到明年上半年会开始显现”。 因此,祝宝良认为,经济企稳是没有问题的。他预计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甚至可能再提高一点,而理论上,明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还会上升。“企稳回升没有悬念,但我们叫它稳中缓升,速度很缓。因为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制造业投资迹象。”祝宝良说。 中国经济表现世界最好 随着“十八大”的胜利闭幕,2012也将迎来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回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创新高、“稳增长”措施效果凸显,如何评价中国经济的表现,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对此,祝宝良认为,从实现去年提出的目标看,中国经济完成的情况不错。“第一,预计经济增长达7%的目标达到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经济的表现是最好的。像巴西的经济,基本上已经硬着陆了,从5%一下降到了1%。同时,跟全球比,我们的速度也是很快的。第二,我们提出"稳中求进"。现在来看,物价稳住了,经济增长稳住了,就业情况也还不错,"稳中求进"的很多目标都已经实现了。从去年提出的目标的实现情况来看,我们完成的还是不错的。”祝宝良说。 .青.岛.财.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