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批文挡驾IPO 过而未发公司达93家 “我不记得说过要取消IPO审批制”,11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接受记者集体采访时如此表示。这意味着,IPO审批制仍将继续。然而,从上周来看,既无新股上发审会,也无过会企业申购挂牌。 对于IPO,收紧的不仅是初审和发审会。经济导报记者13日统计发现,距离上市仅半步、已通过发审会的公司累计达93家,诸多公司对一纸发审批文“望眼欲穿”。 然而等待却不轻松。导报记者注意到,在这93家公司中,多数为今年上半年之前过会企业。其中今年以前过会企业超10家,过会最早者为2008年过会的遵义钛业。 积压的问题正在凸显。“按照相关规定,补充财报时间要求是‘6+1’,即财务资料在7个月内有效,过了7个月就要补财报。因此,许多过会尚未核准发行的公司都需要补财报。”13日,昆吾九鼎一位投资经理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受经济形势和行业环境的影响,下一步将有不少企业会因为业绩变化面临二次上会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证监会上市政策收紧,许多企业自身的“硬伤”也使其始终难以迈过上市最后一道门槛。时过境迁,部分拟上市公司目前或业绩大不如前,或麻烦缠身,沦为IPO“烂尾楼”。 两鲁企受困政策收紧 在上述93家公司中,有两家山东公司的身影。 山东仙坛股份有限公司3月底披露招股说明书,5月16日通过发审申请;康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康跃科技”)5月17日披露招股说明书,6月12日便通过发审申请。 从筹备上市到通过首发申请,两鲁企的上市之路颇为顺畅。但其上市之路最后一步的时间点却有些滞后。 按照以往惯例,若公司无明显问题,一般发审通过后,3个月内便可拿到发行批文。若按此估算,两鲁企8月基本可实现上市之愿。但谁曾想,从8月起,IPO流程全线收紧,目前已鲜有公司上市。 两鲁企的遭遇颇具代表性。导报记者注意到,在93家公司中,约80家为今年过会但未被核准发行的公司。 其中,过会时间最早的是厦门精图信息,今年1月12日就已过会,至今已超过9个月。最晚过会的是北京中矿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28日过会。而5月过会但未拿到批文的家数最多,多达30余家。 “烂尾楼”频现 “排队”的诸多企业中,不得不提遵义钛业。 2008年初,作为贵州省重点推动的遵义钛业IPO申请之时,恐怕不会想到,等待其的将是一条如此漫长的上市之路。 截至目前,过会4年半的遵义钛业依然“待字闺中”,由此也创下A股资本市场的一个纪录———自2004年新股发行采用保荐人制度以来,“过而不发”耗时最长的IPO。 有消息显示,在错过数次上市时机后,2009年公司经历了钛行业的大幅下滑,当年业绩并不理想,甚至未能满足盈利的基本要求。如果遵义钛业2009年发生亏损,这就意味着如果要满足发行条件,必须至少再等3年才能满足连续3年盈利的发行硬规定。 由此,也导致其上市时间一拖再拖。 实际上,类似遵义钛业的“烂尾楼”还有许多。它们或因财务问题、行业周期低迷,或因官司纠纷、侵权诉讼难平,更或涉及举报黑幕问题待解,很长一段时期都将难以按正常程序发行上市。 在“排队”名单中,乔丹体育的案例也颇具代表性。 2011年底,乔丹体育招股书预披露。但其后一纸诉状,却使得乔丹体育的上市之路被无限期押后。 今年初,迈克尔·乔丹向中国法院起诉乔丹体育涉嫌侵犯其姓名权。乔丹称,乔丹体育未经授权使用其中文名字,甚至试图用其孩子的名字从事经营活动,故提起诉讼,并索赔精神损失5000万元。 诉讼之下,乔丹体育与“乔丹”无关的品牌内涵瞬间被揭穿,对一直打着“飞人乔丹”名义擦边球的该品牌蒙受巨大打击,尤其在资本市场,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监管层或许都难以接受。 “监管部门对此类诉讼,往往采用一票否决权,直到所有诉讼解决妥当,再根据解决结果对其公司整体影响进行评估决定是否继续上市进程。”上述投资经理介绍说。 而许多企业IPO搁置,并非因为企业问题,而是由于“生不逢时”。 如陕煤股份,公司各项财务指标良好,2011年便已过会,计划融资172亿。但从去年底郭树清新政以来,巨额IPO融资的案例已经鲜见,尤其是目前市场环境,监管层似乎不可能放行这么大的融资。“瘦身”成为摆在其面前的一条出路。 IPO或持续低迷 就在上周,证监会披露了最新的IPO“排队”名单,新增了山东金能科技等5家企业。统计显示,包括上述93个“已通过发审审核”项目在内,目前正在“排队”的企业多达795家。 在当前的弱市下,监管层审核或难轻易加速。 投中集团最新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今年10月,仅有8家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完成IPO,合计融资65.9亿元,环比下降3.8%、同比下降79.5%。中国企业IPO持续低迷,数量金额创近3年新低。 作为企业上市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VC/PE当下的处境,或可清晰描绘出未来IPO市场的走势。 “相较许多相对乐观的估计,我的判断是,今年创投行业负增长将达80%甚至80%以上;全行业资产缩水至少1/3,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状。”中科招商董事长兼总裁单祥双前不久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坦言,VC/PE行业的严冬已经真正到来。 如其所言,一系列经济指标的下行已令此前过度发展的中国VC/PE业提前感受到降温气息。导报记者发现,一批在创业板推出后声名鹊起的机构如九鼎、中科招商、达晨创投等,均通过专业化募资、主动放缓投资节奏等方式御寒保暖。(.经.济.导.报 .刘.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