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个季度中国经济将逐步修复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2%,比9月上升0.4个百分点,重新回到临界点之上,并创下4个月新高。同日汇丰中国公布的10月汇丰PMI终值为49.5,更是创下8个月新高。 对此,接受证券时报采访的专家表示,10月份官方与汇丰PMI数据都是对经济见底的进一步确认,四季度的经济形势会好于三季度,但是目前经济只是出现企稳,还不能判断为好转,明年一季度可能因为季节因素会出现反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几个季度经济将处于修复阶段。 “10月PMI数据符合市场预期,按照以往季节性下降的惯例,10月PMI指数是呈现下降趋势。”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今年10月PMI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前期政策放松的累计效果,包括十一长假的节日效应;另一方面,新增订单首次回升到50%也是一大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10月新订单指数为50.4%,比9月上升0.6个百分点,是5月以来首次回升至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来自客户的产品订货量由降转升,市场需求有所好转。鲁政委指出,尽管10月PMI指数有所回升,但反弹能延续多久则存在不确定性,“尽管积压订单和出口订单指数有所改善,但积压订单和出口订单还是比较少。”他说。 数据显示,反映制造业外贸情况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9.3%和48.4%,比9月回升0.5和0.7个百分点,虽然仍位于临界点以下,但指数均呈连续回升的走势;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3%,比9月回升0.3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原材料库存持续减少,但降幅略有收窄。 首创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王剑辉()认为,10月PMI指数打破了大家对经济急速下滑的恐慌心理,全年的经济增长保持在7%~8%之间应该没有问题。对此,光大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也认同:“当前PMI指数的回升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见底,尽管会在底部盘旋一段时间,但总体形势向好”。 盛宏清指出,未来货币政策还会保持稳健,央行频繁使用逆回购操作调节市场流动性,原因在于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比较大,且与产出缺口之间的关系敏感,央行意在继续收紧银根,因此通过灵活的逆回购操作来取代降息、降准的方式调节市场流动性。 针对货币政策的调整,鲁政委表示,当前货币政策在利率、准备金率以及逆回购的操作方式都没有问题,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对汇率进行调整。当前央行应该及时加快汇率改革的步伐,在岁末年初的时候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具体看来,应该在年底由1%扩大到2.5%,明年扩大到5%,到2015年扩大到10%。(.证.券.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