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购增持少来“宫心计” 在管理层鼓励增持回购的大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高管们增持自家公司股票的消息正不断传来。最新统计显示,短短4个月的时间内,沪深两市共有190家公司大股东发公告称自己已出手增持,净买入股份数约16.49亿股,参考市值约为82亿元。 “增持与回购”,乍看上去像是上市公司为稳定股价使出的招数,可没想到其中并不简单:有的玩“迷你增持”,花个小钱买100股也要发公告昭告天下;有的缺乏诚意,放个“卫星”出来,一年后一查才知其真金白银只掏过一次;还有的当属“狡诈”,放个消息说增持,又爆出大股东在同步减持……一出出现实版的“宫心计”,让投资者防不胜防。 “迷你增持”引来围观 “100股,1973元。”是的,你没看错,这确实是出自一家A股上市公司的增持公告,“主角”京威股份(002662)在上月声称,公司独立董事梁振安近日增持100股,涉及金额1973元。100股是买入的最低交易门槛,类似少量金额增持都被市场称为迷你增持,而网友更痛批这笔不到2000元的增持是一种“戏弄”。 事实上,京威股份并不是一个人在行动。数据显示,9月份以来增持金额在10万元以下的公司达到11家,占增持家数的17.46%。通裕重工(300185)、亚夏汽车(002607)、开山股份(300257)等上市公司频频出现500股、2000股、2600股等“迷你增持”。而早在2011年7月13日,雷鸣科化(600985)就曾发布公告,大股东淮北矿业从二级市场买入100股,同时预告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雷鸣科化对此的解释是,这是因为大股东不熟悉股票交易操作,买入100股是测试账户能否顺利交易。所幸的是,12个月增持期满,淮北矿业累计买入雷鸣科化192.7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48%。 与迷你增持相比,首次增持后“打白条”显然更失诚信,这类上市公司往往在公告中宣称,增持将为期12个月或6个月,但除了第一次的增持之后,就立马没有了下文。深市上市公司爱施德(002416)就在今年6月公告称,控股股东神州通投资为期12个月的增持届满,但记录却显示,这个股东只在去年6月8日实施过一次增持。 “兵不厌诈”令人心寒 最近,洋河股份(002304)肯定很想为自己喊“冤”自发布回购计划后,股价却连续收出多阴线,从128元一路跌到昨天的118.04元,跌幅接近10%。 为啥回购得不到市场的认同?原来,11月份解禁规模居首的正是这家公司。数据显示,11月6日,洋河股份有3.75亿股限售股解禁,其中3.68亿股为控股股东所持有。记者注意到,洋河股份近期还发过不少减持公告,9月3日至17日的7个交易日里,其股东南通综艺投资公司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了207万股,套现约2.61亿元,而在此之前,公司的两任董事长也有套现过亿元的记录。与解禁的巨额市值相比,区区这点回购金额自然不能让市场放心。 业内人士指出,洋河股份的股价高高在上,此时提出回购方案确实有点“不合时宜”。而上市公司在发布增持回购公告后,又爆出大股东在同步减持的也并非没有先例。例如,江河幕墙(601886)在发布实际控制人刘载望增持10万股的公告后没多久,公司股东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却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1180万股。尽管之后公司又发布了自掏腰包继续增持自家股票20万股的消息,但这番“兵不厌诈”的戏码着实让投资者心寒。 把“失信”公司暴露台前 日前,证监会官网挂出了一则对上市公司股东、关联方以及上市公司承诺履行情况专项检查的消息,将不少“失信”的上市公司暴露在台前,实达集团(600734)成了首家“尚未履行完毕承诺的上市公司”。随后,银星能源(000862)、宁夏建材(600449)和秦岭水泥(600217)三家上市公司公告了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承诺履行的情况。而上市公司的回购及大股东增持计划也是承诺的一种。 海通证券(600837)分析师张崎告诉记者,一般而言,大股东增持或上市公司回购是基于对公司投资价值的认同,体现出大股东及高管对公司发展前景的看好,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如果出于其他目的,很有可能误导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他表示,要避免类似“宫心计”的状况,关键要强化信息披露制度,“现有的增持公告几乎同一格式,可以制定增持比例下限、增持金额区间等更具体的披露要求。”(.文.汇.报 .唐.玮.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