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营业部连续交易蓝筹股 主板大宗交易活跃度明显回升
自9月底大盘底部反弹以来,上证综指已连续三周上涨,二级市场被有效激活,同时被激活的还有大宗交易。尤其是沪深主板,在知名QFII营业部的主导下,上周成交活跃度明显提升,成为近期市场焦点。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10月15日至10月19日,A股大宗交易市场共成交2.1亿股,以成交价格计算,交易总额约20.3亿元,与前一周相比,交易规模基本持平。 分不同市场,沪深主板合计成交1.4亿股,交易金额13.8亿元,分别占总量的66%、68%,取代中小板和创业板,重新成为大宗交易系统中的交易主力。中小板及创业板市场合计成交0.7亿股,交易金额6.5亿元,相比于8月底至9月中旬的连续放量甚至突破20亿元,缩量明显。 QFII 云集的知名席位在上周连续交易数只蓝筹股是主板大宗交易市场交投升温的重要原因之一。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数据显示,除上周四外,两家QFII"集中营"在上周4个交易日成交11只大蓝筹股,包括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中国平安、海通证券、中信证券、贵州茅台和上汽集团,共计成交12笔,合计3088.5万股,交易总额约5.5亿元。上述12笔交易均为零折价成交,卖方为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昌路营业部,买方则来自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部。 海通证券国际部主要是为海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提供证券交易及研究等服务的部门,在最近两个月里交投活跃。在此前一个月的9月11日,该席位将银行股等数只大蓝筹股倒手给另一QFII"集中营"中信证券总部(非营业场所),涉及交易金额2.1亿元。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买卖方之间的协议外人很难知悉,有可能是调仓换股;也有可能跟新批QFII建仓有关。 今年来,QFII获批速度明显加快,证监会资料显示,今年以来共有53家机构获得QFII资格,全面超越过去两年的获批数量之和,其中8月、9月便新批15家。 华泰证券相关人士表示,10月以来汇金增持、百亿险资入市预期以及产业资本纷纷抄底等多重因素均表明,A股市场进入维稳阶段,QFII或是"嗅到底部味道",因而选择在这一时点介入。 此外,上周万科A、五粮液也有登陆大宗平台,合计502万股、成交金额约8017万元,同为零折价成交。买卖席位则全部来自机构专用席位。(.上.证 .王.晓.宇) 多只权重股现平价交易 疑似QFII"抄底" 上周(10月15日-10月19日)沪深两市共发生92笔大宗交易 ,共涉及60只股票,总成交量2.1293亿股,成交金额合计为20.32亿元。按交易当日相关股票的收盘价计算,大宗交易平均折价率为4.51%,较上一个交易周下降1.38个百分点 . 折价率显著下降的重要原因是有多笔针对权重蓝筹品种的交易为平价交易,且成交金额较大。统计显示,上周共出现19笔平价交易,涉及16只股票,其中大部分为权重蓝筹股,包括万科A、贵州茅台 、五粮液 、格力电器 、中信证券 、海通证券 、上汽集团 、中国平安以及多只银行股。 这些大宗交易多数都涉及千万元以上的资金,合计成交8.02亿元,占上周全部大宗交易金额的四成左右。其中,买入金额最大的3只股票是贵州茅台 、中国平安和五粮液,金额分别达到1.97亿元、1.26亿元和9638.75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金额巨大的大宗交易买方席位颇为集中,有12笔来自在疑似"QFII席位集散地"的海通证券国际部。该席位在15日至19日陆续买入315万股浦发银行 、380万股民生银行 、360万股兴业银行 、300万股招商银行 、330万股中信证券、440万股交通银行 、250万股工商银行 、100万股海通证券、78.5万股贵州茅台和300万股中国平安,买入金额合计达到5.51亿元。有市场人士猜测,QFII似乎在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抄底"A股,而从买入力度和持续性来看,境外投资者对于A股市场的态度相当乐观。 此外,万科A、五粮液和格力电器的平价大宗交易买方均为机构席位,亦显示出国内部分机构投资者对于这些股票的后市走势颇有信心。(.中.国.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