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冷经冷"新困局 经贸降温,各自受损,已成定局,唯一不确定的是,损失究竟有多大,冷局还会持续多长时间 熟悉中日关系过去40年发展历程的人士,比较习以为常的是,两国在政治、外交和历史问题上不时有争议或摩擦,但通常不会影响双边经贸的持续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冷经热"几乎成为中日关系的常态。 然而这一次,中日两国经济界人士发现局势不妙,因钓鱼岛主权问题,"政冷经热"似乎有逐步变成"政冷经冷"之势,维系中日关系的基石开始动摇。 9月中旬以来,西安、重庆、青岛、上海、北京等十几个中国大城市相继出现民众游行抗议活动,部分城市甚至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打砸抢烧事件,一些日本品牌汽车和日式店铺被少数不法分子冲击,个别无辜群众受伤,"抵制日货"的号召一度充斥网络,响应者众。 这些局部情绪性事件的背后,是中日经贸的一些黯淡变化。 以中国仍在高速成长的汽车产业为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日本品牌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同比下降2%,而德国、美国、韩国、法国品牌汽车在华销量则分别同比增长25%、19%、12%和4%,多家主流日系车企对此感到不安。 进入9月,各大城市的涉日冲击波更令日系品牌汽车销量普遍遭受冲击。全球最大的汽车行业咨询公司IHS Automotive的数据显示,9月以来,日系在华车企因暂停工厂运营等因素,近期累计减产至少1.4万余辆。这意味着,基于这些日系车平均每辆1.8万美元(约合12万元人民币)计算,日系在华车企因减产而产生的损失约2.5亿美元。 9月下旬,丰田、日产、马自达三家日本主流汽车厂商相继决定,减少其在华独资或合资工厂的汽车产量。 由于今年中国的中秋、国庆双节相连,上述公司原计划于中国节日期间停产,但9月以来出现钓鱼岛危机升级和民众涉日事件,令日企厂方担心汽车销售出现更大麻烦,因此纷纷在节日到来的前两周即停产或缩短作业时间。关注此动向的舆论认为,如果在华日本车企减产长期化,基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日本汽车厂商的经营将受到较大影响。 以丰田汽车公司为例,2011年其全球汽车销量795万辆,在中国大陆销售88.3万辆,同比略增4%。而对日产汽车公司而言,中国是其绝不能失去的最大单一市场。2011年日产汽车全球销量467万辆,在中国的销售即多达125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0%。马自达的情况略有不同,2011年其在华销量21.5万辆,同比下降10%左右。 不仅是汽车这样的消费大件,9月以来,淘宝等网上商城的日系商品关注度和销售量也明显下滑。据相关数据统计,最近一段时间,松下品牌的网上商城搜索指数同比下降31.4%,关键字"日本"的搜索指数同比也下降8.1%。个别央企和民营地产公司,在内部宣布暂停采购日本产品,并号召部分员工和家属抵制日货。 钓鱼岛事件的不断升级,还令原本繁忙的赴日旅游形势急转直下。根据日本政府观光局公布的数据,今年3月天气转暖以后,前往日本的中国游客数量快速增长,7月-8月中国大陆赴日游客共达39.8万人,占同期所有外国赴日游客总数的24.5%,若加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游客,比例高达48.1%。 同时,中国大陆游客在日本的人均消费额居所有访日外国人之首,超过17万日元,令日本旅游业大为受惠。 然而受近期中日关系恶化影响,中日两国的旅游社团不得不相继取消旅行计划。在芒果网发布的"2012年黄金周出境游人气排行榜"中,今年国庆期间十大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境外旅游目的地中,日本跌出十大榜单。 上海的李力雯小1姐原本与友人相约国庆黄金周期间去日本冲绳旅行。不过,当她在放假前两周致电携程、春秋、悠哉网等旅游公司预订机票和酒店时,却被告知近期赴日的旅行项目已经全部暂停,这令她颇为失望。同时,春秋航空原定于9月23日开通上海至日本鸟取县等十个航次的临时包机已取消。 另据《东京新闻》报道,日本两大航空公司--全日空和日航多年运行顺利的中日间航线,从9月到11月,已预订座位合计取消多达5.2万多个。据一家协助日本各地推进国际合作的民间机构统计,截至9月底,中国近期赴日旅游者有三分之二取消了行程。 这都将影响中日两国9月的经贸数据,降温之下,各自受损,已成定局,唯一不确定的是,损失究竟有多大,冷局还会持续多长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