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之声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票之声 首页 财经焦点 查看内容

多家在华日企放假 新华网:避分歧扩大

2012-9-18 08:12| 发布者: 郎少| 查看: 779| 评论: 0

摘要:   制裁日本:经贸的四大选择和五大原则  日本政府悍然决定"购岛",  在危害中日关系大局的错误道路上迈出了危险的一步。  迅速激化的钓鱼岛争端背后,隐藏着日本政府怎样的野心?  日趋紧张的中日关系 ...
  国家图书馆展示大量历史文献:钓鱼岛自古属于中国
  国家图书馆17日举行"馆藏钓鱼岛有关文献情况介绍会",向媒体展示了数十种从馆藏中精选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简称钓鱼岛)相关古籍善本、舆图、报刊等资料。
  大量历史文献证明,中国至迟在15世纪初就已发现钓鱼岛,并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进行管辖,纳入了中国海疆版图作为海上防区,绝非"无主地"。日本明治政府于1885年通过冲绳县当局调查,认为其是无人岛,于是在1895年编入日本领土。日方偷换概念,用无人岛的说法取代无主岛,其所谓依据"先占"原则取得钓鱼岛"主权"的说法纯属历史谎言。无论是19世纪末日本窃取中国领土钓鱼岛,还是20世纪70年代美日对钓鱼岛进行私相授受,都不可能也没有改变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事实。
  展出资料中,最早记载中国与琉球海上疆界的中国官方文献《使琉球录》引人注目。
  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黄润华介绍,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杨载出使琉球,诏告即位建元,并册封察度琉球王。清代延续了和琉球的宗藩关系,直到清末光绪年间日本吞并琉球为止。其间500余年,中国明清两代朝廷先后24次向琉球王国派遣册封使,留下大量《使琉球录》,不仅记录了册封使在琉球的所见所闻,同时记录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属于中国版图的历史事实。
  此次展示的《使琉球录》(1534年),为明嘉靖年间册封使陈侃出使琉球归来后所著。书中明确记载了"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夷人鼓舞于舟,喜达于家。"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琉球人认为过了钓鱼岛列岛,到了古米山(又称姑米山,即现在冲绳的久米岛)后才算回到国家,而钓鱼岛则毫无疑问在中国的版图之内。"黄润华表示。
  同时展出的夏子阳《使琉球录》(1606年)、汪楫《使琉球杂录》(1683年)、徐葆光《中山传信录》所绘"琉球三十六岛图"及"琉球地图"(1719年)、周煌《琉球国志略》(1756年)、潘相《琉球入学闻见录》(1764年)、李鼎元《使琉球记》(1802年)、日本陆军参谋局绘制《大日本全图》(1876年)等史料,都记录了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
  中国在历史上对钓鱼岛进行了长期管辖的铁证也得以淋漓展示。
  明朝驻防东南沿海的最高将领胡宗宪与地理学家郑若曾编纂的《筹海图编》(1562年),将钓鱼岛等岛屿编入"沿海山沙图",作为中国领土列入中国的防区。此为中国对钓鱼岛实行有效管辖的最早记载之一。
  郑舜功《日本一鉴》(1555年),陈述当时中国已从地理角度认定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茅元仪《武备志》(1621年)、明末施永图《武备秘书》,承袭了《筹海图编》将钓鱼岛列入海军巡检防御范围内的记载,表明明朝对钓鱼岛连续无间断地管辖。清政府第一任巡台御史黄叔璥《台海使槎录》(1736年)的记载,说明钓鱼岛在行政上早已属于台湾管辖。范咸《重修台湾府志》(1747年)记载了钓鱼岛等岛屿划入台湾海防的防卫区域内。陈寿祺等《重纂福建通志》(1871年)将钓鱼岛等岛屿列为台湾宜兰县海防要冲。邹世诒等《皇朝中外一统舆图》(1863年)清楚地标出以姑米山为琉球国界,钓鱼台、黄尾屿、赤尾屿归中国版图。民国34年(1945年)3月,由内政部地图发行许可、中国史地图表编纂社出版的《中韩日形势图》明确标出钓鱼岛、赤尾屿、黄尾屿的地理位置,表明这些岛屿为中国领土。
  国家图书馆还展出了向达校注的《两种海道针经》,日本著名学者井上清著《钓鱼岛:历史与主权》《关于钓鱼岛等岛屿的历史和归属问题》,以及《人民日报》刊登的我国外交部有关钓鱼岛声明等资料。(.法.制.日.报)
 
  中国千艘渔船抵达钓鱼岛附近海域 日本加强戒备
  凤凰卫视9月18日《凤凰早班车》节目播出"中国千艘渔船抵达钓鱼岛附近海域 日本加强戒备",以下为文字实录:
  杨舒:据《经济日报》报道,历时3个月的东海伏季休渔期正式结束,在浙江和福建有上万艘渔船浩浩荡荡的起程出海,其中有一千艘渔船17日下午已经抵达钓鱼岛周边海域,不过由于风浪较大,无法靠近钓鱼岛。而日本方面因应闽浙渔民赴钓鱼岛捕捞也是相当的紧张,他们也指示海上保安厅加强戒备。
123456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2024年5月31日最新敬告:文明发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股票之声 ( 京ICP备09051785号 )

GMT+8, 2025-7-8 13:01 , Processed in 0.03856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