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银美林9月7日发布一份最新研报称,随着诸多迹象清楚地显示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正日益严峻,中央政府终于采取实际行动来遏止这种势头。 美银美林大中华区经济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称,国家发改委批准了19个城市的25个轨道交通项目,然后在9月6日,国家发改委又批准了20个投资项目,其中13个是公路项目,总建设里程超过2000公里。自本月初以来,包括广州、杭州、北京、上海在内的一些一线城市一直在增加土地供应。 “根据我们的观察,此番第二轮政策宽松/刺激措施(继5月中旬至7月初实施第一轮政策宽松之后)将集中在两个方面: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增加土地供应。我们认为,这批新措施的方向是正确的,因为增加住房供应量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是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城市化进程及提高社会福利的两个最佳途径。”陆挺说。 但陆挺也提醒,关于新一轮政策也应该明确以下几点。 首先,虽然城市轨道交通等新项目的推出主要是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但与2009-2010年期间投资规模高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相比,其规模肯定也要小得多。而且,中国政府之前确实已制定了一些类似的投资计划,因此并不是所有这些项目都应贴上“经济刺激”的标签。要想估算出2012-2013年刺激措施规模的确切数据,还需要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 其次,尽管这些措施支持了中国经济增长会实现软着陆的观点,但或许已无法及时带动经济增速在第三季度反弹回升(美银美林预计中国第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为7.4%,较第二季度的7.6%进一步放缓),而市场对于中国2012-2013年的经济增长前景可能仍然过于乐观。 第三,国家发改委并没有明确说明各地方政府将如何为这些项目提供资金。因此,最有可能的是,其中大部分资金将来自信贷(银行贷款或债券),为此,在预测这些措施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时,应该关注的是信贷增长情况,而不是中国政府宣布的一系列措施本身的规模情况。 中国各地方政府在过去两个月里已纷纷宣布了各自的计划,而这些计划已被广泛视为地方版的财政刺激措施。美银美林对此指出,各地方政府的长期规划不应该被视为短期经济刺激计划。要想了解有关中国经济刺激政策的任何动向,应该关注的是中央政府,而不是地方政府。 “为什么九十月份是中国推出第二轮宽松政策的窗口期?继北戴河会议之后,中国高层领导人可能已经就一些问题达成了某种一致。此外,像往常一样,股市暴跌以及经济增长放缓状况日益恶化可能会破坏十八大召开期间的大环境。所以,我们认为中国将推出第二轮宽松政策,其中包括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一些财政刺激措施。”美银美林称。 .东.方.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