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研究所自负盈亏有难度 昨日本报关于中投证券研究所将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消息在证券业内引起热议。有业内人士表示,一家中等规模的券商研究所一年的固定成本超过千万元,如果在当前市况下将研究所独立出来,大部分研究所将难以实现收支平衡。 人力成本高企 一般而言,目前券商研究所的经营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和研究费用。"目前在各大券商研究所里,人力成本占比普遍较高。"中山证券经纪业务总部相关业务人士表示。据业内人士分析,人力成本之所以高企主要是因为研究所需要"大牌"研究员驻场,而这需要付出较高的薪酬支出。 "通常一位在新财富评选中上榜的研究员年薪都是百万元起步,一个中上规模的研究所如果招揽2~3个这样的研究员,每年薪酬支出就得在800万元左右。"一位中型券商研究所的销售经理介绍。 在研究费用方面,东莞证券研究所所长俞杰表示,每位研究员每年调研费用平均为10万元左右。据此估算,规模越大的研究所,成本支出就越大。 收支平衡难维持 按照业内人士估算,目前一家中等规模的研究所一年固定成本超过千万元。对此,长江证券一位资深研究员表示,"如果把研究所独立出来,大部分研究所收支平衡都较难维持"。 "近年来,基金公司交易额有所下降,加上交易佣金一降再降,研究所的基金分仓业务收入正在减少。" 俞杰表示。据了解,目前券商研究所收入主要来源为基金分仓和研究报告销售。正是因为前者的竞争日益激烈,部分券商研究所也逐渐重视起研究报告的销售。 目前,券商研究所的研报销售价格与提供的服务内容挂钩,一般每年20万元~30万元。按照该价格计算,仅靠卖研报将难以维持研究所的开支。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的报告算是业内售价较高的了,它的报价一般是50万一年,针对基金公司还有其他的服务内容,可能售价会更高一点。"深圳某中型券商资产管理部相关人士表示。 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就算是研报卖出了好价钱的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其经营收入收入也仅仅覆盖了经营成本而已。 不过,券商对研究所未来新盈利模式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有业内人士指出,除了研究报告销售外,在投行项目、新三板业务、中小企业私募债等方面的调研上,研究所也能开拓出新的收费模式。(.证.券.时.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