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连续八周逆回购 央行连续第八周在公开市场上进行逆回购操作。央行日前在公开市场同时开展了200亿元14天期和7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3.6%和3.35%。业内认为央行此举意在精细化调节市场资金,而降准或降息的时间点或将推迟。 央行此次7天期逆回购规模比此前增加200亿元,同时进行了为期14天、规模为2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此前,央行曾于7月3日和7月5日连续两次在公开市场同时开展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操作。此次14天期逆回购时隔六周"重现江湖",或暗示短期内央行仍希望利用公开市场逆回购熨平资金面波动。 本周公开市场逆回购到期资金1000亿元,可用于对冲的到期央票和正回购资金为350亿元。鉴于央行周二在公开市场进行了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本周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750亿元。 7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减少人民币38.2亿元,显示资金呈流出状态。从外汇占款来看,近期贸易顺差的大幅下降和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使得国内已不具备以外汇占款的形式大量输入流动性的可能。 近三个月来,央行为何偏好使用逆回购手段来调节流动性?瑞银证券分析师认为,通过每周的逆回购,央行可更加便捷地通过中标利率来传递价格信号,使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成为央行日后进行价格调整的主要中间工具。此外,倚重逆回购可精细化调节市场的资金面。而降准是一次性释放了长期资金,很难在短期内再度通过上调准备金率来回收。 "从季节性规律看,8月并非是资金面最为紧张的月份,9月才面临最严峻的考验。"申银万国分析师认为,预期中的降准或者降息时间点或将延迟。(.北.京.日.报) |